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 美国东部时间 2011年5月1日, 巴基斯坦标准时间 2011年5月2日, 美國海軍特種作戰研究大隊 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次軍事行動中,成功击毙了 九一一事件 的頭號 嫌犯 、同時也是 伊斯蘭教 激進派的 基地組織 領導人 奧薩瑪·賓·拉登 [1] [2] [3] [4] 。 這次代號為「 海神之矛 」(Operation Neptune Spear)的作戰行動,在 美國總統 贝拉克·奥巴马 親自授權後, 美國中央情報局 與 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 協同指揮下進行這次進攻。

    • 事件背景
    • 事件经过
    • 各方反应
    • 社会影响

    本·拉登是“基地”组织的首领,也是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的总策划。美国联邦调查局将他列在全球通缉的恐怖分子逃犯的首位,并悬赏重金寻找有关其下落的线索。美国两任总统小布什和奥巴马都把抓获拉登当成反恐战争的关键目标之一。

    自9·11事件以来,至少6次传出拉登死亡的谣言,这种众说纷纭的情况让拉登的死亡更加充满悬念。虽然美国政府多次发动抓捕行动并悬赏重金缉拿拉登,但他就好像人间蒸发一样。据信,拉登一直藏匿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壤地区。在被美国通缉的十年间,拉登的录音和录像多次出现,其生前最后一次录音于2011年1月21日由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公开。

    2001年12月,美国情报部门发现拉登确切行踪。当时,他们发现拉登和其他数百名基地残余分子正躲藏在阿富汗东部的托拉博拉地区。

    2006年8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播出了一系列有关拉登下落的节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众多美国情报官员宣称,拉登目前很可能就隐藏在巴基斯坦境内偏远地区。美国人如此相信拉登在巴基斯坦境内的一个原因就是,自从9·11事件发生后,大大小小的基地头目都在巴基斯坦境内落网。

    2009年12月,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接受采访时指出,美国不知道拉登藏身何处,而且已经4年没有关于其藏身地的确切情报了。

    2010年8月,美国中央情报局盯上了一个名叫科威特的可能是本·拉登信使的人。经过跟踪调查,推测拉登住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下面一个小镇的混凝土结构大型院落的三层楼房里。

    2011年4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批准了海豹六队对阿伯塔巴德院落的代号“海王星之矛”的突袭行动。

    巴基斯坦当地时间5月2日凌晨1时,从阿富汗贾拉拉巴德出发的两架黑鹰直升机飞抵阿伯塔巴德,第一架直升机在院落迫降时损坏。随后海豹队员冲入院内建筑,先后击毙了信使科威特、科威特的兄弟阿伯拉、拉登的儿子哈立德等人,制服了拉登的两个妻子,最后在楼上两枪击毙了本·拉登。击毙拉登的队员立即通过无线电报告说“以上帝和国家的名义——吉罗尼莫,吉罗尼莫,吉罗尼莫”,暂停之后,他补充说“吉罗尼莫E.K.I.A”,意为“目标在行动中被击毙”。在白宫的奥巴马听到这句话之后撅起嘴唇,郑重其事地喃喃自语“我们干掉他了”。整个突袭行动用时约18分钟。

    接下来的20分钟,海豹队员用白布包裹了本·拉登的尸体装进尼龙尸袋,收集了房间内的闪存盘、光盘、DVD光盘、计算机硬件等物品,审讯了被抓的妇女和儿童,后续支援的一名军医从拉登的尸体上提取了两份骨髓样本和其他DNA样本。接下来,海豹队员销毁了损坏的那架黑鹰直升机,把被抓的妇女和儿童留下给巴基斯坦政府处理,随后乘直升机离开。

    阿富汗当地时间5月2日凌晨3时左右,直升机降落在贾拉拉巴德,美国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的海豹指挥官比尔·麦克雷文中将和中央情报局在当地的主管站在停机坪边上迎接他们。两名海豹队员抬下尸袋并打开让麦克雷文和中央情报局官员亲眼目睹本·拉登的尸体。本·拉登的遗容被拍了照,然后是他的整个尸体。本·拉登被认为身高大约为六英尺四,但现场没有人有卷尺可以准确测量这具尸体的身高。因此,一名身高六英尺的海豹队员,并排躺在尸体边上:这具尸体确实比他要长出大约4英寸。几分钟后,麦克雷文出现在白宫情况室的视频对话画面上,证实尸袋里装着的是本·拉登的尸体。这具尸体随即被送往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完成任务后,海豹队员按计划想把本·拉登的尸体丢进海里。在这之前,曾任中央情报局驻利雅得站站长的奥巴马反恐顾问约翰·布伦南打电话给沙特阿拉伯情报部门当时的合作合伙,通报了在阿伯塔巴德发生的事,并告知他对本·拉登尸体的处理计划。布伦南知道,本·拉登的亲属在沙特王国仍然是一个很有地位的家族,他本人也曾经是一名沙特王国的公民。布伦南询问沙特政府是否会有兴趣拿回拉登的尸体,沙特方面表示赞同美方的处理计划。

    天亮时分,本·拉登的尸体通过一架V-22“鱼鹰”被送往航行在距巴基斯坦海岸不远阿拉伯海的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尸体被冲洗干净,用白色的葬袍包裹起来,加上了压重物,然后装入了一个袋子,约翰·布伦南后来表示全过程“是在严格遵循伊斯兰戒律和习惯中完成的”。尸体随后被放到一个露天升降机上,升降机下降到底部飞机机库的位置,从这个位置到海面大约有二十到二十五英尺,人们从这里把尸体送入了海里。

    国家和国际组织

    联合国 5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主席声明,对本·拉登被击毙表示欢迎,称这是全球反恐斗争中取得的“决定性进展”,并敦促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在反恐斗争中保持警惕,加强努力。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讲话说,本·拉登被击毙是全球反恐努力的转折点,联合国将继续开展并领导全球打击恐怖主义的活动。 北约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发表声明说,本·拉登被击毙是北约盟国以及所有参与全球反恐战的国家的重大胜利。拉斯穆森在声明中对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祝贺。声明说,北约始终认为“基地”组织对美国发动的“9·11”恐怖袭击事件是对北约所有盟国的袭击。声明强调,本·拉登死后恐怖主义对全球稳定与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因此,国际反恐合作依然十分关键,北约将始终站在反恐战争的中心。声明还说,北约盟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将继续进行下去,直至把在阿富汗的恐怖主义组织全部消灭。 国际刑警组织 国际刑警组织警告称,可能会有报复性攻击。 美国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的的电视讲话中谴责了“基地”组织对美国发起“9·11”恐怖袭击事件,并称拉登之死是美国反恐事业的“重大成就”。 美国国务院在奥巴马宣布拉登被击毙后随即向美国公民发布全球旅行警报,提醒出国旅游或在境外居住的美国公民提高戒备,防范因拉登之死引发的反美袭击。美国国务院还在声明中称,因为击毙拉登的行动导致目前局势的不确定性,当局呼吁民众尽量不要外出旅行,也不要进行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世贸遗址、美驻各国使领馆也都加强了安保措施。美国5月3日向公众关闭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及3座领事馆。 本·拉登的死讯传来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人群聚集在白宫外,挥舞着旗帜并大唱国歌。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在5月3日出版的《华盛顿邮报》上撰文,首次承认巴基斯坦并未参与美军击毙本·拉登的行动。扎尔达里称,巴基斯坦当局并不了解本·拉登的行踪。扎尔达里说:“虽然周日行动并非(美国与巴基斯坦)联合行动。但正是美国与巴基斯坦十年来的合作,促成了本·拉登被消灭,他对整个文明世界构成威胁。”“美国一些媒体称巴基斯坦打击恐怖主义不力,甚至说我们不真诚、保护恐怖分子。”“这种没有根据的揣测或许能成为吸引眼球的新闻,但绝非事实。与其它任何国家一样,巴基斯坦有充分理由鄙视‘基地’组织。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己任,巴基斯坦同样如此。” 为了防止因拉登之死而引发“基地”等恐怖组织实施报复,巴基斯坦各主要城市也大幅提升了警戒级别,特别是在首都伊斯兰堡、白沙瓦、拉合尔、卡拉奇等地的美国使领馆附近,巴出动大量警员加强保卫。 巴基斯坦塔利班威胁对巴基斯坦和美国发动攻击。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拉登被击毙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要事件和积极进展。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公敌。中国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中国历来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积极参与国际反恐斗争。中方主张,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中方认为,反恐应标本兼治,努力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 俄罗斯 俄罗斯总统府克里姆林宫发表声明,对拉登被击毙表示欢迎,称此事为反恐行动中重要进展,俄罗斯将继续与美国合作打击恐怖组织。 英国 英国首相卡梅伦对拉登的死讯表示欢迎,称这将为“全世界的人们带来宽慰”。英国政府同时下令海内外军营提高警戒,英国全国各地也都增强警力,以防恐怖攻击。 法国 法国政府称本·拉登之死为民主国家反恐的巨大胜利,法国总统萨科齐还对美国“不屈不挠”终于击毙拉登的行为表示祝贺。 意大利 意大利外长发表声明说,美国击毙拉登是“美好战胜邪恶,正义战胜残忍”的事件。 丹麦 丹麦情报局警告可能会有后续的恐怖攻击,尤其是在巴基斯坦,以及直接针对美国机构。 德国 德国外交部长基多·韦斯特维勒称,本·拉登的死讯“对世界上每一个自由思考和热爱和平的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他还表示,打击恐怖激进分子的行动不会就此结束,认为务必要提高警觉。不过,短期之内,欧洲国家的国安政策不会有太大改变。 泰国 泰国总理阿披实下令相关单位监视拉登被击毙事件的后续效应,泰国警方也将对经过泰国的不同团体进行严密监视,但不会特别提高安保措施。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宣布加强安全保卫措施,以防境内的东南亚恐怖组织伺机蠢蠢欲动。 日本 日本防卫省加强了全国自卫队驻地和基地的警戒态势,政府也呼吁在外使领馆及海外日本人提高警惕。 韩国 韩国政府鉴于拉登被击毙有可能发生报复性恐怖袭击,于5月2日对155个海外公馆下达了加强警戒的指示。韩国政府认为,韩国地方重建小组(PRT)和保护兵力的驻地——阿富汗帕尔旺省恰里卡尔韩国基地有可能受到攻击,并加强了防卫活动。 沙特阿拉伯 沙特当局希望本·拉登的死能为国际反恐努力做出贡献。 阿富汗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表示,本·拉登在邻国巴基斯坦被杀验证了阿富汗政府一直以来的立场,即反恐战争的根基之地不在阿富汗。 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说,他们发起报复攻击的首要目标,将是巴基斯坦政府官员,包括总统、总理及陆军参谋长。第二个攻击目标,将会是美国。 伊朗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拉明·梅曼帕拉斯特表示,本·拉登的死使得美国及其盟国再无理由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借口继续在中东立足。该发言人表示,希望拉登之死有助于“在中东地区建立起和平与安全”,强调伊朗的政策是“强烈谴责全球恐怖主义”。 埃及 埃及穆斯林兄弟会说,拉登被打死“增加了世界范围内滋生暴力的因素,使地区和国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穆兄会还呼吁拉登被打死之后,美军应立即撤出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认为,拉登之死有助于世界和平。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人、前联合政府总理伊斯梅尔·哈尼亚对拉登被打死事件表示谴责,他强调说“拉登是一位阿拉伯和穆斯林圣战者”。 土耳其 土耳其总统阿卜杜拉·居尔表示,本·拉登之死说明恐怖分子最终都将被抓住。 以色列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本·拉登之死使正义得到了伸张,是美国及其同盟国在“反恐战争”中的一次胜利。他在与奥巴马通电话时代表以色列人民赞赏美国的这次行动。 伊拉克 什叶派和逊尼派民众都对本·拉登之死表示庆贺。 伊拉克安全部队对可能的报复性袭击保持高度警惕。

    “基地”组织

    “基地”组织在网络上发表声明,强调拉登之死,不会让“伊斯兰圣战”结束。

    媒体

    中新网5月3日电 美国总统奥巴马1日深夜正式宣布“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当天被美军击毙。港台地区及外国华文媒体对以予以关注。有分析说,拉登虽死,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却远未铲除;这将改变美国战略布局。 《大公报》2日刊出社论指出,拉登之死对全球爱好和平、反对暴力的人们来说,的确都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十年前发生在纽约世贸中心的“9·11”一幕,不仅重创美国,亦令人对恐怖主义的危害性深感震惊,全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政府都对恐怖分子暴力袭击导致大量无辜平民死伤作出强烈的谴责。然而,拉登已死,世界是否因此就会变得更公平、更合理、更安全?答案是未必。 香港《文汇报》3日社论说,拉登虽死,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却远未铲除,国际恐怖势力仍然在膨胀,活动地域由欧美向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蔓延,袭击对象和方式也追求“让更多人死、让更多人怕”的轰动效应。国际社会反恐将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局面,除了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打击恐怖主义之外,更要携手铲除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这才是治本之道。 《星岛日报》社论关注到,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说,这个好消息大有“冲喜”效果,有助提振民望,甚至有分析认为有利他来年竞选。但面对后拉登时代,美国既要面对恐怖组织继续活跃,同时也要响应回教世界投以不信任甚至是敌视的眼光,或许这才是美国最值得忧虑的。 台湾《联合报》3日题为《本·拉登已死,恐怖主义未已》的文章说,美国民众欢欣雷动,高歌庆贺;但总统奥巴马却不敢面露喜色,仅称“正义已获伸张”,因为他知道接下来要防范恐怖分子反扑的任务将更艰巨。本·拉登遭格毙,美国最好保持哀矜勿喜。因为恐怖主义不会自此销声匿迹,尤其是当有人以傲慢的姿态对其煽风点火的话。 《中国时报》社论说,本·拉登的死是罪有应得,但是他的死并不代表问题的结束,反而可能揭开了一盆毒蛇的盖子;然而这也意味着,美国政策如果改弦更张,或许可趁机消解宗教世仇,开创新局。 该报另一篇评论说,解铃还得系铃人,身为强国及大国之美国,有必要率先递出橄榄枝,俾与伊斯兰教国家进行面对面沟通。唯有如此,才能尽释群疑,在两种不同的宗教之间,逐步建立起沟通之桥梁,始为最有效遏止恐怖攻击之良策。 《旺报》评论指出,恐怖头目已死,恐怖主义与恐怖活动仍存。但拉登之死,将改变美国战略布局。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出社论说,从世界范围看,除非能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的威胁,否则形形色色的恐怖主义将继续对人类文明构成威胁。对此,世界各国决不能放松戒备。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则指出,本·拉登的生生死死其实和美国的反恐战略息息相关。

    游戏业界嗅出商机

    简介

    2011年5月,开发商Kuma Games正在计划开发Kuma/War系列射击游戏的107集,定名《本·拉登之死》,描述美国海军海豹部队在2011年5月1日于巴基斯坦击毙本·拉登的现场。

    相关

    2011年5月7日,Kuma Games正式发布其战术射击系列的第107集“拉登之死”。 游戏中,玩家被限定在5分钟内,穿梭于迷宫般的房间,打开上了锁的房门,并防范装着有害气体的钢瓶,最终将拉登击毙。所有的一切,都要求玩家手指灵活。除此之外,还需要搬运拉登的尸体,负责搜集“基地”组织情报,并摧毁在拉登豪宅坠毁的美军直升机。

    这并不是Kuma Games第一次以本·拉登为素材开发游戏,之前曾有1998年CIA捉拿本·拉登,2001年拉登再次逃跑的失败情节等。

  2. 2011年5月2日 · 屍體處理. 巴基斯坦的角色. 後續事件. 陰謀論.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奧薩瑪··拉登之死. 美國東部時間 2011年5月1日, 巴基斯坦標準時間 2011年5月2日, 美國海軍特種作戰研究大隊 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次軍事行動中,成功擊斃了 九一一事件 的頭號 嫌犯 、同時也是 伊斯蘭教 激進派的 基地組織 領導人 奧薩瑪·賓·拉登 [1] [2] [3] [4] 。 這次代號為「 海神之矛 」(Operation Neptune Spear)的作戰行動,在 美國總統 貝拉克·歐巴馬 親自授權後, 美國中央情報局 與 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 協同指揮下進行這次進攻。

  3. 2011年5月2日 · 大马简体. 美国东部时间 2011年5月1日, 巴基斯坦标准时间 2011年5月2日, 美国海军特种作战研究大队 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次军事行动中,成功击毙了 九一一事件 的头号 嫌犯 、同时也是 伊斯兰教 激进派的 基地组织 领导人 奥萨马·本·拉登 [1] [2] [3] [4] 。 这次代号为“ 海神之矛 ”(Operation Neptune Spear)的作战行动,在 美国总统 贝拉克·奥巴马 亲自授权后, 美国中央情报局 与 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 协同指挥下进行这次进攻。

  4. 2016年5月2日 · 5月2日是本·拉登毙命5周年这个世界上头号被通缉的恐怖分子在巴基斯坦一座别墅中被美国海军突击队击毙美国在没有通知巴基斯坦政府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次高度机密的行动是对2001年9/11恐怖攻击的一个交代也是一次报复行动但对于巴基斯坦来说那是一次国家蒙受的侮辱。...

  5. 2016年5月2日 · 5月2日是本·拉登斃命5週年這個世界上頭號被通緝的恐怖分子在巴基斯坦一座別墅中被美國海軍突擊隊擊斃美國在沒有通知巴基斯坦政府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次高度機密的行動是對2001年9/11恐怖攻擊的一個交代也是一次報復行動但對於巴基斯坦來說那是一次國家蒙受的侮辱。...

  6. 巴基斯坦官方也在不久之後宣布證實賓·拉登是由美軍擊斃的事情 [12] 。 5月6日基地組織所轄下的激進網站證實賓·拉登的死亡並發誓要以殺害更多平民的方式報復這次突襲 [13] 。 其他還有如巴基斯坦好戰組織 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 也聲稱,他們並不阻止人們對美國與巴基斯坦發起報復行動 [14] 。 但對於美國絕大多數民眾來說,賓·拉登的死亡受到絕大多數人的熱烈慶祝 [15] [16] 。 同時包括 聯合國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 歐洲聯盟 ,以及絕大數政府的正向歡迎,許多西方國家的輿論也對這一行動抱持正面看法 [17] 。 但也有一些人對此進行強烈的譴責,包括 古巴 政治家 菲德爾·卡斯楚 [18] 、位在 加薩走廊 的巴勒斯坦 哈馬斯 領導人等都抱持反面看法 [19]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