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9日 ·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英文: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疾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引起。. 在絕大部份個案中,手足口病是一種自我限制及中度病毒性的感染,脫水是最常見的併發症。. 手足口病 ...

  2. 2020年3月2日 · 橋本氏甲狀腺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自體免疫疾病,目前僅能推測與細菌、病毒感染或遺傳有關。. 橋本氏甲狀腺炎患者的自體免疫系統會將甲狀腺視為攻擊目標,並生產兩種抗體以破壞甲狀腺組織,因此甲狀腺素分泌量會下降。. 藥物因素. 服用某些藥物也會帶來 ...

  3. 2023年3月17日 · 藥物簡介. 甚麼是溶菌酶(Lysozyme)? 即睇用途、副作用及正確服用方法! 溶菌酶(Lysozyme)是常見藥物之一,到底它可以用來醫治甚麼疾病? 有甚麼副作用? 正確服食方法是甚麼? 以上問題,Bowtie團隊與大家一起詳細了解! 作者 Bowtie 團隊. 日期 2023-03-17. 更新 2023-03-17. 甚麼是溶菌酶(Lysozyme)? 溶菌酶是一種抗炎酶,能夠分解細胞壁的酵素,常見於淚液、唾液、汗液和其他體液中。 溶菌酶在先天免疫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可提供針對細菌、病毒和真菌的保護。 溶菌酶(Lysozyme)的種類. 溶菌酶主要分為三種類型,當中包括: C型(雞或常規型) G型(鵝型) I型(無脊椎動物型) 溶菌酶(Lysozyme)的用途.

    • 非手術治療
    • 物理治療
    • 手術治療:腕管綜合症手術/腕管鬆解術

    若症狀並非很嚴重,腕管綜合症患者可以選擇先用藥物治療,醫生一般會處方維他命 B6 或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 (NSAIDs),以紓緩患處痛楚及減輕腫脹,然而此方法只屬於短暫性的緩解方法,並不能根治腕管綜合症。 另一種醫生常用的方法是局部類固醇注射,透過超聲波引導下,醫生可準確地把類固醇注射到腕管內,以最直接又快捷的方法去降低軟組織腫脹的情況。

    非藥物治療是大部分症狀輕微的患者常用的方法,物理或職業治療師會以運動治療協助患者進行針對手指、手腕或手臂的伸展或強化肌肉運動,治療師亦會了解患者平常有機會導致腕管綜合症的動作,並教導和矯正正確的姿勢。此外,物理治療師會以專業的深層按摩手法,鬆解腕管綜合症結節,並運用冷療、熱療、超聲波、衝擊波等技術,增加患處的血液循環及淋巴循環,鬆解肌肉及增加關節活動能力,令結節及增厚的組織軟化,並有助減輕水腫;而針灸治療屬於另類治療,雖然暫時並無任何科學研究或文獻證實其實際效用,但亦有不少患者稱針灸治療可緩解痛楚。

    若病情嚴重,加上以上的非手術治療都沒有成效,為了減少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醫生會建議患者接受手術以鬆解腕管,常見的手術有兩種:腕管綜合症手術/腕管鬆解術。 腕管綜合症手術屬於開放性手術,一般會採用全身麻醉的開刀方法,以切除腕管內的腫塊、腫瘤或囊腫;腕管鬆解術則屬於微創手術,因腕管內沒有任何腫塊、腫瘤或囊腫,醫生會採用局部麻醉的方法完全切開環腕韌帶,以擴闊腕管,使其不再壓迫正中神經,以消除患處的疼痛及麻痺感。 無論是腕管綜合症手術或腕管鬆解術,兩者的成功率亦超過 9 成,而接近 9 成患者在接受手術後表示成效理想,包括痛楚及麻痺感減少。兩項手術的風險都比較低,常見的潛在風險包括傷口感染、腕橫韌帶或正中神經的掌皮支未能完全釋放、反射性交感失養症、因增生性疤痕而影響外觀、淺掌弓、屈肌腱弓弦和屈肌腱粘...

  4. 2023年2月27日 · 若於使用藥物後出現過敏反應如皮膚紅疹、面部或部腫脹 、呼吸困難等,應立即求醫 通知醫生或藥劑師你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包括處方藥物 、成藥和維他命。

  5. 2021年10月19日 · 根據中醫診斷及穴位處方,選擇舒適的體位,找到穴位並標記穴位。 常規消毒:醫者消毒雙手;穴位局部則以 75% 酒精棉片消毒。 進針埋線:一般先埋背部穴位,再埋腹部穴位。 針眼處傷口處理:可貼膠布。 穴位埋線後需要注意什麼? 治療後傷口需保持乾燥和清潔,1 天内不要洗澡。 埋線部位可能會出現黃豆大小的硬結,屬正常現象,一般會在 7 至 10天左右消失。 若有酸痛的情況,或出現低燒或輕微過敏,為線體刺激穴位的正常現象,身體可自行緩解。 一般而言,埋線部位的瘀青幾天後可被身體自行吸收,第 3 天可適當熱敷,幫助散瘀;若埋線1 至 2 週後穴位出現硬結,並伴有紅腫、熱痛等嚴重過敏反應,應及時求醫處理。 埋線後應維持清淡飲食,防止劇烈過敏反應。 那些情況適合穴位埋線?

  6. 2021年9月9日 · 甚麼是扁平足?. 扁平足是指舟狀骨掉落,內側足弓塌陷。. 而功能性扁平足在兒童中甚為常見。. 腳弓會在站立及行走等負重狀態時消失。. 當坐下或躺臥時,腳弓會重現。. 隨著足弓發育完成,情況常見會在10歲以後明顯改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