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6日 · 大便帶血伴隨大量黏液長期腹瀉或便秘腹部持續不適都可能是大腸癌的早期症狀。.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直至2021年5月的數據顯示大腸癌為香港最常見癌症以每10萬標準人口計算的大腸癌發病年齡男性為49歲女性則為31歲。. 而根據醫管局在 ...

  2. 大腸癌又稱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加上大腸癌早期症狀容易跟其他疾病的症狀混淆使大腸癌在早期更不容易發現。 以下是需要注意的症狀及前兆,尤其若發現多於一種症狀,且持續超過數週,請盡快找專業醫師檢查。

  3. 大腸癌在病發初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我們如果能及早識別出癌症的症狀有助提早診斷並提高治癒的機會大腸癌常見的病徵包括大便習慣在不明原因下有所改變腹瀉或便秘),並持續超過兩星期. 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 大便後仍有便意. 腹部不適(持續疼痛、腹脹、飽脹或絞痛) 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和疲倦. 雖然出現這些病徵和症狀不一定表示癌病存在,但可令個人提高警覺,注意身體出現的變化,並盡快尋找醫生診治,透過詳細檢查以確定病因。 醫生會詢問你的相關資料和病歷,為你進行身體檢查,並按需要作進一步的檢驗。

  4. 2021年6月11日 · 早期大腸癌可以是無明顯症狀,但只要適時檢查,仍然可以預防及降低風險。 針對大腸癌,究竟有哪些症狀我們要特別留意呢? – 大便有血或呈黑色. 糞便帶血及黏液為大腸癌的重要症狀,但患上腸胃炎也可能出現相似症狀。 如出現此情況,我們應該諮詢醫生並進行合適檢查,以了解是腸胃炎還 是大腸癌所引致的。 – 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間歇性便秘及腹瀉是另一個重要症狀。 當間歇性便秘及腹瀉延續超過兩至三個星期,便須多加留意。 因為這可能顯示大腸內部出現閉塞的情況,令大便不能沿腸道抵達肛門正常排出。 大便需要軟化,或被細菌將其變成糊狀,才可將大便排出。 – 大便後仍有便意. 有些人經常在大便後仍有便意,好像糞便總是排不清。

  5. 香港常見癌症 > 大腸癌. 癌症實況. 預防. 癌症診斷. 癌症治療. 病人支援. 補充資料. 大腸癌是香港第二位最常見的癌症在2021年大腸癌新症共有5 899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15.3%。 當中,男性有3 427宗,而女性則有2 472宗。 在2021年,每十萬香港人口中即有80宗新增大腸癌個案。 男性和女性的發病年齡中位數分別為68歲及68歲。 特定年齡組別發病率自50歲起顯著上升。 大腸癌新症以男性居多,於2021年男女新症比例約為1.4比1。 大腸癌在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二位。 在2021年,大腸癌導致2 298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15.2%。 如果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很多大腸癌個案都可以根治。

  6. 早期的大腸癌可以完全沒有徴狀大腸癌篩查 能預防或及早發現大腸癌根據國際指引建議無病徵人士應於50歲起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查常見方法如下: 1)大便隱血測試. 2)大腸鏡檢查. 若你有大腸癌的高危因素如直系親屬患有大腸癌醫學界建議應更早進行大腸癌篩查如你已有大腸癌病徵便應作大腸鏡檢查而非作大便隱血測試。 大腸鏡與大便隱血測試的分別. 分享: 列印.

  7. 早期的大腸癌可以完全沒有症狀而且以上臨床症狀亦有機會由其他腸道疾病引起例如腸道感染痔瘡或腸易激綜合症等所以病人很容易會忽略其嚴重性以致當確診大腸癌時病情已經發展至晚期大大減低治癒機會所以一旦出現以上徵狀應立即求醫找出病因作出治療切勿因爲心存僥倖而延醫大腸癌成因及風險因素. 雖然導致大腸癌的確實成因未明不過大部分大腸癌個案皆與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有關例如: 肥胖或超重. 缺乏運動. 進食大量紅肉和加工肉類. 日常飲食中纖維吸收不足. 吸煙. 酗酒.

  8. 雖然大腸癌的早期症狀及先兆並不明顯若能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有助阻止病情惡化提高患者的康復及生存機會進行大腸癌篩檢及早察覺大腸癌的早期症狀為成功治療關鍵隨著醫學進步檢測技術也有嶄新發展中文大學醫學院今年7月公布了一項透過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及瘜肉復發的新技術全球首創檢測技術偵測大腸癌. 此項全球首創技術透過檢測糞便的4種細菌基因 (M3),了解大腸健康狀況包括有否患大腸癌、瘜肉復發等,有助精準找出患者,讓他們及早接受大腸癌治療。 研究團隊透過宏基因大數據,分析糞便中的細菌基因,包括比較健康人士、大腸癌及大腸瘜肉患者的腸道細菌,識別出4 種特定細菌基因 (即M3)作檢測。 包括有3種惡菌,可引致大腸癌及瘜肉復發,另一種為益菌則於健康人士的腸道中較多。

  9. 大腸癌在病發初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我們如果能及早識別出癌症的症狀有助提早診斷並提高治癒的機會大腸癌常見的病徵包括大便習慣在不明原因下有所改變腹瀉或便秘),並持續超過兩星期. 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 大便後仍有便意. 腹部不適(持續疼痛、腹脹、飽脹或絞痛) 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和疲倦. 雖然出現這些病徵和症狀不一定表示癌病存在,但可令個人提高警覺,注意身體出現的變化,並盡快尋找醫生診治,透過詳細檢查以確定病因。 醫生會詢問你的相關資料和病歷,為你進行身體檢查,並按需要作進一步的檢驗。 網頁版本 | 最新修訂日期:2020年1月2日.

  10. 早期的大腸癌可能不會顯示任何病徵或症狀。 然而,若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症狀,你便可能需要求醫: 排便出血. 大便習慣改變,例如便秘、腹瀉. 體重意外地下降. 疲勞. 腹痛或腹部不適. 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篩查 - 大腸癌篩查能檢查結腸和直腸內壁及檢測是否有息肉存在,並可在息肉出現癌變之前將其切除。 雖然一般建議開始接受大腸癌篩查的年齡為 45 歲,但若有家族大腸癌病史的人士則應該更早開始接受篩查。 請咨詢你的醫生,了解自己應何時開始接受篩查。 飲食 - 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品有助降低患大腸癌的風險。 而進食紅肉和加工肉 (例如午餐肉) 則有機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運動 - 定期運動可刺激腸道蠕動及幫助控制體重,從而降低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