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21日 · 因果,了因果 (講師秋伶) 2018.10.21. 一、前言:. 佛家:「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 」--《涅槃》.

  2. 2021年3月10日 · 報恩經菩薩應當分別勤學聖法十二部經因明或比量明聲明醫方明及世間工巧明如果菩薩不學此五明則何時也不能證得無上正覺一切種智因此為了證得無上菩提應勤學五明。 申三、通達饒益有情慧

  3. 2020年12月5日 · 《寶積 ‧ 迦葉問品》的《釋論》中只說到 “ 菩薩 ”,其他並沒有明說是何種菩薩,但在其他的經典則多次講到是具菩薩律學處的具戒者。 本論(廣論宗大師)認為, “ 正趣大乘 ” 似乎應當是指具足發心的人。

  4. 2020年11月10日 · ① 須遮止貪嗔令心平等 ② 修行何種捨. ③ 修的次第 ④ 以修何者遮止貪嗔. ⑤ 雖不遮止怨親心但遮貪嗔. 未一須遮止貪嗔令心平等. 又若此中不從最初遮止分黨 、令心平等,於諸有情一類起貪,一類起瞋,所生慈悲皆有黨類,緣無黨類則不能生,故當修捨。 若此處一開始沒有遮止分黨-分別心、令心平等,而對某一類有情生起貪執,對另一類生起嗔恚,如這樣那所產生的慈悲也都有分別心,如此則無法產生緣無分別心的平等慈悲,所以應當修持捨心。 未二、修行何種捨. 又捨有三:行捨、受捨及無量捨。 此是最後。 行捨:與善心相應的心所,即緣善法,令心住於平等,遠離昏沉、掉舉等過失。 作用是不讓根本煩惱與隨煩惱生起。 行捨屬於五蘊中的行蘊,故稱為行捨。 《成唯識論》中說:“云何行捨?

  5. 精進菩薩行. 精 進 菩 薩 行 (107年11月全家福講師:鄭靜微. 前言. 六度萬行,菩薩功夫;自覺覺他,萬法慈悲行。. 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累劫不捨眾生,為救渡眾生而生生世世倒駕慈航,傳佛心燈。. 成時上天降道,大開普渡,上渡河漢星斗,中渡人間 ...

  6.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①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②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③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 本論主要按寂天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生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此中分四: ①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②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③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④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這四支的次第是決定的,即先修前兩支——捨離障緣、修積順緣,依此而正發精進是第三支,由修精進而身心堪能是第四支。 日常發師開示. 一開始,要先把障礙拿掉,然後積順緣,做到這兩點之後,再根據這個去策發精進,有這樣的精進,就能夠成就我們要的一切事情。 現在依次說明:第一、先捨離障礙,也就是去除違緣。

  7. 2020年12月1日 · 這真不可思議! 為何會這樣呢? 因為造業的時候有幾個條件:第一是心清淨,這是心的力量,第二是加行的力量,第三是田清淨,靠田的力量;而現在你的心是跟法界相應最了不起的心,它是無限大的,所以任何東西碰到它都產生無限的功效。 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經常記在心裡,多去思惟觀察,對它加深認識而產生淨信。 為了息災而用的不靈驗的咒句、句,到了發菩提心者的手上都會靈驗,更何況原本就靈驗的呢! 由此顯示息災等業,發心堅固則易成辦。 諸共成就,若有此心亦得速成。 由此顯示:凡是息災、增益、懷-敬愛、誅-降伏等事業,如果發心堅固,則容易成辦。 各種共同成就,若有菩提心,也能速疾修成。 息災等事業,指「成就法」當中的息災、增益、降伏、敬愛等四種事業。 -林師兄消文. 申三、現住安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