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明報》社評表示,政府建議長者醫療券用於視光服務的金額「封頂」,可以「避免長者醫療券戶口『一鋪清袋』,惟不足以撥亂反正,革除醫療券制度積弊」;在現實操作上偏離政策目標,其原意為動基層醫療保健,減輕公立醫院壓力,卻令長者淪為「羊牯

    • 建議放寬非本地培訓醫生註冊
    • 本地培訓專科醫生可協助培訓
    • 不能夠完全解決人手不足問題
    • 政府沒有一套公正的評核制度
    • 何栢良相信此舉幫助微乎其微
    • 透明度愈高愈能增加外界信心

    食物及衞生局長陳肇始8月31日就《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表示,政府經考慮後,建議放寬非本地培訓醫生特別註冊制度,包括放寬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申請以特別註冊在本港執業要求,涵蓋持有認可醫學及專科資格的非本港永久居民醫生。原本港府於5月提出修例時,只建議香港永久居民並符合條件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在香港取得正式註冊。

    醫院管理局8月31日表示歡迎政府建議,相信有助提升特別註冊制度的吸引力;引入已獲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認可或頒授專科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有助紓緩醫生人手不足的問題,而非本地培訓專科醫生也可協助培訓本地專科醫生,支援專科培訓;該局會繼續提供足夠職位聘請所有合資格的本地醫科畢業生,並為他們提供專科培訓機會。

    立法會相關法案委員會主席民建聯葛珮帆8月31日表示,針對有意見指會影響本地醫科生實習同工作機會,政府早前承諾本地醫科生一定有實習及培訓機會,認為即使專科醫生放寬至非香港永久居民,但流入的海外醫生數量是未知之數,香港仍然非常依賴本地醫生,相信不會影響本地專科醫生的實習及培訓機會。 葛珮帆指,有關修訂帶出其他醫療問題,護士人手、病床及醫療設備亦不足,該法案不能夠完全解決醫生和護士人手不足的問題,政府需要研究如何增加護士、病床及醫療設備;政府應盡快興建醫院,加購更多醫療設備,加強醫管局的管理,提升員工士氣,挽留人才。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8月31日表示,政府的新修訂比原方案更不可取,問題關鍵在政府應改善公營醫療系統待遇及工作環境,以挽留人才,促請政府三思及擱置最新修訂;根據其辦事處一項問卷調查,有超過2000名醫學界受訪者中,近8成受訪者反對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 陳沛然認為,政府並沒有一套公平公正評核制度,評估非本地培訓醫生的專業水平和註冊資格,令人擔心他們未必可應付本地公營醫療機構的工作壓力及環境,指如果政府無視公營醫療系統的問題,例如醫生流失、缺乏晉升機會等,只會藥石亂投,無法解決服務需求。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9月1日於《商台》節目表示,相信此舉幫助是微乎其微,形容較大機會是「雷聲大雨點小」,海外醫生會選擇來港培訓或來港找更大滿足感,作為醫學發展的機會,誘因很小。 何栢良預料,符合條件又願意來港的醫生人數只是雙位數字;他認為海外專科醫生部分不懂說廣東話或普通話,如要推行此政策,需有語文方面的要求及安排課程,若只集中讓不懂中文的醫生做一些不需見病人的工種,無法解決問題。

    《明報》9月1日社評指,本港醫生嚴重短缺,單靠本地醫學院培訓,無法填補缺口,卻因業界保護主義和既得利益者阻撓,缺乏實質進展;新方案是重大變革,有助香港擴大醫療人才庫,政府應一邊改善公營醫療部門工作環境,吸引人才,另一邊則做好質素把關,確保來港者都是優秀醫生。 《明報》社評認為,引入更多非本地培訓醫生,有機會打破醫療系統人手不足的惡性循環,延攬海外醫生給公院「輸血」,跟改善公院管理「止血」,絕對可以並行不悖;而本港醫生薪酬水平,比很多發達國家水平高出一截,對非本地培訓醫生應有一定吸引力;當局責任是為來港醫生質素把關,防止濫竽充數;由認可醫學院清單到具體申請審批,當局透明度愈高,愈能增加外界信心。

  2. 諾文 2022-11-15. 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15日於《明報》撰文表示,現時香港的入境檢疫「0+3」安排,已經差不多等於「0+0」,不直接將「0+3」改為「0+0」,是要顧及內地看法,如內地以為香港「完... 【多方觀點】公僕無政治中立?. 守則更新宜詳確. 編輯部 2022-10-26 ...

  3. 綜合《明報》及《經濟日報》的報導,有陪審員曾因讀不到「almighty」(全能的)和「verdict」(裁決)兩個生字,結果法官豁免他們擔任陪審員。 四、那些職業可免出任陪審團?

  4. 明報》今日社論指,釋法和宣誓風波被選為2016十大港聞,相信不少人認同,因為這兩個事件有指標性作用。 而宣誓只是表象,關鍵在於港獨的意蘊及影響,乃回歸以來僅見。

  5. 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9月16日於《明》撰文表示,法國與香港的情況有所不同,政府如此理解比較政治學,實感無奈;引發「反送中」運動的導火線是純粹的政治問題,即使有市民同時對經濟問題存在不滿,不代表前者的政治

  6. 明報》續指,家長多年來對TSA操練的憂慮不散,為挽回家長信心,教局應承諾採取更多實質行動,處理全港學校根深柢固的操練風氣和文化,令家長和社會有識之士看到,當局決意糾正這一積弊沉痾。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