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9日 · 科技巨頭 Meta 宣布,自 2024 年 6 月 26 日起,Facebook 上所有使用者的貼文和照片,將會被拿來當成 AI 的訓練素材,以幫助 Meta 改善人工智慧創意工具和其他 AI 相關服務。. Meta 指出自 6 月 26 日起,官方將開始實行全新的 Facebook 隱私權政策,而任何不提出 ...

    • 每一句話,都經過計算
    • Ai 學會了偽裝與欺騙
    • Ai 發展出人類不能理解的新話

    Facebook 的 AI 團隊(簡稱 FAIR)還設置了其他的限制,讓其更接近現實中的談判場景,比如,要確保兩個選手不可能同時拿到最好的結果。生活中往往無法盡如人意,我們總是要學會妥協。 其次,如果放棄談判,或者談了 10 輪還沒談好,雙方都只能拿零分,也就是一拍兩散。因此,想要利益最大化,你必須擁有傑出的談判技能。 在訓練過程中,AI 學會減少說廢話和意思模糊的話,提高談判的效率。談判顯然不是一件如此簡單的事,而是一個關於語言和推理的藝術,既包括合作也包括對抗,選手必須學會適當的理解和表達,以達到自身目的。 FAIR 研發了一個對話推斷模型框架,模擬未說出的對話可能性,然後根據每種對話最後可能的得分,計算自己應該說什麼。

    FAIR 團隊會讓 AI 跟人或者另一個 AI 一起玩遊戲,讓 AI 逐漸學習應該怎麼談判。經過一輪學習之後,研究團隊發現了以下現象: 人類比 AI 更難捉摸、也更任性:新入局的選手在面對人類對手時,明顯談判耗費的對話時間更長,接受交易更慢。人類與 AI 另一不同,人類有時候會拒絕繼續,直接一拍兩散,而實驗中的 AI 會一直談判,直到達成共識與結果。 從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相比起人與 AI 談判,兩個 AI 談判達成一致的概率更高,而且結果也更接近最優解。 AI 學會耍手段:某些案例中,AI 選手會先假裝自己很想要某個物品,其實這個東東對他而言毫無價值。為什麼要這麼做?原來是為了之後假裝「妥協」,因為它發現了對方很想要,如此一來就能騙得對方放出一些更有價值的物品——人類平時的慣用伎倆,沒有...

    實驗還出現了更多讓實驗人員意想不到的情況,比如「不說人話」。 如前所及,Facebook 的文章提到,在強化學習期間,AI 選手會嘗試通過與另一個選手的對話來改進自己的參數,對手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另一 AI。 除了這個模型之外,FAIR 還使用了一個監督訓練模型來訓練 AI 模仿人講話,這個模型是後來加入的,同時參數不能被修改。因為研究人員發現,當兩個 AI 一起聊天,相互改進、升級自身參數的同時,會逐漸偏離人類日常交流的語言,發展出自己的語言。 有些人可能覺得,AI 居然發展出了人類理解不了的獨立語言,簡直細思極恐。要是以後 AI 在密謀什麼,人類都聽不懂怎麼辦? 細心一想,難道動物們說的話人類又能聽懂嗎?(當然,人類一直擁有一種自負,認為語言是人類獨有的能力。)既然 AI 那麼聰明,懂...

  2. 2020年7月14日 · 繼早前多個社交媒體及通訊程式如 Facebook、WhatsApp 以及 Telegram 等宣布因應《港區國安法》將暫時拒絕香港政府索取用戶資料的要求後,近日美國媒體《美國之音》引述了一名數據私隱專家的說話,指 Facebook 以及 Google 目前正考慮撤出香港,從而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2年2月7日 · 臉書(原 Facebook)自從改名 Meta 後,雖然帶動了整個科技圈對「元宇宙」(metaverse)的討論,但該公司當下正面臨的幾大難題,卻仍沒有被解決。. 不但面臨了廣告利潤下降、演算法更動引起的用戶出走潮,來自強勁對手 TikTok 的競爭、不確定的元宇宙願 ...

  5. 2019年10月16日 · 但是有些人明明沒有特別設定,微信卻綁定了 FB可能的原因,是他們透過 FB 註冊微信帳號,並選擇透過 FB 帳號登入。另一種可能,是使用者用微信分享文章到 FB 時,會跳出「你還沒有綁定 Facebook 帳號,是否要現在進行綁定?

  6. 2015年3月16日 · Facebook 的廣告有一種方法是將廣告推送給「曾經造訪過你網站」的訪客,這些訪客可能經過你的網站,但是沒有消費就離開了。 這種方法對「售票」的活動來說非常有效,展覽、戲劇、會議都算,因為多數人不會在第一眼看到活動資訊就決定購票,不過既然他曾造訪你的網站,就代表他對這場活動是有興趣的,再行銷可以讓他們重新思考,或者邀約朋友一同出席,以免過了購票時間。 當你推送廣告的時候,記得「排除」那些已購票的人。 方法很簡單,就像你追蹤誰造訪過你的網站一樣,排除那些曾經進入過「購票完成/感謝您的支持」網頁的人即可。 #2 過去活動回顧影片. 影片更容易與人產生共鳴,不管是興奮、感動、悲傷,他的傳遞效果更強,如果影片夠好,或是有話題性,還有可能會被轉載,吸引更多人關注。 記住你的觀眾是誰。

  7. 2017年8月1日 · 在本篇筆記中,Facebook 前高管 Molly Graham介紹了三個經驗幫助創始人更快地找到企業文化定,馬克·祖克柏對企業文化的建立亦有獨特創見。 在創業過程中,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壯大,創始人需要對文化有所佈局。 它能夠幫你培育有著共同價值觀的同行者,使團隊目標一致、更有凝聚力。 越早開始思考企業文化,就會為未來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支柱。 作為創始人,你自身獨特的特質就會成為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優勢,所以在定義企業文化前,首先搞清楚自己的定位。 2008 年,Molly Graham 正式加入 Facebook 時,公司處於創業早期,只有 400 名員工,卻服務著 8000 萬個用戶。 這樣的忙碌,讓這家大公司連自己的企業文化都沒空去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