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24日 · 師心事:難以啟齒 女兒——葦葉. 葦葉形容自己是「思想悲觀、做事積極」的人,出櫃前,她甚至做好了失去所有親人、朋友、工作的最壞打算,甚至「準備搬去劏房住,孤獨終老」。. (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性別議題近年在香港的討論增加 ...

  2. 2021年9月17日 · 林文月白髮與臍帶一文結合敘事描寫抒情和說理先寫當下因害怕勾起喪母之痛而不敢清理抽屜進而追述往事逐步揭示潛藏於內心隱密的傷痛再敘述解開心結自我療癒的心路歷程最終洞悉生命傳承的意義不再沉溺於悲傷之中。 本文情理兼備、波瀾起伏,觸動人心,令讀者與作者同悲同喜。 →起∕害怕逃避:記述作者不敢清理抽屜裏藏在深處的白髮和臍帶,突顯喪母之身心痛苦。 (表) →承∕追憶往事:記述作者發現白髮與臍帶的情境,突顯母親對子女的珍視疼愛,抒發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以及喪母之哀痛。 →轉∕豁然省悟:記述作者仔細端詳臍帶,因而領悟臍帶連繫了她與母親的身體和感情,覺知生命泉脈永流不竭。 →合∕走出傷痛:記述作者清理好梳妝枱的抽屜,把白髮和臍帶放回原處,表示她終於整理好自己的思緒,內心澄明平靜。

  3. 2015年8月8日 · 明報專訊粵劇一代宗師林家聲於周二 (8月4日)晚上安詳離世喪禮定於8月19日在世界殯儀館設靈翌日出殯遺體火化後骨灰會移送到多倫多與太太紅荳子合龕昨日林家聲的長子林潤笙由多倫多趕返港奔喪提及父親去世他悲痛流淚。 文﹕娛樂組. 林家聲 (聲哥)於1993年告別舞台後舉家移民加拿大多倫多,數年前他回流返港要為粵劇傳承出力。 長子林潤笙因工作關係而留在多倫多。 當接到父親離世消息,林潤笙連日通宵將手頭工作完成,昨清晨5時與太太Grace抵港為父親辦身後事。 驚聞噩耗 覺得好突然. 林潤笙稱當日在公司接到周振基博士 (聲哥的徒弟)電話。 他說﹕「周振基說爹哋唔得,應該無希望,醫生正作最後努力……我覺得好突然。

  4. 2024年4月28日 · 林峯表示故事由漫畫改編畫面會帶點浮誇動作則追求實打及有變化為達到動作指導谷垣健治 (Kenji)的獨特風格在開拍前接受一個月體能訓練他笑說:「我們試過連續20幾小時拍打戲拍大結局又連打10幾日所以事前需要訓練每日4至6小時首先練跑步跳躍及碌地動作之後再練片中的設計動作! 第一日我已操到嘔,真係嘔呀! 林:難忘彌敦道狂跑. 林峯稱正式拍攝時,要應付多場被毆打及奔跑戲,導致右腳十字韌帶斷裂,非常難忘,「在彌敦道拍追逐戲,為求真實感,我跟伍允龍及大班武師演員好似跑100米賽事,大家要奔跑,拍了兩三次已經死咁滯,班武師都話跑到嘔。 我覺得現在的體能已超越做演唱會」。

  5. 2023年9月12日 · 昔日新聞. 明報 > 新聞 > 港聞. 護狀元5**文章——校服的自述. [2023.09.12] 發表 推文. (圖‧Korakrich Suntornnites@iStockphoto) 【明報專訊】我是一套校服,今天要和主人分離,回想過去我們一起生活,別有一番體會。 「咔嚓! 」我躺在透明膠袋裏,仰望你紅潤的臉孔。 你凝視着我的身軀,雪白的衣領,深藍色的西褲,不禁露出興奮的微笑。 是的,當你把我穿上之時,便跟我一起踏上這六年中學生涯的精彩旅程。 六年不長不短的時間,你彷彿踏上了成長的列車,而我,便是你手中穩拿的車票,伴你度過成長路上的每一個里程碑,跨過每個高欄,越過每次風浪。 回想起來,頓時讓我百感交集,不知從何說起……

  6. 2021年9月17日 · 林文月白髮與臍帶一文結合敘事描寫抒情和說理先寫當下因害怕勾起喪母之痛而不敢清理抽屜進而追述往事逐步揭示潛藏於內心隱密的傷痛再敘述解開心結自我療癒的心路歷程最終洞悉生命傳承的意義不再沉溺於悲傷之中。 本文情理兼備、波瀾起伏,觸動人心,令讀者與作者同悲同喜。 →起∕害怕逃避:記述作者不敢清理抽屜裏藏在深處的白髮和臍帶,突顯喪母之身心痛苦。 (表) →承∕追憶往事:記述作者發現白髮與臍帶的情境,突顯母親對子女的珍視疼愛,抒發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以及喪母之哀痛。 →轉∕豁然省悟:記述作者仔細端詳臍帶,因而領悟臍帶連繫了她與母親的身體和感情,覺知生命泉脈永流不竭。 →合∕走出傷痛:記述作者清理好梳妝枱的抽屜,把白髮和臍帶放回原處,表示她終於整理好自己的思緒,內心澄明平靜。

  7. 2020年12月15日 · [2020.12.15]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孔子去世後,學生整理上課筆記,編輯成《論語》,共20章,記載了492則孔子的說話與故事。 「論」有編撰的意思,「語」指孔子的說話。 〈論仁‧論孝‧論君子〉從《論語》其中7章選出16則孔子說話,提及四個概念:仁、禮、孝、學為君子,仁與禮是目標,孝與學是達到仁與禮的兩條途徑。 研讀本篇,宜據這四個概念,重組16則語錄,按以下順序學習: 【1】禮. 先學〈論仁〉第3則. 論仁與禮關係,是儒家最關鍵觀念: (圖b) 仁指人與生俱來同情別人,不忍別人受傷害的人際關懷,禮是對行為的規範。 仁與禮的關係,在《論語‧陽貨》「宰我問三年之喪」的故事中,說得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