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23日 · 控罪指稱被告張秉樞於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沙田一學校內4次非禮女童Y以及於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11日在同一學校內4次非禮女童X兩名女童於首次案發時均年僅9歲

  2. 2020年6月26日 · 明報文章九十五歲的孫秉樞有香港鐘表大王稱號擔任過無數社會公職曾任東華三院主席香港真正的名流愈來愈少老孫稱得上是永遠的名流」,他有着上一代上海教會大學的貴氣這點貴氣現今屈指可數這也可能與他出身文化名門 ...

    • 新選舉制度強化了關係政治?
    • 以「政治為終身志業」的院系教育
    • 「資本是沒有祖國的」
    • 「平等政治」與「希望政治」

    「完善選舉制度」落實,需通過「選舉委員」提名方能獲參選機會,門檻提高。不少人直觀認為「素人」及「新秀」更不易獲選委青睞,變相有利「政商後代」。政治領袖不取決於門第,重要的是,是否懂民生、有手腕、具遠見。本文想探討一個過去鮮有觸及的課題:究竟在香港有否條件在「政商後代」培養出政治領袖? 「貴族參政」在不少政體屢見不鮮。貴族參政歷史根深的英國,過去多屆首相都來自中產或以上家庭,部分更是富甲一方的貴族之後。可合理預期他們生活無憂,並與上層名流及跨國企業高層擁有特殊私人及家庭關係。簡單地說,英國首相年薪約170萬港元(香港特首年薪約500萬港元);實際上要維持上流社會生活,根本不可能沒家族支持參政,僅依賴微薄薪俸明顯是杯水車薪。 綜觀大部分政治領袖一生仕途,都要廣結人緣,累積口碑是很重要條件。無疑出...

    除了人脈,政治領袖能否具感召力,組建有相同理念的團隊,亦是重要條件。筆者發現,學院的教育,實際帶來相對穩定及公平的政治培養機制。比較英國的政治領袖及港督,會發現在學歷及學科專業上都有很特定方向。英國本地常有說法形容,牛津大學是國會議員的搖籃;工黨領導則有不少來自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內地政治也有相似情况,政商領導不少出自「北清」兩所國家頂尖學府。 有云「學而優則仕」。收分要求最高的學府,吸納的都是被社會認可的精英。其一,不論出身,都需通過公開考試而被取錄,確保公平性及個人能力。其二,同窗在求學時期坐而論道,建立識於微時的信任;也對當下時政、未來政局產生共同理想與社會關懷,為團隊建立雛形。其三,個別學院的政治學科訓練定位明確,培養世界各國管治人才;學科設計上兼備理論和實用。 顯然香港各大院校的政治...

    回到本地,政商二代何以多年難有政治領袖?筆者私下訪談,歸納了幾個主要問題。 第一,政商二代對參政或加入「熱廚房」都心存顧忌,機會成本較高。大部分香港「政商家族」都有商業背景,即使不考慮自身情况,也要顧及企業或家族利益。過多參與政治,有機會影響企業發展。有時高調的表態更像是為滿足組織要求及需要,參與政治更像是社交、維持政商關係。 「資本是沒有祖國的」。香港絕大多數企業都涉及全球業務,香港只是板塊其中一部分;他們的利益不一定與中央及港府完全一致,缺少誘因共同維持管治;港英政府年代的匯豐銀行、怡和洋行的業務則全賴於亞洲和香港,有很大動機與港英政府同心同德。同樣情况與英國本地政治人物相似,大多是百年家族,家族利益已經在政商界盤根錯節,在情在利也需要共同維持管治。 第二,即使有意培養「政商後代」作為政...

    未來的政治制度,顯然已經為「愛國者治港」,定下政治底線及制度保障機制。「政治議題」將不會是未來選舉主要裂隙;取而代之理應是在民生、經濟、發展、環保、社會福利等問題上的完整構想和識見。 對港部門及建制陣營也應該與時並進。有意識地改變用人思維,放棄「計劃式」的培養,轉為循「市場式」的風險投資。根據不同政策領域中的表現及潛力,招徠在該領域中的人才,平等對待、長期關注和聯繫,作適當政治引導,並給予足夠空間和機會。尤其明確了「愛國者治港」的制度底線後,是時候減少以諮詢委員會及各類公職作為政治培訓場或友好酬庸——現時這些做法,有時反而削弱這些崗位的權威、信任及「行政吸納政治」的重要功能。 筆者一直認為香港有很多了不起的政商家族,如何在香港這個複雜的政治和經濟環境自處,一直游刃有餘。然而,新國際形勢已至,...

  3. 2020年11月3日 · 阻止「立法機關越權以方便行政機關辦事」的抗爭,本來是香港議會制衡政府所餘無幾的手段,如今警方以特權法來事後拘捕議員,正式拆走議員監察政府的保障。 如果被捕者最終罪名成立,以後無論有無選舉,廁身議事堂的議員,就難以繼續肢體抗爭,甚至連「狙擊」會議主持導致會議中斷和「拉布」,也有可能被行政機關視為「引起或參加任何擾亂,致令立法會或該委員會的會議程序中斷或相當可能中斷」(特權法第17條c款)。 以一年「馴服」議會地位和選舉操作. 過去有朋友想像過警方會公然犯禁,衝入議事堂拘捕正在抗議的反對派;這些戲劇性的畫面雖未成真,但今次議員抗爭後被捕,本質上就是行政機關以執法部門來打壓議會內的在野黨派,反映行政機關不介意破壞行政立法關係,甚至要進一步控制立法機關的手段。

  4. 2024年3月2日 · 2019年11月12日中環「和你lunch」示威,28人被控暴動分拆三案,最後一批被告涉及ViuTV前演員等8人罪成,今(2日)在區院判囚2年9個月及3年9個月。 暫委法官彭亮廷指,示威者破壞公物及擲汽油彈,案情屬於嚴重,但接納被告犯案與其良好性格不符,部分人或失去社工、放射治療師和教師等專業資格,故酌情減刑。 其中一名懷孕女被告上月獄中產子,丈夫今抱著嬰兒到庭。 被告為早前擔任演員的吳智杰(現年29歲,下同)、廚師陳維聰(29歲)、髮型師陳敦涵(26歲)、社工李晁鋒(28歲)、售貨員蔡綺洛(27歲)、美容師梅嘩(27歲)、放射治療師陳灝良(27歲)及教師梁升彥(28歲)。 法官引述求情稱,蔡還押期間發現意外懷孕,上月下旬誕下嬰兒;蔡的父母離異,她跟隨患病的母親生活。

  5. 2023年12月25日 · 精神科一年96萬人求診 公私協作17月52人 林倡效慢病共治家醫跟進 精神病納基層醫療. 【明報專訊】醫管局精神科輪候漫長,公私營協作被詬病反應欠佳,無助紓緩專科門診壓力。. 新上任的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正財稱,有必要全盤考慮醫管局精神科定位 ...

  6. 2023年12月29日 · 被指是主腦的時年17歲男生早前承認國安法控罪,昨於高等法院被判囚6年,而承認交替控罪「串謀導致相當可能危害生命或財產的爆炸」的兩人分別被判囚2.5年及6年,同案一度還押逾年、時年24歲「光城者」被告則獲撤控,當庭釋放(見另稿)。 國安法指定法官李運騰判刑時斥被告為求目的不擇手段,行為「近乎對社會宣戰」。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