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4日 · 科学新闻-洪朝生低温世界拓荒人. 作者:秦金哲 朱世慧 来源: 发布时间:2021-9-4 8:16:46. 洪朝生低温世界拓荒人. 1999年,《人民日报》发表张劲夫的文章《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文中高度评价了低温实验室在液氧、液氢制造方面作出的历史贡献。 这个实验室的负责人,就是中国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洪朝生。 “没有如果” 洪朝生于1920年出生在北京。 父亲洪观涛早年曾加入同盟会,后赴法国、比利时留学8年,专习铁路工程,回国后任陇海铁路潼关至西安段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铁道部路政司技正等职。 洪朝生的中学阶段是在北京育英学校和汇文中学度过的。

  2. 2022年1月25日 · 因为半导体研究离不开低温技术,半导体所便选派周远等人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实习,师从中国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开创者朝生。 机缘巧合之下,低温制冷研究成为周远为之追随一生的事业。 当时,朝生带领的物理所低温实验室正在研制带活塞式膨胀机预冷的氦液化器。 开始时,膨胀机研制方案是参照科林斯型氦液化器的结构与工艺,但当时国内的机械加工水平很难达到后者对于精度的要求,因此研制工作一度停滞。 1962年底,以实习员身份参与这项研究的周远,受大学期间接触到的内燃机和小型斯特林制冷机活塞结构的启发,大胆提出采用室温密封长活塞结构代替原设计方案的设想。 由于这个方案与国际上通用的经验有显著差别,因此遭到很多人的质疑,甚至说“这根本就是个想象”。 虽然只是一个实习员,但周远坚持自己的想法。

  3. 2018年9月4日 · LED照明堪称是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照明光源领域的又一次革命,被公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效照明产业。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交流LED照明设备的频闪问题一直困扰着全世界的LED生产商。 针对这一世界级难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简称长春应化所)张杰院士、李成宇研究员率领的团队经过近6年的不懈探索和开拓,研发出一种以稀土发光材料为核心的全新交流LED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利用稀土发光材料生产低频闪交流LED产品的国家。 突破LED照明技术瓶颈. LED照明即发光二极管照明,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 由于LED照明具有节约能源、安全环保、使用寿命长、响应速度快、发光效率高且指向性强等诸多优势,因而被认为发展前景无限。 但这并不意味着LED照明“毫无破绽”。

  4. 科学网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管,中国科学报社主办的综合性科学网站,主要为网民提供快捷权威的科学新闻报道、丰富实用的科学信息服务以及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目标是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华人科学社区。

  5. 2022年4月1日 · 理化所在几十年低温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在朝生院士、周远院士的指导下,通过一代代低温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经过5年多奋斗,在液氢温度(零下253摄氏度)制冷机的基础上,自主研制出技术指标为2500W@4.5K和500W@2K的大型氦制冷机。 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核心技术突破,包括大型低温制冷系统整机设计体系构建及控制技术、系列化气体轴承氦透平膨胀机技术、大型超流氦负压换热器技术、大型高效氦气喷油螺杆压缩机技术、高稳定性离心式冷压缩机技术、大型复杂低温制冷系统集成与调试技术等。 该项目“边研究、边应用、边转化”,实现了百瓦级大型制冷机成功应用,包括用于宁夏盐池液化天然气闪蒸汽提氦项目,初步打通了我国氦资源开发的技术链条;应用于直线加速器;出口应用于韩国核聚变大科学装置等。

  6. 而张杰团队创新性地研发出了新型稀土LED发光材料,其发光余辉寿命与交流电频率匹配,实现了LED芯片不发光时发光粉仍然发光,从而弥补交流LED电流波动导致频闪的技术难题,并成功将该成果完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跨越,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

  7. 特别新闻人物. 屠呦呦:对抗疟疾 守护生命. 2015年10月5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备受世界瞩目的、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中国的女科学家屠呦呦和其他两位外国科学家共同折桂。 由于在发现青蒿素和治疗疟疾的新型疗法上的贡献,这位85岁的药学家获得了这项世界公认的卓越学术荣誉,更打破了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难以“出人头地”的魔咒。 呦呦有蒿. 屠呦呦的名字典出《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这个寄托了父母美好期望的名字,莫名中将这个女孩一生的命运与清香的青蒿联系在了一起。 自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后,60多年来,屠呦呦埋首于自己深爱的事业,默默耕耘,在中国生物医学领域不断书写着传奇。 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始于20世纪60年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