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14日 · 總結以下七點: 1.興趣化為事業. 讀書期間,汪滔已十分迷戀直升機,大部分時間埋首於與模型飛機有關的讀物之上,希望從事與航空相關的職業。 2.自小抱有夢想. 汪滔自小便知道抱有夢想的重要,他曾在訪問中表示:「夢想是很重要的,我從讀書年代開始,就是興趣很多的人,但身邊很多人,家長讓他讀書就讀書,問他喜歡甚麼,他說不出來,只說喜歡成功。 」他強調有夢想及興趣的人成功機會才會大。 3.立志及目標清晰. 胸懷大志的汪滔,明白到困在杭州難以成就夢想,便在2003年從華東師範大學退學,一心入讀世界一流大學,當時他只獲香港的科大取錄。 在沒有其他選擇下,他便毅然赴港就學,主修電機及電子工程學。 4.專心化夢想為行動.

  2. 2018年10月9日 · 根據網紅數據分析平台Cloudbreakr的資料,香港第一名的KOL是Liz 리즈。 相對其他排名的KOL來說,她的粉絲總數不是最多,但影響力則是第一。 而Cloudbreakr的影響力指數是根據KOL與粉絲互動及其增長率和表現計算的。 榜上有名的大多都是藝人如李亞男、單文柔及麥美恩等,他們擁有較高的知名度,粉絲的數目都較普通的KOL多。 其他的KOL主要為YouTuber,利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的事情。 現在大部分的KOL的主要收入是不同品牌的廣告,廣告商會根據粉絲的數量及按讚的數,而去選出適合的KOL。 隨着KOL的數量增加,網紅數據分析平台就提供了綜合的數據給廣告商參考。 【KOL排名】本港10大KOL 你識幾多個? 撰文 : 曹佩鈞 本網記者.

  3. 2023年8月12日 · 深圳前海對港澳青年在前實習就業、創業發展、生活、居住等方面都給予全面的支持和補貼,包括創業獎勵最高100萬元(人民幣,下同)、就業補貼每月最高5000元、每月住房補貼1000元、生活補貼1500元等等。

  4. 2021年9月3日 · 從事證券業超過20年、現任輝立資本管理董事黃瑋傑,初次投資的源由,原來是想為炒孖展損手的父親「復仇」。 後來他積極學習投資,在投資界闖出名堂。 他分享多年來的投資心得,他認為除了技術分析外,投資心理質素同樣重要,因為投資分析在不少情況下會不似預期,這些時候就要有充分準備,避免重大虧蝕。 宜嚴守投資紀律 避免愈蝕愈多. 黃瑋傑自言,初次投資是一場「王子復仇記」。 眼見父親於70年代炒孖展損手,他便決心學好投資,期望能夠在股市中獲利,為父親「復仇」。 他認為,父親炒孖展被斬倉的經歷,令他更認知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有時寧願少賺一些,也不願承受過於風險。 對於現時部分年輕人愛追捧熱門股,抱有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投機心態,他認為這種投資方法風險高。

  5. 2020年5月27日 · 賭王何鴻燊昨日逝世,享年98歲。 何鴻燊出身名門,再經歷家道中落,到成為賭業大享,一生傳奇。 據估計,他生前的身家逾5,000億港元,何鴻燊有四位太太,生前亦發生過爭產風波,有如電視劇般峰迴路轉。 爭產糾紛開始. 何家爭產風波由10年前的一單意外講起。 2009年7月29日,何鴻燊在四房梁安琪的家中跌倒並撞傷頭部,送院後接受腦部手術,一度傳出情況危殆的消息。 據報道,當時何鴻燊尚未曾公開發表過有關遺囑以及其資產分配的安排。 四房梁安琪。 2010年12月2日,何鴻燊將信德集團(00242)中的2.51億股份轉讓給二房藍瓊纓的五名兒女,即何超瓊,何超鳳,何超蕸,何超儀,何猷龍,當時股份市值約12.17億港元。 二房藍瓊纓。

  6. 2022年4月13日 · 有傳當年霍建寧曾被借調,與前和黃總經理馬世民到日本出差,被馬世民發現到他是一位出色的談判專家,於是向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大力推薦。 有很多虧損負債的項目到了霍建寧手上,都能起死回生。 憑藉着自己的實力,他成功在公司中一路晉升。 「賣橙事件」是長和系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買賣,而當年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就是霍建寧。 旗下的英國電訊業務Orange發展本來不太順利,但他用了4年的時間將這公司發展成英國第三大流動電話營運商。 霍建寧及後趁着Orange的估值高及風頭好,成功將Orange出售套現,為和黃帶來逾千億元的利潤。 雖然立下不少豐功偉績,但霍建寧為人十分低調及內斂,從不居功自傲,只是默默在背後處理棘手問題,深得老闆的信任。 責任編輯:鄭樂怡. =====. 邊間銀行存息最高,有咩條款限制?

  7. 2023年10月31日 · 大銀行認為沒必要. 存保會總裁何漢傑 昨日就在立法會會議上提出關鍵一點。 他指出,政府有就金額的加幅聽取不同持份者的意見。 「對大銀行來說,加得愈少愈好,因為在整個設計而言,他們不會用得上存保制度。 」他提到,大型銀行若出事故,它們會用「處置機制」去處理,而非存款保障計劃。 對大銀行而言,「 供款有佢份,賠款無佢份,所以大銀行認為沒有需要 (把保障額)提升到好高。 至於中小型銀行,何漢傑指,從經營、吸引客戶角度方面,中小行的優勢不及大銀行,因此若能提高存款保障,中小行就會歡迎。 他強調,就成本而言,80萬元是大家都覺得可控、可接受的。 若提高保障額,業界就會有不同意見。 從存保制度說起. 銀行需每年供款7億元. 何漢傑所提到的「供款」,在整個存保計劃之中扮演關鍵角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