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10日 ·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示消委會截至昨日接獲127宗涉及消費券投訴當中58宗涉儲值支付平台的技術問題客戶服務熱線無人接聽佔投訴個案一半以上而其他投訴個案包括被商戶收取附加費優惠未能使用商品加價商戶爭議等

  2. 2021年7月5日 · 消費券於昨日4日正式開放電子登記消委會近日已接獲3宗與消費券相關的投訴包括銷售手法不當事實與優惠不同等強調商戶提供優惠同時須做足承諾服務亦指支付平台應作為可靠具透明度的存在消委會今早5日曾致電4間支付平台的熱線查詢發現等候接通的時間頗長接線人員亦沒有實質幫助冀支付平台能確保人手充足。 消費券限時30分鐘登記 7大步驟教學! 即點撃下圖仔細看清 . + 3. 實際數據流量與現實不符. 消委會6月至今接獲3宗關於電子消費券的投訴,其中兩宗牽涉電訊服務。 其中,一名消費者使用某支付平台的早鳥優惠,到其合作商戶簽約,涉及長達兩年預繳式手機上台月費服務。 不過該消費者其後登入系統時發現,實際數據流量與簽約前所提出的不同,並收取附加費用。

  3. 2024年1月13日 · 香港01向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查詢消委會表示若香港消費者是經旅行社安排在內地指定購物點消費後遇到問題可先聯絡旅行社要求協助如有需要可致電內地消費者投訴電話熱線 12315 尋求內地消委會的協助消委會又指如果香港消費者在深圳遇到消費問題可致電深圳市消委會粵語專席熱線 966315 尋求協助。 回港亦可向消委會投訴. 消委會又稱若未能在內地旅遊期間解決消費爭議消費者返港後可向消委會投訴如涉及香港持牌旅行代理商安排之購物點消委會會轉介個案至旅遊業監管局跟進如涉及個別商戶則會按機制轉介至內地消委會跟進。 消委會又說,去年共接獲6宗與在內地消費相關的投訴,涉及購買球會套票、電腦產品以至內地物業及車位等範疇。

  4. 2024年5月11日 ·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示當地的粵語熱線去年8月至今已收到51宗港人查詢而消委會與內地的消費者保護組織亦設有機制互相交換相關投訴例如消委會由2021年起已轉介14宗個案其中4宗與深圳相關包括樓宇買賣水療會籍訂造傢具購買投影機。 其中兩宗個案橫跨整個疫情,例如有事主早於疫情前透過中介買樓,合共60萬元分開兩次付款。 然而直至恢復通關後,事主北上收樓卻遭到發展商拒絕交付,稱事主只繳款30萬元。 其後事主才發現中介私吞30萬元,雖然初時中介聲稱會再作處理,但最終音訊全無。 至於另一宗水療會籍個案,事主在疫情前花1,000多元購買會籍,惟恢復通關後再到同一間名稱不變的水療會所,職員卻聲稱老闆已換人,加上相隔太長時間,只願意扣款400元。 最終事主感到不滿向消委會作出投訴。

  5. 2024年2月6日 · 消委會主席陳錦榮表示為準確反映居港消費者的投訴去年起所有投訴分析均撇除涉及內地消費者投訴以香港作商業登記但主要營運據點並非在港的內地網上購物平台相關的投訴消委會在撇除相關投訴後去年共接獲31,294宗投訴當中四成涉網購較2022年的28,338宗增加10%涉及金額則下跌25%至約8億元。 食肆及娛樂類連續兩年居投訴榜榜首,全年相關投訴達3,913宗,較前年3,127宗增 25%。 涉及延期、沒有送貨遺失的佔最多,達724宗,其次是價格、收費爭議,有701宗;涉及服務質素的有682宗。 其他投訴排名第二位起依次為電訊服務、旅遊事務、電器用品及美容服務。 美容業雖排列第5位,但涉及金額為當中最高,達3,670萬元,較前年大增75%。

  6. 2022年8月16日 · 1. 電話騙案層出不窮繼假冒政府部門後消委會今日16日公布接獲多名市民查詢有人冒認消委會的職員稱市民出售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產品要求跟進個案消委會澄清與虛假來電無關提醒市民切勿向可疑第三者提供個人資料如發現已受騙須報警求助重申僅在接獲市民查詢及投訴後才按需要透過熱線聯絡當事人。 電話騙案層出不窮。 (資料圖片) 騙徒稱市民出售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商品. 消委會表示,今日接獲多名市民查詢,指收到有自稱消委會職員的來電,聲稱當事人在網上購物平台開設的商戶,出售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產品,要求跟進個案。

  7. 2022年3月15日 · 消委會接獲多宗投訴有市民經社交平台專頁購買標示近半價的心儀廚具豈料賣方收款後隨即失蹤,「貨財兩空」,消委會曾介入交涉惟賣方乏具體營商資料收款亦是個人銀行戶口無法代為調停亦有消費者於網上購入以清倉價498元招徠的德國相機並貨到付款惟到貨後發現貨不對辦速遞公司亦表明不負責相關爭議。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應循不同途徑核實網購商背景,亦可參考專頁內過往帖文及用戶留言,如發現專頁是短期內開設,而且帖文類型單一及內容相近,應格外小心,如遇到商戶以異常的價格出售貨品,亦應留神。 消委會又提醒,如有需要時,可向警方及海關舉報。 疫情持續,不少市民選擇網購,豈料發現蒙受損失。 (資料圖片) 疫情持續,消費者網購意欲大增,其中李小姐亦因常留在家中,愛上烹飪,不時添置小廚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