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道化生活 (老師的話典藏版/明德出版社) [在家中有摩擦,就看你們是用什麼心,把摩擦化為助力。. 道降火宅,聖凡雙修,對不對,巧妙運用你們的時間,用用你們的妙智,把一些不該有的是非轉掉,你在佛堂做了一個不...

  2. 9首詩歌是以「兒童為本」的理念出發去創作的,在拍子、音域、速度、歌詞的深淺度和趣味性等,均以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階段需要去進行創作,務求令到詩歌是兒童都能夠唱得到,唱得好,又喜歡去唱。. 高皓正的〈一粒石子〉講述遇上困難時也要靠主勇敢 ...

  3. 何謂四惡? 先生說,不事先教導人,便要用殺戮(來推行或制止),那叫虐。 不事先告戒人,而到時忽然要查驗他成功了沒有,那叫暴。 雖下了命令,像不當件事般,並不曾鄭重叮寧,到期限時又硬不通融,這像有意陷害人,叫做賊。 同樣是要給與人的,但在出納之際,卻不免多所吝惜,那有失在上位者之體制,那便是職有專司的單位失職了。 另外,在《孔子家語》也有提到三患、五恥:...

  4. 2. 惠能大師深知佛法不在「知識」而在生活上的「實行」。 所以強調的是「自性起用」,而內有佛性,但不一定如法起用。 故曰「無常」。 而真如起念,又依掌握生命法則及緣起條件程度的高低,有的諸法如義稱為善,有的不適當稱為惡,以「起用」的角度,善惡恆有故稱為「常」。

  5. 2022年10月24日 · 一、前言與版本. 佛經裡有一則常見的偈頌,學佛者大都聽過:.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此偈出處,網路資料都作《大般涅槃經》。. 自在老師費了一番工夫,查了線上佛經《大般涅槃經》(北本四十卷),. 又查了手邊紙本佛經 ...

  6. 2023年12月30日 · 自在老師先簡要解說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的總綱領在開頭的一段:.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其後的經文則是進一步闡述。.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 衆生學習觀自在菩薩的修行,契悟而深入內在 ...

  7. 是心靈的「出離」。. 「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 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 「前念迷」,是因為「著境」,我們的心被那個事情的情境繫絆住了,在那裡打轉,在那裡糾纏,所以就有了苦惱,種種情緒隨之起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