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13日 · 2021-08-13.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則新聞】為了實現 2025 能源目標(燃氣 50%、燃煤 30%、再生能源 20%),台灣正積極進行能源轉型。 今(13)日 GE 宣布,搭載 GE 燃氣機組的嘉惠電力公司正式營運提供 535 百萬瓦的電量,透過一站式複循環發電技術,推進台灣的脫碳進程,向 2025 能源目標前進。 (責任編輯:郭家宏) GE 今日宣布,嘉惠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台灣西南部第六大城市嘉義的汽電共生發電廠(Combined Heat and Power plant ,CHP)獲得經濟部能源局許可,正式商業化營運 。 這座由 GE 建造的一站式複循環氫能發電廠,涵蓋發電設備、分析和控制軟體以及服務協議的完整發電廠生命週期。

  2. 2024年4月1日 · 2024-04-01. 分享本文. AI 熱潮加速全球半導體先進製程擴產,也為電子氣體產業帶來百年難得一見的大機遇,吸引國際大廠爭相來台擴產, 搶食半導體氣體 5,000 億元商機大門 。 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製作「半導體隱形贏家」專題,報導在台積電扮演領頭羊下,台特化、亞東氣體、晶呈、長春等業者爭相擴廠的最新動態;同時也解析台股特化族群的投資機會。 半導體氣體跟著 AI 起飛! 氣體大廠加碼投資台灣. 今年三月,亞東工業氣體在台灣最大規模工廠──司馬庫斯廠,於竹科舉辦落成典禮,這座廠將生產半導體製程中關鍵的電子級氣體,包括氮氣、氧氣、氬氣等產品。

  3. 2017年6月30日 · 燃燒煤炭的火力發電是最簡便的方式在世界各國皆被廣泛運用預估到2040年全球對於煤炭的需求還會比現在增長15個百分比。 雖然成本相較低,火力發電所伴隨的大量汙染與二氧化碳,卻是惡名昭彰的環境殺手。 即便各國都渴望,且積極尋找又環保又永續的新能源,但這些能源尚未被廣泛應用,且成本也非常高昂。 因此,在火力發電這塊,依舊有研究人員不斷鑽研,讓新技術問世,讓這個存在已經的發電方式改善效能、提高對環境的友善度。 火力發電的未來:超超臨界技術. 降低汙染排放,提升燃煤發電的效力,利用潔淨煤高效低排放 (HELE;High-efficiency, low emissions),是火力發電現階段不斷進步的目標。

  4. 2024年1月22日 · 2024-01-22. 分享本文. 在智慧型手機和人工智慧盛行的時代,科技股主導 2023 年股市走勢並不令人意外,根據 City Index 公布的 2023 年全球十大上市公司排名, 蘋果(AAPL-US)、亞馬遜(AMZN-US)、Meta (MRTA-US)等科技公司就佔據 6 個席次 ,其中台積電也以 5349.8 億美元市值躋身第十。 (編按:1 至 10 排名依序為:蘋果、微軟、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Alphabet、亞馬遜、NVIDIA、特斯拉、波克夏·海瑟威、Meta、台積電。 台積電預計 2024 年營收成長 20~ 25%

  5. 2019年10月1日 · 分享本文. 美國 Portland General Electric 公司的儲能系統。 為了因應全球暖化挑戰,世界各國正大力發展再生能源,台灣也積極建設綠能,今年夏天,太陽能發電功率甚至一度超越核電機組。 然而,再生能源最大的痛點,就是發電不穩定,發電條件人類無法控制。 雖然可以透過火電、核電填補缺口,但要達到 100% 綠電,就必須發展能源儲存技術。 現階段主要以抽蓄水力儲存電能,卻受限於地理環境. 能源儲存技術(Energy Storage System,簡稱 ESS)指的是利用化學能、重力位能、熱能等形式儲存電能,作為應急能源,或者是在電網高負荷的時候輸出能量,填補能源缺口。 早在 200 年前,伏特發明電池之後,人類就有了能源儲存技術。

  6. 2020年11月9日 · 2020-11-09. 分享本文.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觀察〉再生能源推一把 鋰鐵電池成儲能市場新星 〉;首圖來源:flickr。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為達能源自主、提升能源多樣性,我國政府研擬《電業法》兩階段修法,目標以「綠能先行」為原則,逐步開放太陽能、風力發電等綠電的發電與直供售電。 為確保這些再生能源的穩定供電,各廠積極研發能供應儲能系統的高效電池,其中高穩定性、循環壽命長的鋰鐵電池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其廣泛的應用市場以及帶來的產業投資,令人期待。 (責任編輯:賴佩萱)

  7. 2021年10月26日 · 下文來自中央研究院科普媒體《 研之有物 》,透過中研院物理研究所陳洋元研究員的文章,我們將一同了解熱電原理與熱電材料,以及它們將帶來的能源轉型新契機。 (責任編輯:陳宜伶) 本文經 研之有物 授權轉載. 回收廢熱的熱電材料. 在全球面臨能源轉型之際,再生能源的發展大多著重在太陽能、風力、水力、生質燃料等。 然而近年,隨著奈米科技的發展,可將廢熱轉為電力的熱電材料也逐漸嶄露頭角。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陳洋元研究員踏足熱電材料的研究已有十幾年,在他眼中,熱電材料極具能源發展潛力。 熱電轉換再興起. 身處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我們不由得擔心,再生能源真的足以補上電力缺口嗎? 還有沒有其他新興的發電方法呢? 有的! 用廢熱發電,聽起來很不錯吧? 畢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受夠廢熱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