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6月22日 · 中暑或衰竭都是地處於熱帶與亞熱帶交界的台灣,除了曬傷以外,在炎炎夏季中常會發生的熱傷害。 什麼是熱傷害呢? 其實「熱傷害」是指身體在酷熱的環境下無法有效維持正常體溫,進而產生不適的症狀。 每當夏天來臨之際,電視機或報章媒體時不時會報導氣溫突破歷史新高,或是有人因熱衰竭或中暑而被送入醫院治療的新聞。 若不及時處理中暑或熱衰竭,身體持續的高溫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有危及生命的風險。 就以中暑來說,嚴重的狀況下死亡率可達 63% 之高。 近年來,全球的中暑案例有逐漸上升的趨勢, 10 年間累積的中暑案例已超過 5 萬起 。 將近 7 成的年輕族群因運動競賽或體能訓練時產生中暑症狀 ,而超過 70 歲的年長者也是中暑的危險族群之一。 可見得中暑防治不管在哪個年齡層都需要學習的知識。

  2. 中暑發燒、頭痛怎麼辦?熱衰竭、中暑的處理方法 當體溫高於38~39度,出現熱衰竭或中暑時,快速散熱並將體溫控制於39度以下,是決定病患預後、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除了移動至陰涼處、褪去衣物之外,請依照以下3種方法,幫助患者快速降溫:

  3. 2023年6月20日 · 中暑和熱衰竭有甚麼分別?. 雖然中暑和熱衰竭都是體溫異常的病症,但兩者在表徵和症狀都有分別:. 熱衰竭. 中暑. 體溫達到38.3至40度之間. 體溫達到40度以上. 臉色蒼白. 皮膚乾燥、面色紅潤. 抽筋、頭痛、暈眩、疲倦、呼吸和心跳加速、嘔心.

  4. 2023年7月11日 · 重度中暑,體溫恐達40度以上 致死率高. 熱衰竭如何處理? 熱衰竭是由於高溫、水分攝取不足和電解質流失所致,因此在治療上應盡快幫助病人補充流失的水分並降低身體溫度,熱衰竭處置步驟如下所述。 先將病人移動到蔭涼處,解開過緊的衣物幫助散熱。 在病人身上灑水,或用濕毛巾擦拭身體,搭配電扇降溫。

  5. 熱衰竭是指由於排汗導致身體流失過多水份和鹽份,因而造成的身體過熱問題。 主要症狀包括頭痛、多汗、呼吸急促、痙攣、暈眩、脈搏細弱卻急速,以及感到噁心。

  6. 2022年7月26日 · 大熱天時慎防中暑,台灣家庭醫學科醫師黃彗倫,最近在網上分享「熱中暑熱衰竭區別。. 黃醫師指出,「熱衰竭熱中暑」雖然都是天氣炎熱可導致病,但兩者原理不大相同,症狀緊急處理方式也有不同,酷熱天氣下更需多加留意。. 最新 ...

  7. 近年香港氣溫不斷上升,2021年酷熱天氣日數高達54日。有研究發現,當氣溫達至攝氏29度,之後每上升1度,死亡人數便會增加1.8%,而入院人數會上升4.5%。香港夏季炎熱,因中暑死亡屢見不鮮。那麼中暑症狀有甚麼?又有甚麼解決方法?

  8. www.oshc.org.hk › tchi › main預防中暑 - OSHC

    如果身體不能及時自我調節體溫,會有機會因高溫而引起健康問題,分別為熱抽筋Heat cramps)、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及中暑Heat stroke)。 熱抽筋(Heat cramps) - 通常在酷熱天氣下,傷病者因工作或運動大量出汗而流失水分及鹽分,但又不能得到足夠的補充 ...

  9. 2023年5月15日 · 當體溫升至攝氏四十一度或以上時,患者更會出現全身痙攣或昏迷等現象,稱為中暑。 若不及時替患者降溫及急救,便會有生命危險。 誰人較易中暑? 嬰兒及小童、長者、孕婦、長期病如心臟病或高血壓患者、戶外/體力勞動者和過胖人士均較易中暑。 預防措施. 經常留意天文台發出的天氣警告,並採取以下措施: 穿着淺色和通爽的衣物,以減少身體吸熱,並方便排汗及散熱。 帶備並補充足夠的水,以防脫水。 避免喝含咖啡因(例如:茶或咖啡)或酒精的飲品,因這些飲品會加速身體水分透過泌尿系統流失。 避免進行劇烈運動或作長程的登山或遠足等活動,因高溫、出汗和疲勞都會額外消耗體力。 最好安排在早上或下午較後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

  10. 2022年8月4日 · 香港消防處日前在Facebook專頁拆解了「熱衰竭「中暑」的分別,以及應對和預防方法。 消防處指出,每當身處酷熱的環境,體內的溫度調節系統便會自動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