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8月21日 · 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牙科學院的高級研究員Sim Singhrao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牙周病可直到四、五十歲時才會變得明顯,這時候,嚴重的損傷可能已經破壞了牙齒的結構,有掉牙的風險。 其實在此前一段長時間,這種感染一直在血液中持續傳播細菌,如牙密螺旋體和牙齦卟啉單胞菌,兩者都是公認的牙周致病細菌之一。 正是這些長期存在於牙齦和血液中的致病細菌,影響着口腔以外的健康。 Sim Singhrao:「如果把血液想像成一輛巴士,它會把『乘客』即口腔裏的細菌帶到全身,有些會在大腦中,有些會在動脈中,有些會在胰腺或肝臟中。 」當這些器官變得虛弱時,這些細菌會引起炎症,並開始或加劇其他炎症疾病。 雙向聯繫 惡性循環.

  3. 2023年9月22日 · 牙周病成因. 牙周病代表牙齒周邊組織出現細菌感染,如牙肉、牙骨發炎,成因大多為清潔不足所致。. 當牙石、牙菌膜於牙齒、牙肉附近愈積愈多,容易造成感染及誘發炎症,令牙肉逐漸萎縮,使牙齒看起來變長,久而久之也會變得鬆動。. 以下4類「高危一族 ...

  4. 2023年2月23日 · 根據許多研究,牙周病患者不僅容易有牙齦流血、口氣不佳牙齦萎縮牙齒動搖等問題,罹患某些疾病的風險也較一般人高! 是因為牙周病引起併發症? 還是因為疾病造成牙周病的發生? 千萬別小看口腔裡的致病菌,療日子特別邀請謙禾牙醫診所黃柏青醫師,與大家說明牙周病風險疾病以及如何預防。 牙周病、植牙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關是真的嗎? 近來許多研究顯示口腔健康和自身免疫還有發炎反應關係密切,一些流行病學的研究裡面也提到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牙周病的相關性。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牙周病和植牙可能會在某些人身上誘發這種疾病的發作。 其中的機制還不清楚,但研究顯示,可能與口腔細菌、免疫系統和發炎反應有關。 [1] 不管是自然牙或是植牙的牙周病,周圍都有牙周病致病菌p.gingivalis的存在。

  5. 2024年3月14日 · 研究:牙周病患出現憂鬱、焦慮的風險增加37% 力行「愛牙四守則」,身心健康常感幸福. 「320」與口腔健康相關的數字密碼. 全球約有35億人口罹患口腔疾病. 根據2022年11月由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表的全球口腔健康資訊指出,口腔疾病的盛行率是300多種常見疾病的第一名,目前全球約有35億人口罹患口腔疾病。 報告中也明確指出,口腔疾病帶給個人身心及社會影響高達10多個層面,無時無刻影響著個人的日常生活。 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副理事長黃耀慧表示,此次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將口腔問題對個人和社會更多層面的影響在報告中闡述,顯示口腔健康持續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議題。

    • 口腔健康和糖尿病控制互相影響
    • 慢性腎臟病、糖尿病和牙周病的三角關係
    • 心血管疾病
    • 牙周病可能增加癌症風險
    • 呼吸系統疾病和牙周病的關聯
    • 失智症相關
    • 『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牙周疾病與牙周病菌有關
    • 牙周病可能是懷孕婦女發生早產或新生兒體重偏低的風險因子
    • 偏頭痛
    • 皮膚疾病和口腔狀況有關聯

    牙周病也會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現象。這會干擾血糖正常下降使得糖尿病更難控制。 糖尿病患者體內的糖化終產物(AGE: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所產生的發炎反應和很多血管病變有關,也使得糖尿病有全身性的併發症。除了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腎臟病以外,牙周病也被公認為屬於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確實,糖尿病患者的牙周修復與傷口癒合能力比較差。 在美國大約有1/10人患有糖尿病,台灣的數據也雷同。但估計患病人口會一直增加。 1. 糖尿病患者得牙周病風險是一般人的三倍 2. 高血糖狀態造成全身發炎問題(包含牙周炎),也使得胰島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增高。 3. 控制牙周病,對於控制血糖有幫助。 在美國醫...

    通常慢性腎臟病階段共有五期,代表的是腎功能殘餘的狀況,期數越高腎功能越差,致死風險提高。 英國流行病學研究2016年發表在歐洲牙周學會(European Federation of Periodontology),內容討論到牙周病和慢性腎臟病的關係。此份研究統計第三期到第五期的患者,牙周疾病與致死率的相關性。平均追蹤14.3年,發現到患有牙周病者的致死風險提高大約10% (32%提升至41%)。長期慢性發炎被認為是此關聯性的主因。若相關機轉能確立,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牙周狀況應被納入其健康照護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 1. Periodontit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mortali...

    動脈粥狀硬化

    國人2018年統計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和『腦血管疾病』分別是第二及第四名,這兩種疾病都與動脈硬化有關。它在心臟會造成心絞痛或是心肌梗塞的併發症;身體其他地方則可能產生中風、動脈瘤或是缺血截肢等後遺症。 『動脈粥狀硬化』,簡單來說就是血管壁變厚、變硬,它可以形容成血管老化的程度或血管年齡,是威脅我們健康的潛在殺手。 危險因子: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抽煙、肥胖、酗酒及其他因素。它會造成血栓,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腦血管疾病』和『心臟疾病』都可能致死,而身體其他處血管阻塞也可能使該處出問題。 牙周病菌隨血流入侵血管,也會被視為異物引發免疫反應。膽固醇和脂肪堆積造成動脈粥狀硬化,而感染發炎的產物也會沉積。漸漸血管壁變得狹窄、脆弱,嚴重時遭遇刺激容易破裂。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曾報導,中風患者腦部發現口腔細菌。芬蘭研究心血管疾病與細菌感染的關聯性,發現到有八成的中風患者的血塊中有口腔細菌的DNA,這些細菌是被認爲和形成動脈粥狀硬化有相關的。 資料來源: 1. “Periodontitis as a Risk Factor of At...

    口腔衛生會影響心血管循環系統

    美國心臟醫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網站在2018年11月的報導指出: 1. 引用日本學者研究:口腔衛生不佳,每天刷牙不到兩分鐘且少於兩次的族群,心臟病、心臟衰竭、中風的風險高於口腔衛生佳者達三倍 2. 同時,也引用義大利學者文獻,牙周狀況不佳會導致高血壓控制變差 3. 心臟瓣膜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資料來源: 1. Bad tooth-brushing habits tied to higher heart risk 2. Poor Oral Health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mong US Hypertensive Adults 血管內皮細胞(endothelial cell)在血管內壁,介於血液和血管壁之間。它有調節血管舒張、保護血管功能正常與血流順暢的功能。 若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失調,易產生『動脈硬化』、『血栓』和『心血管疾病』等問題。高血壓、糖尿病、抽煙都是產生內皮功能障礙(endothelial dysfunction)的危險因子。 日本廣島大學研究,在國際心臟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

    細菌會隨著血流到身體各處

    口腔細菌種類繁多,達七百種以上,若口腔衛生不佳例如有牙周病,會有比較高比率在飲食或刷牙時流血,產生『菌血症』。高量細菌隨血液流到心臟造成感染,常見造成的心內膜炎細菌確與口腔細菌牙菌斑相關,因此完整的牙周治療與口腔衛生降低局部發炎與菌血症才能有效預防。

    研究顯示: 1. 1.1. 1.1.1. 女性牙周病患者中,罹乳癌的比率提高12-14%。 1.1.2. 曾有抽煙習慣的女性中,有牙周病者會使乳癌風險增加36%。 1.1.3. 同時,牙周病也和黑色素瘤、頭頸部、膽囊、肺部、胃的惡性腫瘤有關聯。 牙周致病菌在癌前病變和癌症處常被發現。雖然原因未知,但是研究人員認為細菌會被吸入、吞入或從口內進入血液循環擴散至全身。 資料來源: 1. 1.1. 1.1.1. Gum Disease Could Increase Your Cancer Risk 近期芬蘭與瑞典的研究機構合作,學者也指出令人驚訝的發現,某些癌症的形成竟然和牙周疾病有關聯,特別是胰臟癌。 2017年11月,赫爾辛基大學發表在英國癌症期刊中,造成牙周病的細菌之一Treponema de...

    與牙周病相關的兩項呼吸系統疾病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和『肺炎』(pneumonia)。某些肺部伺機性感染細菌也源自於於口腔。 在台灣的研究指出,牙周治療明顯降低COPD嚴重併發症(急診、住院、加護照護)的發生率,經過牙周治療者死亡風險也降低37%。可見口腔疾病對於呼吸系統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 1. 1.1. 1.1.1. “Periodontal Treatment Reduces Risk of Adverse Respiratory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 Propensity-Matched...

    日本醫師長谷川嘉哉本身是腦神經內科與失智症專科醫師,已診治超過二十萬名失智症患者。他察覺到失智症和牙齒、口腔環境的關聯。他的著作『35歲開始, 牙齒決定你的後半生』中譯本在2019年八月遠流出版社出版。 他提出『護牙護腦』的觀念,因此在他的失智症門診中會與牙醫師、口腔衛生師聯合治療。在預防、改善失智症獲得成效。良好的咀嚼,對於大腦有回饋作用而防止老化。另外因為口腔細菌會隨血流至全身,也可能被吸入或吞入,升級自己的刷牙技巧與習慣,能夠降低全身疾病的風險,省下大筆的醫藥費用。 資料來源: 1. 1.1. 1.1.1. 35歲開始,牙齒決定你的後半生:日本失智症權威親授,活化大腦的護牙術,讓你遠離阿茲海默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RA: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它在關節處持續慢性發炎,會造成關節紅腫疼痛,並且破壞關節處骨頭與軟骨,造成關節腔狹窄,最後在手部或多處關節造成磨損與變形。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台灣盛行率約是千分之四。 抗環瓜氨酸抗體(ACPA: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在近年來診斷此病有很大的進展,它可以在臨床症狀出現前和疾病初期就幫助診斷,此抗體出現也可以代表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的嚴重程度。 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在今年的論文指出,在還沒有發生關節炎前,anti-CCP陽性者的牙周病與牙周病主要細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比率比較高,顯示出牙周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某種關聯...

    早在1996年美國的研究指出,牙周病和早產及新生兒體重偏低的相關性。口腔細菌會隨著全身血液循環至羊水,並且發炎物質可能造成子宮收縮及胎盤供應胎兒的養分受到影響,造成早產或是新生兒體重偏低等問題。 近期的研究也顯示發生早產的婦女,其牙周問題的比例也比較高(45%)。 根據美國牙周病醫學會的建議,因為懷孕期內分泌的變化,牙齦發炎的機率會比較高,應該加強口腔衛生和定期檢查。 資料來源: 1. 1.1. 1.1.1. “Periodontal Infection as a Possible Risk Factor for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Oct. 1996. 1.1.2. Pregnant women with...

    美國牙周病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在2019年五月的論文中指出,牙周病引起發炎反應時,血液中的CGRP(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會增加。 CGRP是在偏頭痛研究領域中很重要的一種物質。會有這樣的研究結果顯示牙周病和慢性偏頭痛可能有某種關聯性。實際的機轉需要進一步研究釐清。 資料來源: 1. 1.1. 1.1.1. Periodontitis Linked to Increased CGRP Levels in Chronic Migraine

    2019年七月美國皮膚科期刊指出,『乾癬』(俗稱牛皮癬或銀屑病)的嚴重程度竟然和口腔狀況相關聯。乾癬是一種免疫相關的皮膚疾病,多數終身無法治癒。會造成皮膚慢性發炎,身體各處很容易反覆長出隆起的紅色脫屑斑塊。部分患者會併發關節炎。 學者發現牙周狀況欠佳或是非常差的患者,乾癬症狀會更為嚴重,而有食用水果習慣者,症狀會比較輕微。 學者們正深入研究,希望了解口腔健康因素是如何與為何會影響乾癬症狀。 資料來源: 1. 1.1. 1.1.1. Dental health, diet may have an impact on psoriasis development and severity 1.1.2. “The impacts of oral health symptoms, hygiene, a...

  6. 2024年5月2日 · 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口腔衛生不佳,導致細菌在牙齒和牙齦邊緣積累形成牙菌斑。 如果不及時清除,牙菌斑會與唾液中的礦物質結合成 牙結石,更進一步刺激牙齦,引起發炎 。 長期的發炎反應會破壞牙齦和齒槽骨,使牙齒逐漸鬆動,嚴重時甚至導致牙齒脫落。 除了口腔衛生外,吸菸、喝酒、吃檳榔、糖尿病、遺傳因素等也是牙周病的常見誘因。 常見的牙周病原因. 不良口腔衛生: 不勤刷牙或刷牙方法不當,導致 牙菌斑和牙結石 累 積 ,是牙周病最直接的原因。 吸菸: 吸菸者牙周病發生率更高,因為 吸菸會刺激發炎反應並影響新陳代謝 ,影響牙齦健康。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引起 牙齦組織發炎 ,加劇牙周病的發展。

  7. 近期有一項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在《Gut期刊》上指出,有牙齦疾病史的人(如牙周病),得到大腸癌、胃癌、食道癌,甚至是喉癌的風險,比沒有牙齦疾病的人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