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6日 · 已经建成的引水工程包括2007年3月开始运行的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2012年4月运行的清水海引水供水工程、2013年12月运行的牛栏—滇池补水工程。 2017年启动建设的滇中引水工程,从丽江石鼓镇望城坡开始,途经丽江、大理州、楚雄州、昆明、玉溪,终点为红河州新坡背,输水总干渠总长664.24千米。

  2. 2023年7月12日,《自然刊登了中山大学教授王猛团队与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的成果首次发现在14GPa压力下达到液氮温区的镍氧化物超导体。 这是由中国科学家首次率先独立发现的全新高温超导体系,是人类目前发现的第二种液氮温区非常规超导材料,是基础研究领域“从0到1”的重要突破,将有望推动破解高温超导机理,使设计和预测高温超导材料成为可能,在信息技术、工业加工技术、超导电力、生物医学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超导材料具有绝对零电阻、完全抗磁性和宏观量子隧穿效应的特殊性质,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然而,高温超导的机理至今未知,成为近40年来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

  3. “发现”号ROV是 “科学”号考察船搭载的重要深海调查设备,是国际上下潜作业能力最强的水下机器人之一,装有动力推进系统、高清摄像和照明系统、采水器、采集生物标本和地质样品的生物吸管和机械手以及温盐深(CTD)、溶解氧、浊度计、二氧化碳等传感器,最重要的是搭建了能够搭载各种水下探测、取样和实验的综合平台,在“科学”号考察船的深海科考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孙松提出了ROV建造指标:下得去、看得清、测得准、取得上、能扩展、用得起! 安装全球最好的高清摄像头和机械手。 “为ROV取名‘发现’号,意味着在深海大洋中进行探索与发现、发掘与挖掘、创新与取得,与‘科学’号船名合起来是‘科学发现’——发现深海资源,发现大自然的神奇。 ”孙松娓娓道来取名初衷。 终于,“科学”号搭载着“发现”号启航了!

  4. 2012年1月15日 · 在长江流域,攀枝花、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五个城市江段,以及岷沱江、嘉陵 、湘江、汉江、黄浦江等五条支流污染历来比较突出,一直是水资源保护局监管的重点。 90年代,黄浦江因污染一度变得发黑发臭,一年中甚至长达200多天臭味 ...

  5. 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科学家绘制迄今最全人脑细胞图谱. 10月13日,刊发在美国《科学》《科学进展》和《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21篇论文公布并阐释了迄今最全的人类大脑细胞图谱。 查看详情>> 人工智能首次成功从零生成原始蛋白质. 1月26日,美国Salesforce Research等机构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创建了一个能够从头开始生成人造酶的人工智能系统。 查看详情>> 全球最大实验性核聚变反应堆开始运行.

  6. 她像一张弓,辐射着中国19个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她所流经的城市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达到30个。 然而时至今日,长江的滚滚之势却一去不复返,富有生命气息的母亲河变得死气沉沉。奔腾的江流上建起了一串串的水库;每年几百亿吨的污水被注入江中;曾经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如今只能 ...

  7. 2022年3月30日 · 科技部高原生物制造工程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西藏天虹科技公司首席科学家王福清表示:“高原生物产业是西藏着力推动发展的七大产业之一,技术转移作为科技援藏的重要方式之一,对驱动西藏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王福清带领一支科技团队从北京来到西藏,在拉萨市曲水县雅江工业园扎下根来,开展高原生物工程技术创新,转眼已是第16个年头。 如今,他们正以科技之力勇攀创新高峰,推动高原生物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优”。 为“西部大开发”添砖加瓦. 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 从事生化药学研究的王福清开始思考,能否在生物资源与技术方面为西部开发做些贡献。 为此,他做了很多“功课”,深入了解西部生物产业特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