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5月13日 · 我很喜歡 Paper 這款免費手繪 App 的核心衷旨:「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創作者。 」在之前電腦玩物寫過的這篇「 懂設計更有競爭力! 職場必學10種免費線上設計軟體 」文章裡,我提到即使我們大多數人不是從事設計工作,但工作上的簡報、文章裡的圖表、溝通產品的原稿等等,許多職場的任務都需要「設計」的技巧。 而這時候像是 Paper 或前述文章裡提到的設計軟體,可以讓即使不熟悉創作技巧、缺乏美感專業的工作者,也能做出「有那麼一點樣子」的成果。

    • 田蕊妮1
    • 田蕊妮2
    • 田蕊妮3
    • 田蕊妮4
  2. 2020年7月21日 · 今天這篇文章,也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 01. 摺紙入門網站: Origami Instructions and Diagrams. 第一個介紹的網站,上面的摺紙作品算是比較入門的,但是也很好上手,並且會包含基本常見的動物、植物、紙鶴等等造型。 點進某一個摺紙作品,這個網站的教學方式是拆解成一張一張的步驟照片,讓我們實際看到摺法,大多數也都是清楚易懂。 這個網站有一個獨特的內容,就是「紙飛機評比」,提供了大量紙飛機的摺紙教學,並且還做了評分,說明哪些摺法的飛機可以飛得很快、哪些飛得更遠、哪些可以做特技飛行等等。 02. 解說漂亮清楚的摺紙教學: origami.me. 「origami.me」本身是一個摺紙主題媒體,會報導大量的專業摺紙作品,也有許多專業摺紙書籍。

  3. 2022年11月25日 · 讓我們先在 Windows 內建的應用程式中搜尋「時鐘」,打開這個內建工具。 如果有更新到正確版本後,就能在「時鐘」裡看到這個「專注工作階段」的分頁。 在「專注工作模式」鬧鐘裡,可以設定 15 分鐘、 30 分鐘、 一個小時等等不同的專注時間,按下計時,就會幫助我們進入專注提醒模式。 如果設定的專注時間很長,還會自動幫我們進行休息時間的規劃。 我們還可以在「每日進度」中,設定每天想要達到的專注時間總長度 ,搭配上述的專注計時功能,可以讓我們追蹤每一天的工作時間利用。 在專注計時器的右上方有一個「彈出置頂」按鈕 ,點擊後,可以把計時器常駐在桌面最上方,這樣我在使用其他軟體工作時,也能隨時看到目前要保持專注時間的提示。 和 Microsoft To Do 連結,計算任務執行時間.

  4. 2020年11月13日 · 04. 可以在甘特圖中調整進度與所需時間. 如果安插任務的時間需要調整,「 Timeline (時間軸)」也可以讓我們直接拖曳調整時間位置,或是直接拉住進度邊緣,調整開始、結束的時間。 讓調整任務時間變成很直覺簡單的動作。

    • 田蕊妮1
    • 田蕊妮2
    • 田蕊妮3
    • 田蕊妮4
    • 田蕊妮5
  5. 2020年7月12日 · 電腦玩物站長 Esor (異塵行者),在電腦玩物上的文章有別於單純的軟體和服務介紹,而是更強調軟體和服務背後的數位工作思維及方法,並說明實際應用後帶來的生活改變。 著有《電腦玩物站長的筆記思考術》、《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用Evernote打造快狠準系統》、《比別人快一步的Google工作術:從職場到人生的100個聰明改造提案》等暢銷書籍。 Unknown 2020年7月14日 上午8:50.

    • 田蕊妮1
    • 田蕊妮2
    • 田蕊妮3
    • 田蕊妮4
    • 田蕊妮5
  6. 2022年1月26日 · 4個案例分析幫時間管理系統不淪為雜事管理. 切割子工作. 但是一個重要任務,往往需要多個執行步驟,如果想要拆解任務中的行動清單,可以利用「子工作」(縮排)的功能來完成。 設定時間排程. 無論是任務或是子工作,如果有明確必須完成、交付的時間, 可以加上時間安排,這時候這項工作就會被安插到 Google 日曆中,變成那一天的待辦清單。 可設定重複執行時間. 例如每個月底幾號要提交工作報告,可以設定重複循環的工作,自動安插到未來每個月的行事曆。 可以安插在會議行程之間的空檔時間. 時間提醒也可以設定到幾點幾分要執行,例如安排時間時,想要在會議之間穿插空檔推進某個工作,就可以把時間安排在這裡。 區分清單. 慢慢的任務變多,可以利用清單來分類。

  7. 2020年12月27日 · 這篇文章,就讓我來介紹一下這款工具的幾個關鍵功能,與值得學習的使用邏輯。 看到逝去的時間,把握接下來的時間: 「 Timestripe 」可以用 Google 等帳號直接註冊登入,有區分免費版、付費版本。 當第一次註冊登入時,會詢問我們是否允許讀取出生年月日資訊,或者服務中也可以讓我們自己設定出生年月日。 為什麼「 Timestripe 」特別要求這個資訊呢? 因為「 Timestripe 」設計出了幾種「鳥瞰視野」,幫我們隨時確認自己的人生過了多少,可能還剩下多少。 而且在規劃待辦清單時,還會不時提醒我們的年紀與剩餘時間。 加深時間有限、不可蹉跎的警示意味。 看到自己已經被劃掉的那些年、月、週、日,不禁會警覺到,這些時間自己已經善用了,還是留下了很多遺憾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