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6日 · 如果你或身邊的人出現了全身肌肉和軟組織疼痛,並有長期疲勞、睡眠障礙和情緒問題,看過很多醫生也沒法找出原因,可能是患上了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 現在醫學界並不清楚纖維肌痛症的真正成因,但相信這可能與神經系統的異常處理疼痛信號有關。 現在的醫學研究相信,這病與遺傳因素、心理壓力和身體創傷等有關。 研究發現,此病可以由不同原因觸發,例如身體感染、車禍等嚴重事故、家人去世等心理創傷。 纖維肌痛症的主要症狀包括長期大範圍疼痛、觸痛點、疲勞、記憶變差和失眠等問題。 疼痛可能在身體不同部位游走,並可能因天氣變化、壓力或身體活動而加劇。 許多患者還出現腦霧、焦慮或抑鬱等情況。 現時沒有特定的檢查可以確診纖維肌痛症醫生通常會透過患者的病徵、病狀及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來診斷此病。

  2. 3 天前 ·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電 郵: omc@on.cc. 網上爆料: https://hk.on.cc/ireport/index.html. MMS: ireport@on.cc. 有時一些嚴重的神經痛,可能對藥物、物理治療、手術等方法毫無反應。 在這情況下,患者可能需要脊髓刺激器(spinal cord stimulator)。

  3. 2023年5月11日 · 再生治療本身有悠久歷史,直至近年這方法漸漸開始被人利用在治療慢性痛症。由於慢性痛症很多都是由退化、勞損或受傷而引起,所以理論上增生治療是對準慢性痛症的基本成因進行治療。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4年12月22日 · 麻醉科醫學院資料顯示本港經學院培訓的痛症醫生只有約七十人醫務委員會專科醫生註冊紀錄上本港僅一名疼痛醫學專科醫生麻醉科醫學院主席周雨發表示由於部分痛症病人選擇中醫針灸治療他認為難以定論本港的痛症醫生人數是否足夠但認同需求趨增醫管局近年增設多個痛症治療中心但張志偉斥配套嚴重不足:「係有個中心但手術室床位痛症護士全部唔夠。 」他慨嘆,資源不足及社會認知度低,令本港的疼痛治療發展落後,促請政府增撥資源,正視病人需要。 用射頻針需專業培訓. 他表示,口服藥物仍是治療痛症主流方法,若多種止痛藥物無效,或向病人處方嗎啡,但嗎啡令人上癮,處方劑量具爭議性。 他直言:「若要用到嗎啡,打針是另一個考慮。 打針包括肌肉麻醉注射、射頻針、硬膜外注射等。

  6. 2023年4月4日 · 對於痛症管理及止痛治療方法,她有意多作認識及了解,坦言對於不同藥物的種類及副作用並不清楚,亦不知道止痛貼可分為處方及非處方兩大類。 在選擇痛症治療方面,為盡速紓緩痛症,她最重視治療的起效速度及效果,其次為安全性及副作用。 一線治療仍以藥物為先. 藥劑連線認為,一線治療安排仍以藥物消炎止痛為先,除口服藥外,針對患處所需亦會處方消炎止痛貼,希望其直接到達患處的藥效能先有效控制炎症,改善患者的痛楚,另視乎患者需要,輔以針對性營養補充品。 而待炎症控制穩定下來,就會安排針對患處而設計的物理治療,通過合適而持續的運動訓練,長遠改善痛症,推動患者中止痛症的惡性循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7. 2024年4月17日 · All rights reserved. 因各種原因導致的疼痛在如今都市人的生活中愈發普遍,而疼痛則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 養和醫院昨發布調查結果表示,超過75%受訪者(女性居多)在過去一個月曾經歷過疼痛,而疼痛大部分是肩頸及腰背。 至於疼痛原因,有超過三成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自身疼痛原因。 醫生指出,疼痛如持續超過3個月即為慢性疼痛,而根據調查結果看,超過四成受訪者有慢性疼痛。

  8. 2023年8月16日 · 港人生活繁忙奔波勞碌過後容易出現頸梗膊痛等痛症消委會接獲痛症紓緩療程的投訴近年大增今年首7個月已收到38宗投訴較去年同期的12宗升逾兩倍。 投訴個案普遍涉及療程效果不佳及不良銷售手法等,平均個案金額約6萬元。 其中一名事主去年中因膝蓋痛四處求醫,並於痛症治療中心以5萬多元購買60次療程。 不過,中心職員其後於每次療程時都不斷游說他再買更多療程,至今年初短短半年內被多次游說購買合共涉及107萬元療程,是涉及金額最高的個案。 免費項目變收費. 另一名事主王先生有嚴重脊椎痛,他到聲稱「首次免費體驗」的中心體驗,職員用儀器照王先生的背部後,指痛楚主要由脊椎彎曲所致,需安排療程將脊椎拉直,又說他是遇過情況極為嚴重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