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移民美國顧問 相關

    廣告
  2. 美國EB-5移民,投資額低至80萬美元,一人申請全家移民,無需居留,無需管理經驗,無學歷英語要求. 另代辦各類美國親屬移民、家庭團聚等,專業顧問為你全面評估分析及建議,歡迎查詢了解。

搜尋結果

  1. 2018年6月25日 · 今天,6 月 21 美國國會眾議院針對兩份移民法案進行投票這些法案中綑綁了各類美國移民議題除了現在大家討論的零容忍政策還有川普最在意的邊境築牆預算加大邊境安全支出如何收緊鏈式移民」、「夢想生方案後續等等……。

    • 美國需要幫助移民者融入美國生活
    • 移民法案思考邏輯有問題
    •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採取兩種不同的移民策略:低端與高端策略
    • 走低端路線的國家在意的是「量」
    • 不是高端也不是低端,美國是奇怪的綜合體
    • 美國會想用狠心的低端策略對待移民小孩嗎?
    • 許多移民人口生活在貧困之中
    • 移民人口也是美國人,請尊重對待他們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會「幫助」那些已經在美國生活、工作、掙扎中的數百萬移民融入主流美國人民當中,並且協助防止他們成為一個永遠的次級人民,而非增加更多阻礙的移民法案。 移民法案要將三件事整併起來 在整個移民法改革案的背後想法在於,我們應該將三件不同的事物整併起來。 政治上說來,把這三項非常不同的東西綁在一起是很有道理的。移民全面法改革方案等於是把:1. 在尋找便宜軟體工程師的高科技公司、2. 尋找便宜農工的農產企業、以及 3. 許多自己就是移民、並且害怕依法驅逐會造成他們家庭社群破碎的投票者,全都綁在一起。你可以把它想成就是互挾人質的一種概念。 Google、Apple、Facebook,如果你們不讓那些未授權移民先取得法律地位,你們就不可以從比利時雇用更多的科技怪才;想要待在美國的逐夢者,如...

    然而另一個問題是,請問這個美好的小組合根本是合乎邏輯的嗎?而答案是否定的,把這三件事情綁在一起根本一點邏輯也沒有。 為了了解美國的移民爭論已經變得多麼扭曲,我們可以來看看世界其他國家面對移民政策的方式。粗略的說,你可以把會吸引或(某種程度上)歡迎移民的國家們分成兩類:一類採取高端路線,另一路採取低端路線。

    最近,牛津大學的 Martin Ruhs 將一系列的移民權利指標集合了起來。 而他發現那些給予移民最高權利的國家,例如瑞典和挪威,他們允許移民取用社會福利並被賦予高度的自由,但他們傾向於只接受非常少數的經濟移民。 那些給予移民最少權利的國家,像是波斯灣諸國,他們歡迎數量龐大的勞工來到他們的國家。而當我用「數量龐大」來描述時,我指的是真的極端龐大的數量。 舉例來說,在卡達,94% 的勞動力來自外來人口,國內居住的 200 萬人口中,有 86% 是移民。如果你是個在波斯灣國家的外來移民,你不會像是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一樣被對待得那麼好,但是波斯灣諸國願意讓你進去工作的機會卻比瑞典要大得多。 為了稍後的解釋方便,在下文中將把北歐國家的策略稱為「高端路線」,而波斯灣諸國的策略則稱為「低端路線」。

    有些移民的鼓吹者像是哈佛大學甘乃迪政府學院的 Lant Pritchett 以及全球發展中心,都認為波斯灣諸國事實上比北歐國家更接近正確的移民政策。 如果我們把移民政策看成是一個「質」與「量」的取捨,則 Pritchett 會選擇「量」,因為他認為從貧窮國家移民到富裕國家是世界貧窮的重要對抗策略。 如果孟加拉人、貝南人、和不丹人能被允許進入富裕國家工作,他們就能夠匯更多錢給家鄉的家人,也將能夠幫助他們脫離貧困。就算他們在移入國沒有被給予太多的自由也是一樣,或者他們的薪資比當地工人要少、或者他們只被允許在那裡工 作一段時間,都仍然有助於使他們脫離貧困。 確實,從對抗貧困的觀點來說,你其實會想要讓移民工人頻繁的更替,因為每次一批人回家了,另一批就可以來到杜哈或杜拜來賺錢,然後寄回他們的母國。這樣...

    而美國應該採取高端還是低端的策略呢?現在,我們採行的是個奇怪的綜合體。舉例來說,就像哥倫比亞大學的 Neeraj Kaushal 所觀察到的,糧食缺乏在美國發生的機率對於富裕國家來說是高得很不尋常的,而這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那些無法合格使用食品券的移民家庭。 (編按:美國個人年收入低於 1.1 萬美元、三口之家年收入低於 1.9 萬美元、五口之家年收入低於 2.7 萬美元者,都有條件申請食品券。但此福利因太燒錢所以隔年取消。) 之所以不讓移民取用食品券的想法是很直接的:移民們是自己選擇要來這裡的,所以他們要靠自己餵飽自己。這個想法與親移民的保守派和自由主義者的想法是一致的。 對於他們來說,把移民排拒在社會福利計畫之外,才能說服其他保守派盟友說他們不是搭便車的社會負擔,因此應該歡迎更多移民移入...

    然而問題在於,移民家庭會生小孩,而這些小孩長大後有很大的機會會成為美國的工人。而近期一個由經濟學家 Hilary Hoynes、Diane Whitmore Schanzenbach、和 Douglas Almond 所進行的研究顯示,當貧窮家庭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取用食物券的話,他們會長成更健康、更有經濟效益、更能夠自給自足的成人。 在卡達這類的國家,他們的解決方式就是讓移民非常難或幾乎不可能在他們國內建立家庭,如果移民成了負擔,他們就把這些移民趕出去。 然而美國人又無法真的狠下心來貫徹執行這種「低端策略」。所以結果就是,當這些貧困移民家庭的孩子們長大後為生存掙扎著奮鬥時,我們最終還是會居住於我們吝嗇的後果之中。

    所以,如果有任何人願意張開耳朵聽的話,這裡是我對於眾議院反對移民法案議員甚至是議長的一些關於移民法的建議。 就讓我們面對現實吧,我們勢必要給大多數的未授權移民合法地位的。而給予他們法律地位的意思就是要把他們當做美國人一樣的負上更多的道德責任。

    事實上,要把這些男人、女人和他們的孩子們納入美國的主流群體中將會是個昂貴、艱鉅、並且耗時數十年的漫長過程。我們需要確定,往後新來的移民不會導致這些人因為要與技巧能力雷同的人們競爭而導致工資被降低。 相反地,我們應該要歡迎更多高技術的移民,他們能夠拉高這些較低技術勞工的薪資水準,有助於幫助我們更人道的、尊重的去對待這些較低技術的移民, 並且了解到他們的孩子將會和我們自己的孩子一樣都是美國人。簡而言之,讓我們採取高端策略吧。 (資料來源:Slate;圖片來源:AZRainman,CC Licensed)

  2. 2017年4月11日 · 美國是多元民族融合的國家人才匯集激發創意這項優勢也使其比歐陸國家更早興起現代化的發明。 外國移民如同注入死湖的活水,加速國內經濟、文化或甚是政治上的變化更新。 川普在今年初下達兩項移民限制政策驚動全世界之後發起的美國優先的工作簽證政策也引起各方撻伐。 支持川普方表示這是有利美國和平發展的「必要措施」,若是讓這些「難民」入國將會帶來國人的恐慌與不安,並加速國內政治經濟的崩壞。 然而這篇文中的數據卻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 (責任編輯:鄭伊真) Fibonacci Blue CC Licensed. 川普第二波的移民禁令,取消了伊拉克,從七個國家,改成限制為六個國家 (伊朗、利比亞、索馬利亞、蘇丹、敘利亞與葉門)的人民進入美國國土。

  3. 2017年2月2日 · 有以下兩個觀察重點: 全盤接納穆斯林真的符合美國立國精神一是回歸美國精神和價值每一個到美國的移民都知道獨立宣言和憲法的重要但真的每個移民都打心底服氣這價值嗎? Alisdare Hickson CC Licensed. 美國一如 杭亭頓 (美國保守派政治學家)說的,一路隨著移民進入美國,而調整民族組成的定義,德國、愛爾蘭、義大利、猶太、亞裔等移民都從根基上改變美國原本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組成和信仰價值。

  4. 2020年10月5日 · 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 2 日在官網宣佈移民局政策手冊中增添新政策指南公開表明不會受理任何極權主義政黨的黨員或有關人員的移民申請並稱這是美國國會通過的應對美國安全威脅廣泛法律的一部分。 《移民局政策手冊》表示, 拒絕受理的原因是因共產黨或任何其他極權主義政黨的成員身份,與申請歸化效忠美國的誓言互相矛盾 ,當中包括得承諾「支持和捍衛美國憲法與法律」。 該政策指南也指出,新移民政策指南的新增部分,將幫助移民官員依據與聯邦法律相符的「不可受理依據」對相關移民案件做出裁定,為他們設下基本標準。 https://twitter.com/RFI_TradCn/status/1312410468951060481.

  5. 2015年11月10日 · 圍繞這一事件美國最高法院作出了移民史上至關重要的一個判決將原本保障黑人公民資格的憲法第 14 條修正案解釋延伸為凡是在美國領土出生者即為美國公民」,黃金德勝訴。 這也是今年美國大選中,川普等候選人爭論不休的出生公民權(birthright citizenship)問題。 無根可依:在歧視中成長的二代華裔. 20 世紀 20、30 年代,第二代華裔美國人逐漸成長起來 。 他們大多生於茲長於茲,生來具有「美國公民」的政治身份,自幼受到西方教育。 但是,在主流社會的觀念中,他們仍是二等公民,無法享受本應擁有的各項平等權利。 從就學、工作到擇偶,在社會生活的方方方面都受到排斥。

  6. 2018年3月8日 · 現在讓我們透過這篇文章一起來了解。 (責任編輯:翁筠茜) 楊安澤。 圖片來源:楊安澤 推特 。 美國總統川普上週已覓妥尋求2020連任的競選操盤手民主黨內也不乏有人布局其中最特別的是台灣移民二代楊安澤他主打人性至上競選口號挑戰川普高喊的美國優先」。 楊安澤(Andrew Yang)在自己的競選網頁表示,他1975年出生於紐約市郊,父母都是1960年代從台灣移民到美國。 交遊廣闊的楊安澤目前是紐約的生意人,曾在紐約成立非營利機構「為美國創業」(Venture For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