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7日 · 撰文:王玥晨. 出版: 2024-05-17 06:00 更新:2024-05-17 20:24. 近年城市綠化可持續發展、「環境社會和管治」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氣候變化等環保議題越益受重視。. 如何建構一個宜居家園進行可持續的城市林務規劃平衡社會經濟與 ...

    • 優質綠化源於妥善規劃及設計 為社區提供舒適宜人的公共綠化空間
    • 藍綠建設有助可持續發展 保育生態並應對氣候變化
    • 參與城市林務巡迴展覽 從小培養林木保育意識

    以人為本的城市林務,上游策略講求在發展項目中兼備妥善的園境規劃及設計。即是在種植設計上,因應種植環境選擇合適的品種,以發揮設計上的功能。當中包括預留足夠的綠化空間、採用優質苗木及正確種植方法等,讓植物健康成長之餘,使用者亦可以享受精心的園境規劃及設計成果。完成種植後,須進行城市林務下游策略的植物保育及護養,令城市中的林木能持續健康生長。種植多類型的植物品種不但可豐富城市林木資產、增加植物多樣性,也能發揮植物對氣候、美化環境、改善空氣質素等帶來的正面影響,為社區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優勢。 於今年5月正式開幕的啟德空中花園,正正體現了完善的園境規劃及設計。啟德一帶以往予人的印象為機場舊址、舊城區,而新落成的啟德空中花園,率先為這個鬧市中的新發展區注入了宜人、舒適的綠色元素。負責項目的土木工程拓展署高...

    另一方面,善用社區的藍綠資源,也是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藍色資源為水體、河道,綠色資源則代表植被、休憩空間等。透過綜合規劃和優化,可讓藍綠資源配合自然生態,建設基建網絡,達致美化環境、促進生物多樣性的功效,同時紓緩排水系統的負荷。 啟德河正是實踐藍綠建設的工作成果,從前被稱為「啟德明渠」的啟德河,為東九龍的主要排洪渠道,因城市發展和極端天氣影響以致昔日的啟德河未能符合現行防洪標準。為了紓緩周邊地區的水浸風險,渠務署自2011年開始為啟德河進行改善工程,並加入不同的綠化及生態元素,將其活化成一條市區綠化河道走廊。改善工程包括於啟德河兩旁的花槽種植懸垂植物簕杜鵑,令河道於花季時盛放著紫紅色的花,外觀吸引亦別具特色。渠務署助理園境師顏嘉浩表示,署方進行活化工程的同時,亦致力保留了河道旁的舊...

    認識、欣賞和愛護城市中綠化環境和樹木,需要從小培養。為了讓公眾認識我們身邊的樹木,以及了解城市林務的好處,發展局於7月和8月分別在馬鞍山新港城中心及藍田啟田商場,舉辦了兩場城市林務巡迴展覽。展覽內容除了有關城市林務和植樹知識的精美展板外,還有精彩好玩的互動遊戲和工作坊。展覽吸引了許多家長帶同小朋友參觀,不但寓學習於遊戲,還有機會獲得紀念品,絕對是週末親子好去處! 城市林務巡迴展覽在9月會再跟大家見面,時間和地點如下,歡迎一家大小到場參觀。 詳情請瀏覽:https://www.greening.gov.hk/tc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2. 2023年3月28日 · 綠化香港以人為本 塑造宜居城市 應對氣候變化. 港聞. 社會新聞. 特約內容. 綠化香港以人為本 塑造宜居城市 應對氣候變化. 撰文:王玥晨. 出版: 2023-03-28 07:00 更新:2023-03-28 07:00. 28. 香港雖地少人多,市區內外仍不乏樹影花蹤。 道旁大樹、公園草坪、郊野叢林等,都在我們附近,將自然氣息融入生活日常。 然而不同植物各有特性,園境設計與植物配置其實殊不簡單。 香港的綠化工作本着「種植有方、因地制宜、以人為本」原則,揀選適當植物來種植,提升城市林木健康,讓香港的環境更青翠怡人。 香港擁有豐富的林木資源,包括郊外和市區的綠化空間和綠化地帶. 以人為本 配合市民所需. 如何透過種植締造怡人舒適的環境?

  3. 2021年6月8日 · 優化建設豐富社區生態 鼓勵公眾參與林木保育 應對氣候變化. 在香港實踐的城市林務工作主要循推廣優質綠化」、「藍綠建設」、「保育景觀資源及林木」、「林木生命周期管理」、「培育專才公眾參與六個方面發展。 無論是新或舊有的建設,政府在推行城市林務的工作時亦不斷優化,當中包括改善社區中的藍綠資源(即城市中的植被、休憩空間和水體、排水道等),建設同時提升自然生態環境。 例如渠務署於2018年完成了啟德河引入活化水體的改善工程,透過在旁種植花卉及植物,美化河道的同時也吸引了雀鳥在河畔棲息,從而提升了生物多樣性。 另一方面,路政署也着手管理樹木的生命周期,逐步更替有潛在風險的樹木以保障公眾安全。 移除樹木後,並盡量在原址多栽種合適的原生或本地化的植物品種,豐富市區生態。

  4. 2022年5月18日 · 校園天地香港學生輔導會小學 動手做STEM 綠化在身邊. 撰文:校園投稿. 出版: 2022-05-18 13:19 更新:2022-05-18 13:32. 學校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環境教育我們上年度除了在校園內為學生建造了一所樹屋外今年亦乘勢利用不同優勢為學生創造一個親近大自然的學習環境並為學生提供學習環境保育的機會。 (內容由香港學生輔導會小學提供) 合力製作水耕設施(香港學生輔導會小學提供) 綠化校園由我開始. 今年學校也參加了康文署舉辦的綠化校園資助計劃。 與往年不同的是,學生的參與度較以往更高了。 學生除了一起參加校園園圃種植外,更有機會成為小農夫認識不同的耕種工具和使用方法。 另外,我們亦積極發展水耕種植,在校園增置數部水耕種植機,讓學生體驗另類的種植樂趣。

  5. 2021年12月2日 · 發展局轄下的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管理組一直統籌整體城市林務工作推動多種策略下面將介紹城市林務的兩種策略樹木生命周期管理和保育景觀資源及林木以減低潛在風險保障公眾安全之餘亦能讓市民享受這些景觀資源及林木所帶來的好處。 城市林務策略:生命周期管理. 樹木與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為城市的綠化環境生態微氣候及健康等各方面帶來益處。 然而樹木和人一樣,都會經歷「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其狀況會隨時間及環境而改變。 假如樹木沒有得到妥善護養,其健康及結構便會逐漸變差。 政府以「綜合管理方式」,按照樹木所在的位置,由負責管理相關政府設施或者土地的部門負責管理樹木。 樹木風險評估 保障公眾安全.

  6. 2016年9月28日 · 社區專題. 由收集原生種子開始 恢復香港原始森林的浩瀚工程. 撰文:吳志茵. 出版: 2016-09-28 09:00 更新:2016-12-31 23:52.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政府及不少綠色團體以植樹為教育活動與市民在郊外植樹造林認識大自然之餘亦製造綠色緩衝帶植樹目的由昔日單純為了綠化環境到現在更着重生態修復生物多樣化以至緩和氣候暖化問題。 植樹計劃每年如此一直進行,過去10年,漁護署於郊野公園共種植約超過700萬棵樹木,從數字看來似乎進展不俗,但植樹對本地的森林恢復成效又是如何呢? 攝影:吳鍾坤、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6000年前的原始森林消失. 大廈林立,人煙稠密,這是我們對石屎森林的熟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