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概覽. 羅屋民俗館的建築名為 羅屋 ,建於 清朝 ,是一間具有200多年歷史的古村屋。 18世紀初,居民自寶安遷徙至香港的柴灣,建村定居。 這間村屋興建于 乾隆 年間,並於乾隆三十二年獲發紅印契。 羅屋成為柴灣一帶现存的古村屋,香港政府於1972年決定保留全幢羅屋。 1976年5月, 香港市政局 轄下的博物館委員會決定將羅屋修復為民俗館,並在毗鄰興建展覽廳及中式花園。 1989年11月10日,羅屋成為香港法定古蹟。 民俗館終於在1990年1月19日正式開放。 館內藏品的內容主要介紹柴灣的歷史、羅屋的歷史和特色,以及生活習俗。 屋內放有傢俬、農具、日用品等展品,以復原村屋的面貌。 建築. 羅屋正面.

  2. 目录. 臺灣建築 在每個時代的 建築 造型、 風格 、 結構 與功能,及其所展現出的 社會 、 文化 、 宗教 、 政治 、 經濟 、 藝術 等意義與內涵非常多元豐富。 以台灣歷史上各種具體建築案例等層面來觀察分析,最早可追溯到 史前時代 的浮腳樓式( 干欄式 )建築。 原住民建築是台灣 南島語系 建築。 荷西時期 基於 殖民 與 傳教 活動各在 臺灣 南北構築 要塞 、 教堂 ; 明鄭時期 視臺灣為 反清復明 基地, 閩南式建築 就此引進。 清治時期 的建築主要走向為中西文化融合的特性,清末 洋務運動 對船堅砲利的嚮往, 砲台 建築更加興盛。

  3. 香港繁體. 工具. 羅屋民俗館 (英語: Law Uk Folk Museum )位於 香港 柴灣 ,是 香港歷史博物館 五間分館中的其中之一,由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管理。 而其建築已成為了 香港法定古蹟 。 概覽 [ 編輯] 羅屋民俗館的建築名為 羅屋 ,建於 清朝 ,是一間具有200多年歷史的古村屋。 18世紀初,居民自寶安遷徙至香港的柴灣,建村定居。 這間村屋興建於 乾隆 年間,並於乾隆三十二年獲發紅印契。 羅屋成為柴灣一帶現存的古村屋,香港政府於1972年決定保留全幢羅屋。 1976年5月, 香港市政局 轄下的博物館委員會決定將羅屋修復為民俗館,並在毗鄰興建展覽廳及中式花園。 1989年11月10日,羅屋成為香港法定古蹟。 民俗館終於在1990年1月19日正式開放。

  4. 關西豫章堂羅屋書房 是一棟位在臺灣新竹縣 關西鎮 上南片庄 的 合院 式 客家 建築。 [1] 前方有 鳳山溪 流經,其餘三面環有矮山。 [2] 歷史 [ 編輯] 乾隆 十六年 (1751年),有羅氏 移民 自 淡水 遷徙到現今關西鎮南山里上南片開墾,並招呼廣東省 蕉嶺縣 之親族前來。 後來,羅碧玉在當地 農業經濟 發展出一定規模時開始興辦 教育 ;他率領眾人建立了學堂及 書院 。 在創建書院時,他聘請了來自 福建 的 師傅 ,並使用了採自 大陸地區 的 建材 ; 關西太和宮 也在此時被一同興建。 [3] 構造設計 [ 編輯] 關西豫章堂羅屋書房之形制為一堂四橫之大型 三合院 建築,其周圍設有內外埕、外圍牆及門樓,圍牆設有 天官 香爐,左右廊道飾有石雕、 泥塑 、 交趾陶 。

  5. 羅馬式建築兼有 西羅馬 和 拜占庭建築 的特色並因其結實的質量厚重的牆體半圓形的 拱券 、堅固的 墩柱 、拱形的 穹頂 、巨大的 塔樓 以及富於裝飾的 連拱飾 而知名,顯得雄渾而莊重。 每座建築有明確、清晰的形式,並且常常採用規則對稱的平面,所以在與隨後的哥德式建築比較時,總體上會有一種質樸的形象。 儘管有地域特徵和材料差異,這一形式仍可以在歐洲各處被識別。 很多 城堡 建設在這一時期,但是這一數目被 教堂 遠遠超過。 那些修道院、教堂很大一部分依舊完好 [2] 。 定義 [ 編輯]

  6. 其他人也問了

  7. 古羅馬建築 ( 英語 : Ancient Roman architecture ),是指由 古羅馬人 創造並且擴展到 地中海 沿岸其所控制疆域一種新風格的建築藝術,經常簡稱為 羅馬建築 (英語: Roman architecture )。 它直接繼承了 古希臘 晚期的建築成就,而且將其向前大大推進,使之在1到3世紀達到 奴隸制時代 全世界 建築 頂峰 [1] [2] 。 在西方學術界傳統上特指 古羅馬共和國 與 帝國 時期的建築 [3] ,中文學術界定義較為寬泛,有時可以包括前期 伊特魯裡亞 建築 [4] ,也可以包括分裂之後 西羅馬帝國 建築 [2] ,但是一般不包含 東羅馬帝國建築 。 時空背景 [ 編輯] 歷史區間 [ 編輯]

  8. 1949年的雷生春. 活化前的雷生春. (2004年) 修葺中的雷生春. (2004年) 修葺完成的雷生春. (2005年) 空置的雷生春. (2007年) 中醫診所開幕當日. (2012年) 2022年的雷生春. 建築特色 [ 編輯] 設於荔枝角道的雷生春正門,外牆為 水磨石 ,窗戶設有木製檔板. 騎樓 欄河(baluster)均用上甕形設計. 天台連接的戶外走火樓梯及煙囪(左) 建築風格 [ 編輯] 雷生春樓高4層,以鋼筋 混凝土 築建,樓面面積為762平方米,是典型的「走馬大騎樓」唐樓,結合現代流線( 裝飾藝術風格 )風格的橫線設計與 古典 元素,這可從其方型框架及其上的欄杆裝飾得見其建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