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食品 、 飲品 、 茶葉 、 藥物. 展覽票價. 港幣 25元. 最近舉辦. 2022年8月11日至8月15日. 官方網站. 官方網頁. 香港美食博覽 (英語: HKTDC Food Expo ),由 香港貿易發展局 主辦,是 亞洲 最大型飲食展覽之一。. 香港美食博覽自1989年起舉辦,每年8月在 香港會議展覽 ...

  2. 2种语言. 不转换. 工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美食博覽 (英語: HKTDC Food Expo ),由 香港貿易發展局 主辦,是 亞洲 最大型飲食展覽之一。 香港美食博覽自1989年起舉辦,每年8月在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舉行,是香港每年夏天的一項盛事。 香港國際茶展 及 國際現代化中醫藥及健康產品展覽會暨會議 亦同期舉行。 1989至2000年 [ 编辑] 2002年 [ 编辑] 2002年的香港美食博览于同年8月15日至19日在会展举行。 会场内划分为十一个展区,有中国美食城、韩国馆、意大利馆等,提供各地方的特色美食。 焦點商品﹕韓式烤腸、柚子茶、蜜饯、超低價蟹粉小笼包 [1] 2003年 [ 编辑]

  3. 香港飲食. 大牌檔. 香港飲食文化 為 東方文化 及 西方文化 的交匯所在,發展出一套融合 中餐 (主要為 粵菜 )和 西餐 的飲食習慣。 作為全球各地人們的匯聚點, 日本菜 、 韓國菜 、 越南菜 、 泰國菜 、 印度菜 、 上海菜 、 北京菜 、 台灣菜 等 餐廳 在 香港 都十分常見,香港人喜歡將廣東粵式美食自稱為港式,如「港式」燒味,「港式」雲吞麵,「港式」早茶等,香港人自稱香港為「 美食天堂 」。 在 香港文化 發展中,飲食佔有重要而有趣的一環。 以往的 大牌檔 及 大笪地 等街頭食檔,老字號的 酒樓 食肆以及各類地道醬油、餅食及特色食品,都成為了香港人的 集體回憶 ,並且繼續傳世。 過去百多年來 香港經濟 及 香港社會 急速發展為香港人的飲食文化帶來新的風貌。

  4. 香港街頭小吃. 現時販賣街頭小食的店鋪. 深水埗桂林街的一家小食店,除了街頭小食外亦售賣車仔麵. 香港街頭小食 的發展源遠流長,因為香港島四面環海、漁產豐富,因此海鮮是街頭常見的料理種類之一。 從19世紀開始, 香港 已開始有 路邊攤 檔,它們都是為了維持生計以及照顧社會 低下層 人士的飲食所需而出現的,至於街,但所出售的食物仍是街頭所售的小食,因此極受歡迎。 香港街頭小食的種類很多,例如 雞蛋仔 、 碗仔翅 、 臭豆腐 、 魚蛋 、 牛丸 、 貢丸 、 砵仔糕 、 牛雜 、 格仔餅 、 炸魷魚鬚 、 串燒 、 燒賣 、 煎釀三寶 、 腸粉 、 糯米糍 等等都屬此類,它們大多以紙袋或 發泡膠 盒盛載,而以 竹簽 或膠 匙 食用,即買即食,沒有任何餐桌等設備。

  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中餐 」重新導向至此。 關於約在中午一段時間所用的一餐,請見「 午餐 」。 中國菜 ,又稱 中餐 、 中華料理 、 中國料理 ,是發源於 中國 的料理,對 東亞 地區的 飲食文化 帶來深遠影響,也同時常見於多 華人 之地區。 中國菜的特點為: 色 、 香 、 味 、 意 、 形 ,被稱為「國菜五品」。 中國菜擁有強烈的香氣,並根據各地風味採用不同的調味。 按烹飪特點又可分為: 選料 、 刀工 、 火候 、 調味 。 中國菜品系之多是非常驚人的,這是由於中國地區廣大,從南向北的 熱帶 、 副熱帶 一路到 溫帶 ,由 南海 島嶼氣候至內陸 大陸性氣候 ,還有世界屋脊的 高原 山脈 與無數源遠流長的 河流 、 窪地 與 湖泊 ,提供了不可想像的多元食材。

  6. 香港. 港澳兩地商標爭議.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咀香園餅家 (英語: Choi Heong Yuen Bakery )創立至今將近八十年,成為 澳門 著名品牌之一,亦是澳門三大手信店之一。 其主要競爭對手是 鉅記餅家 及 英記餅家 。 咀香園現時在澳門和香港都有店鋪,雖然兩者在經營方面已經脫勾,惟屬於同源異枝。 澳門. 歷史. 咀香園餅家於1935年由 黃結新 在 澳門 創立,並於澳門 清平直街 20號開設了第一間咀香園餅家,經營餅類零售業務,主要顧客為附近碼頭上落船的旅客,最受歡迎的產品是 杏仁餅 [1] 。 1960年代,餅家輾轉交由姪兒黃永昌接手,咀香園致力研究改變杏仁餅的傳統口感,把一貫全部磨碎的杏仁,改為小杏仁粒。 當時不少顧客讚不絕口,更稱該餅為「 咀香餅 」。

  7. 用於已登出編輯者的頁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