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沾黏性肩關節囊 (adhesive capsulitis),又名 肩周炎 、 凍結肩 、 冰凍肩 (Frozen Shoulder),因好發在四十至六十五歲之間 [1] ,故俗稱 五十肩 ,是 肩膀 部份會造成疼痛及失能的病症,因肩 關節囊 及 肩關節 周圍的結締組織發炎僵硬,使得活動範圍受限,並且 ...

    • 症状及体征
    • 诊断
    • 预防
    • 治疗
    • 流行病学
    • 相关条目
    • 延伸阅读

    肩膀的活动会严重受限,其主动及被动活动范围(英语:range of motion)都会渐渐减少。此情形有时是因为受伤造成的,因为疼痛因此会减少活动,不过也常会在没有诱发因素情形下自发性出现(特发性沾黏性肩关节囊炎)。若有风湿疾病以及近期肩部接受手术,也可能会出现类似沾黏性肩关节囊炎的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间断活动可能会使患部发炎。 肩关节中的滑液可以润滑肩关节中肱骨和肩胛骨之间的间隔,而有沾黏性肩关节囊炎症状的肩关节中缺乏滑液。肩囊因为内部的瘢痕组织(粘连)会变厚,膨胀和收紧。因此,肱骨关节的空间变小,肩膀活动会变僵硬而且会疼痛。沾黏性肩关节囊炎会有肩囊和肱骨头之间空间的局限现象,若症状较不严重、只是肩膀僵硬疼痛,比较不会是沾黏性肩关节囊炎。

    沾黏性肩关节囊炎的征象之一是关节变紧而且僵硬,因此连举起手臂之类的简单活动都无法进行。肩部的外旋活动受到限制的情形最严重。 病患的僵硬及疼痛的情形在晚上会恶化。因为沾黏性肩关节囊炎造成的疼痛多半是钝痛或是持续性疼痛。若是试图运动或是肩膀受到碰撞,其症状会恶化。物理治疗师、整骨师或是整脊师、医师、医师助理或执业护士若发现病人经过理学检查后,其肩部活动有受限的情形,可能会怀疑是沾黏性肩关节囊炎的症状。若肩部自主活动的活动范围和其因外力活动的活动范围几乎一样,可以诊断有此症状。关节造影(英语:Arthrogram)或是核磁共振成像可以确认诊断,不过在实务上很少需要用到这二种检查。 一般会将沾黏性肩关节囊炎描述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也称为疼痛期:约持续六周到九个月不等,患者的疼痛会慢慢出现。...

    要预防沾黏性肩关节囊炎,常见的建议是让肩关节充份活动。若有沾黏性肩关节囊炎,肩膀会疼痛。因为疼痛会让人减少活动,除非继续让关节有各种方向的运动(外展、内收、屈曲、转动及伸直),不然沾黏会继续扩展,让活动进一步的受限。物理治疗及职能治疗都对后续的活动有帮助。 不过2004年有研究指出,相较于被动伸展,“有监督下的忽视”对于沾黏性肩关节囊炎的复原率较高。

    在发病期间,治疗的重点在于慢慢恢复肩膀的活动度及减轻疼痛,方式包括药物、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过程会持续几个月,有关哪一种治疗方式较好,目前还没有强烈的证据可以佐证。 常使用的药物包括有非甾体抗炎药,有些情形下会使用皮质类固醇,可能是局部注射或是全身性的使用。像整骨疗法、整脊疗法和物理治疗师的治疗可能会包括按摩以及每天的伸展运动。另一种治疗沾黏性肩关节囊炎的整骨疗法是Spencer技巧(英语:Spencer technique)。 若上述方式效果不佳,有时也会在有全身麻醉的情形下进行肩膀的关节舒整(英语:Joint manipulation),以打开沾黏的部份。肩关节囊扩张术(英语:Hydrodilatation)及肩关节扩张造影(distension arthrography)的疗法仍有争议...

    在整体人口中,沾黏性肩关节囊炎的发生率大约3%,不过一些研究者怀疑这个数据,因为其他的疾病常被误诊为此疾病,因此实际的发生率可能比以前认知的要少很多。在儿童以及四十岁以下人口的发生率低,但是在40至70岁之间是发生率的高峰阶段。至少以其特发型形式来看,女性的症状比男性要常见(70%的病患是40岁到60岁之间的女性)。在糖尿病患者中更常出现沾黏性肩关节囊炎的症状,而且比其他非糖尿病族群的情形要严重,病情持续时间也更长。 有糖尿病、中风、肺部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或是心脏疾病的人患有沾黏性肩关节囊炎的风险较高。肩部或是手臂曾受伤或是动过手术的人,可能会造成血流受影响,或是在因为复原过程活动减少造成关节囊变紧。也曾有研究指出,沾黏性肩关节囊炎可能是一些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RRT)造成的的严重副...

    钙化性肌腱炎(英语:Calcific tendinitis)
    密尔沃基肩综合征(英语:Milwaukee shoulder syndrome)
    台湾复健科医学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iegel, Lori B.; Cohen, Norman J.; Gall, Eric P. Adhesive capsulitis: a sticky issue.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1999, 59 (7): 1843–52 [2018-10-02]. PMID 10208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8).
  2. 儀器治療(Modality Therapy) 泛指利用儀器產生物理性質的因子(Physical agent),以達成治療目的的治療方式。 聲療(治療性超聲波)、震波 光療(紅外線光療、紫外線光療、低能量雷射刺激) 水療(對比浴、旋渦浴、水療運動等) 電療 直流電療:離子導

  3. 物理治療 (英語: physical therapy ,或作 physiotherapy ;簡稱 PT ),是以一種預防、治療及處理因 疾病 或傷害所帶來的動作以及疼痛問題的治療專業,實證醫學之非藥物以及非侵入性治療。. 英語 中的「physical」是「身體、肉體」的意思,也有「按自然法則」以及 ...

  4.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22:00。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 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 (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 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5. 嚴重的肩峰撞擊綜合症需要手術介入,肩成形術、肩關節鏡治療是比較常見的肩峰撞擊綜合症治療辦法 [6]。 通過肩胛骨肌群康復訓練也可治療肩峰撞擊綜合症 [5] ,例如運動時使用 肌效貼 就能有效緩解疼痛 [7] [8] 。

  6. 2023年9月24日 · 严重的肩峰撞击综合征需要手术介入, 肩峰成形术 、关节镜治疗是比较常见的肩峰撞击综合征治疗办法 [6] 。 通过肩胛骨肌群康复训练也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 [5] ,例如运动时使用 肌效贴 就能有效缓解疼痛 [7] [8] 。 肩峰撞击综合征出现早期进行保守治疗,症状有较大概率减轻甚至消失 [9] 。 参考文献 [ 编辑] ^ 1.0 1.1 1.2 1.3 Fongemie AE, Buss DD, Rolnick SJ. Management of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and rotator cuff tears. Am Fam Physician. February 1998, 57 (4): 667–74, 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