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8日 · 香港專業獨立強積金研究機構積金評級指出,強積金在2022年全年虧損估計約為15.66%,截至2022年12月31日,強積金總資產為1.051萬億港元,按年跌11.06%;457萬名成員的平均賬戶結餘約為22.98萬港元,全年跌10.81%。 該機構指出,大與小規模強積金計劃之間的質量差距正在擴大。 積金評級主席叢川普(Francis Chung)表示,過去幾年市場佔有率和評級之間幾乎沒有直接關係,但2022年是市況不明朗的一年,並出現了「規模效應」。 成員們似乎將強積金計劃的規模與安全掛鉤,規模較大的計劃藉著這優勢,以提高他們為成員提供的整體「性價比」水平。 2022年強積金計劃市佔率. 點擊圖片放大. 上圖是由積金評級統計的27項強積金計劃之市佔率,最右欄為該機構給予的評級。

  2. 2020年3月20日 · 先了解自己是哪一種投資策略.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FCCA)、強積金工具書《積金大反擊-投資智勝七招》作者梁世傑表示,各人的強積金投資策略有所不同,一般分為三大類型,一是「佛系不理」,二是趨勢型,三是價值型。 梁世傑指,因減息及避險心理,債券基金回報近期表現較好,所以有趨勢型的投資者應該已於1月、2月時轉為持有債券基金或65歲後基金之類,因此這類型投資組合會隨債券回報向好錄得資產增長;價值型的通常逢低增持,現時反而是轉入股票基金的好時機;「佛系」投資者反而最危險,通常在特大市況動盪時才開始關心強積金,此類投資者接收到的訊息是最慢及最亂,往往時機已過,以至最難作投資決定,梁世傑謂,此類型投資者「唔轉好過轉」。 梁世傑著有《積金大反擊-投資智勝七招》一書。 50歲開始降低組合風險.

  3. 2021年3月8日 · 強積金制度二十年來穩健發展. 黃友嘉提到,儘管香港經濟近年遇到種種困難,但強積金制度依然能穩步發展並有所增長,全因「分散投資」及「穩健制度」兩大要素。 強積金制度賦予計劃成員自主性,同時不受政府財政影響,本身亦是一項長遠投資計劃,旨在協助計劃成員建立有規律的儲蓄習慣,所以計劃成員要有長遠目光和定時了解儲蓄投資的好處。 黃友嘉續指,一個退休保障制度需要長達三、四十年時間才發展成熟,強積金制度現時剛好走了一半,但已經有相當不錯的發展。 他寄望籌建中的積金易平台將會讓僱員更容易處理強積金,這不但能大幅降低強積金的運作成本,更可以透過帶動市場競爭和增加透明度,從而減低收費。 【范鴻齡胡紅玉談強積金改革: 按此】 積金易平台革新強積金生態.

  4. 2021年4月16日 · 潤研究院日前公布《2021潤全球白手起家U40富豪榜》,列出全球40歲或以下白手起家、資產達10億美元的企業家,Facebook行政總裁朱克伯格蟬聯第一,緊隨其後的是抖音張一鳴、快手科技的宿華。. 首十名白手起家的富豪都是靠把握科技浪潮,在當初靠創業闖出 ...

  5. 2020年8月27日 · 最後更新: 2020/08/27 11:42. 分享:. 全球第二大的基金管理公司領航投資(Vanguard)退出香港的基金、ETF及MPF的業務,僅保留機構客戶業務。. 領航集團由已故知名投資者約翰·柏格(Jack Bogle)創立,柏格被視為指數基金之父,領航旗下產品以低收費見稱。. 柏格是 ...

  6. 2023年3月23日 · 今年內加人工又是否有望? 畢馬威會計師行最新調查發現, 更多的受訪者 (74%)預計 2023 年的薪酬將會上升,高於去年的 66%。 然而,受訪者對今年的花紅預期略有減低,僅 44%的受訪者預計花紅會有所增加,低於去年的 48%。 說到分佣,近期哪個行業花紅最多?據調查顯示去年僱員收到的平均花紅相當於 2.43 個月的月薪,然而,不同行業的花紅存在差異,一些花紅金額較高的行業在 2022 年略為下調。 各行業的花紅如下圖所示︰. 點擊圖片放大. 花紅行業排名. 1.金融服務: 仍是獲得最多花紅的行業,但2022年花紅金額已下跌至相當於 3.17 個月月薪。 上市市場不景气,企業交易縮減可能是導致花紅減少的原因 。

  7. 2019年10月11日 · 「一國兩制」是香港政治問題癥結. 在香港的政治境況裏,「一國兩制」是問題的癥結,因為「一國」跟「兩制」往往引發矛盾。 可是弔詭的地方是「一國兩制」也是拆解問題的最佳辦法,其成敗就要看雙方能否互相容忍和了解,因為它的本意正正是要包容到兩個制度下人民各自對政治現況的不同演繹及價值觀。 因此,「一國」與「兩制」的維護同時重要。 訴求只是表徵 市民要改革決心. 可惜的是,特首早前提出的四項善意回應,基本上好像沒有充分考慮香港市民從何理論框架作出「五項要求」。 在她的眼中,回應「一大訴求」已經是政府所能做出的最大讓步,並且視之為直接回應示威者訴求的終極安排(be-all-and-end-all)。 但其實這些訴求只是表徵,實際上市民最想見到的是政府願意聆聽及拿出糾正結構性問題的決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