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華富邨寶血小學 (英語: Precious Blood Primary School (Wah Fu Estate) ),為香港 南區 一所津貼小學,於1968年創立,2000年轉為全日制。 因收生不足及 華富邨 重建,此校將於2029年停辦。 歷史 [ 編輯] 此校於1968年創立,原名為 寶血第二小學 ,為一所半日制小學,分別設有上、下午校。 由於永久校舍尚未落成,此校首年曾借用華富邨華樂樓地下上課,直至翌年竣工為止;同時,此校正式改為現名 [2] 。 因應政府鼓勵小學推行全日制,上午校於1999年獲分配校舍作分拆之用,並於2000年起遷離,成為 海怡寶血小學 [3] ;而留守的下午校亦同時改為全日制。

  2. 華富邨寶血小學 (英語: Precious Blood Primary School (Wah Fu Estate) ),為香港 南區 一所津貼小學,於1968年創立,2000年轉為全日制。 因收生不足及 華富邨 重建,此校將於2029年停辦。 歷史. 此校於1968年創立,原名為 寶血第二小學 ,為一所半日制小學,分別設有上、下午校。 由於永久校舍尚未落成,此校首年曾借用華富邨華樂樓地下上課,直至翌年竣工為止;同時,此校正式改為現名 [2] 。 因應政府鼓勵小學推行全日制,上午校於1999年獲分配校舍作分拆之用,並於2000年起遷離,成為 海怡寶血小學 [3] ;而留守的下午校亦同時改為全日制。

  3. 此校於1968年創立原名為 寶血第二小學為一所半日制小學分別設有上下午校由於永久校舍尚未落成此校首年曾借用華富邨華樂樓地下上課直至翌年竣工為止同時此校正式改為現名 [2] 。 因應政府鼓勵小學推行全日制上午校於1999年獲分配校舍作分拆之用並於2000年起遷離成為 海怡寶血小學 [3] ;而留守的下午校亦同時改為全日制。 由於自2019年起收生暴跌,加上華富邨即將重建,生員將加快流失,而海怡寶血小學亦沒有足夠課室併回此校 [4] 。 因此,此校於2023年9月中宣佈將於六年後停辦,隨後再決定於2024年起停收小一 [5] 。 校舍 [ 编辑] 現存校舍採用非標準設計,佔地3,361平方米,設24間課室及少量特別室 [1] 。

  4. 2024年4月23日 · 华富邨宝血小学 (英语: Precious Blood Primary School (Wah Fu Estate) ),为香港 南区 一所津贴小学,于1968年创立,2000年转为全日制。 因收生不足及 华富邨 重建,此校将于2029年停办。 历史 [ 编辑] 此校于1968年创立,原名为 宝血第二小学 ,为一所半日制小学,分别设有上、下午校。 由于永久校舍尚未落成,此校首年曾借用华富邨华乐楼地下上课,直至翌年竣工为止;同时,此校正式改为现名 [2] 。 因应政府鼓励小学推行全日制,上午校于1999年获分配校舍作分拆之用,并于2000年起迁离,成为 海怡宝血小学 [3] ;而留守的下午校亦同时改为全日制。

    • 歷史
    • 未來發展
    • 屋邨資料
    • 教育及福利設施
    • 盂蘭勝會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屋邨概要

    華富邨的是房委會前身為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繼愛民邨、蘇屋邨、北角邨及西環邨後策劃建設的第三個屋邨,當時獲譽為遠東規模最大的地區性住宅計劃。 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將於1961年屋委會宣佈興建華富邨,是當時計劃興建的10座廉租屋邨之第8條屋邨,由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建築師廖本懷設計。而根據1967年香港房屋委員會周年報告,提及項目會以「市鎮中心」概念發展。在樓高5層的大樓內,會設商場、街市、冰室、一間酒樓、銀行、一間社區會堂、郵政局、市政局的公共圖書館、各類醫療服務、青年中心,以及大量其他商業、文化及娛樂設施。邨內亦有3座多層停車場,各座天台均設有兒童遊樂場,並會成為屋邨的心臟。屋邨亦會設有大於2英畝的平台,可以望到香港仔漁港、鴨脷洲及南丫島的景色。 1968年9月27日,時任香港總督戴麟趾主持華富邨的開幕典禮,同時亦慶祝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第25,000個單位落成(位於華美樓9樓)。 華富邨在落成之初,並未吸引太多市民申請,原因是該邨在當時位處偏遠,交通非常不便,對外交通如前往中上環,僅能夠依靠一條狹窄的薄扶林道,即使來往最近的社區香港仔也要乘車,加上屋邨原址為雞籠灣墳場及香港日治時期的...

    公屋醜聞

    於1980年代揭發的26座問題公屋醜聞,使香港房屋委員會發現全港共577座工務司署負責興建的公共屋邨出現問題。在1992年底開展第二個整體重建計劃拆卸周期時覆檢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及房委會負責興建的公共屋邨,揭發另有152座出現問題,當中包括華富邨華樂樓、華光樓、華珍樓、華康樓、華基樓、華昌樓及華興樓。當中狀況最差的華昌樓、華康樓及華樂樓混凝土強度分別只有6.45MPa、6.5MPa及6.8MPa,遠低於標準。由於混凝土強度遠低於標準令樓宇結構有問題,承力牆結構不足以承受樓宇負荷,所以這三座大廈於1996年需要加設大鋼架承擔部分荷載,以減輕承力牆負擔。華昌樓和華康樓需要封閉部份樓層以騰空安放巨型鋼架部件;華樂樓則毋須封閉樓層。而其餘同樣牽涉醜聞的大廈混凝土強度亦分別只有7MPa-10MPa左右,這些大廈亦需要作大型維修工程更換鋼筋及混凝土。 1. 加上鋼架支撐的大廈 2. 地下部份亦加上鋼架支撐 3. 近觀其中一個空置單位,可見內部結構已有一點問題

    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

    政府在2022年2月14日晚上8時起把香港仔華富邨華裕樓(不包括華信樓)設為「受限區域」,居民需在當晚午夜12時前起接受檢測,目標在翌日中午12時完成行動。 政府在2022年3月31日晚上5時起把香港仔華富邨華景樓(不包括華生樓)設為「受限區域」,居民需在當日晚上10時前起接受檢測,目標在翌日中午1時完成行動。

    清拆及重建計劃

    由於繼深水埗區蘇屋邨、華富邨在樓宇結構目前仍然安全上的詬病,房委會曾經計劃將華富邨全邨清拆及重建。至2008年年初,房屋委員會證實華富邨的整體結構仍然安全,加上同區一帶新落成的公共屋邨少,難以安置受到重建影響的居民,故此於15年內都不會清拆華富邨。不過對於個別情況比較差的大廈(大部份為海旁低層大廈),基於復修費用高昂,考慮到成本問題,則需要於短期內清拆才能夠解決問題。 到了2012年11月,香港報章引述消息透露,房屋署正在研究重建華富邨,同時期望增加單位供應,從而舒緩公屋輪候冊上的申請情況。 至2014年1月15日,時任為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透過後《2014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宣佈重建華富邨,包括將連同該邨在內的6幅地皮(包括華景街和華富邨北兩幅休憩用地、華樂徑一幅「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置富花園東面一幅住宅用地以及雞籠灣一幅綠化地帶)納入重建計劃中,在放寬發展限制及將地積比率從當前的5倍提升至6倍後,整個重建區域將會至少增加約12,000個單位,合共可以興建逾20,900個公共屋邨及居屋單位,同時考慮興建港鐵南港島綫(西段)以配合該區域的人口增長。同年9月17日,運輸及房...

    規劃

    華富邨是香港首個以市鎮形式出現的屋邨,令屋邨居民的基本生活所需可自給自足,邨內設有獨立的商場,在當時來說可說是一個創舉。除了街市、停車場及學校等等設施外,還有一所小型圖書館:薄扶林公共圖書館,連自修室,是當時繼大會堂公共圖書館後第二個在港島區的公共圖書館。 在下邨方面,當時政府透過簡單改動地形,在華清、華基、華明及華信之間的位置設立籃球場、羽毛球場、兒童遊樂場及花園等設施,並加設樓梯連接。而上邨設施比較零碎,主要位於大廈四周及天台平台。

    設計

    華興樓及華昌樓是香港首批落成的雙塔式大廈,有別了從前的中央走廊式及露台相連式大廈。在華富邨,近海邊的大廈主要是較矮的大廈,而較遠離海邊的大廈是高於20層的雙塔式大廈,此種設計佈局令更多住戶擁有海景,同時各住戶更享有露台等設備,所以有「平民豪宅」之稱。 另外,華富邨設計的公屋有着與自然環境的配合,園林與建築並重。而所有單位皆設有獨立廚房、浴室和露台,實用性和居住環境較政府廉租屋邨和徙置大廈理想,成為將來公屋設計典型藍本。因此香港房屋委員會在1973年4月1日成立後,大部份在1970-1980年代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規劃及落成的公共屋邨依照華富邨設計改良而成(例如麗瑤邨、長青邨、禾輋邨等)。 1. 華富邨靠近海邊,有「平民豪宅」之稱 2. 華富邨(二)邨停車場樓梯外牆採用通風設計 3. 華富(二)邨平台光井和樓梯 4. 華富(二)邨平台樓梯 5. 華富邨近年增設升降機塔作為連接

    現時樓宇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而強度大約只有6-10MPa),但遲至1990年代初才被揭發,其中華樂樓、華康樓及華昌樓需要於1996年加裝鋼架作鞏固工程以延長壽命。承建商德榮建築及嘉民建築亦因而被房署追討賠償,是各宗前屋宇建設委員會屋邨偷工減料案件中,最嚴重的一宗。

    長者中心

    1. 東華三院王少清長者中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救世軍華富長者中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位於華建樓301-310室)

    長者綜合家居照顧服務

    1. 明愛華富綜合家居照顧服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位於華泰樓312-317室)

    婦女中心

    1.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賽馬會華富中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華富 (二) 邨商場 地下至一樓31-32號舖)

    根據政府於2014年公佈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華生、華昌、華泰、華景及華翠樓各個互助委員會每年均會舉辦盂蘭勝會,是全港公共屋邨中屬較大規模,原因是與入伙早期有不少潮籍居民有關。而有關活動會在雙塔式大廈的中庭擺放神壇、紙紮鬼王,並進行開壇、破地獄、過橋和祭幽等儀式。不過自2020年因新型肺炎疫情,活動一直停辦至今,加上政府規定所有互助委員會於2023年1月1日前解散下,該傳統可能會失傳。

    Post Magazine, May 11, 2014, pp.16–19 (Cover Story)
    Far East Builder, March 1970, pp.14–19
    房委會物業位置及資料 華富(一)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房委會物業位置及資料 華富(二)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 邱福龍 (英語: Khoo Fuk-Lung , James ,1964年2月21日 — ),生於 香港 ,是著名 香港漫畫 家,自小熱愛畫 漫畫 。 他早年在 香港島 華富邨 長大1978年畢業於 華富邨寶血小學 。 簡歷 [ 編輯] 1978年7月進入 香港漫畫 圈,跟隨主筆 白金龍 ,負責一般的 助理 工作。 一個月後,因家庭極力反對下,終告離職,重返校園。 1980年1月,他不理家人反對,重返 玉郎機構 ,加入「 玉郎御林軍 」( 黃玉郎 當時的助理團別稱),並得到公司賞識,開始在《 龍虎門 》、《 如來神掌 》、《 醉拳 》繪畫彩色封面,開創了 香港漫畫 以人手繪製彩圖( 水墨 及 彩稿 製作)的先河,代替了傳統的人工 分色 ,成為漫畫行中的首位繪畫彩稿封面的美術師。

  6. 1980年代香港命案列表 記錄於1980年至1989年在 香港 發生過涉及人命的案件,包括 謀殺 及 誤殺 等 他殺 命案,每宗案件必須列明資料來源;而一般的因 自殺 、 疾病 、 天災 、 意外 等導至死亡的案件則不在此列。此列表可能並不完全,尚有大量案件由於年代久遠,資料不完整而未被記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