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西湖女子巡逻队,西湖景区面上管理的首支女子巡逻队。2016年4月30日,“五一”小长假首日,浙江杭州西湖景区行政执法局G20女子巡逻队首次在西湖边亮相。该巡逻队是西湖景区面上管理的首支女子巡逻队,共有21位女生队员,大多为大学本科学历,平均年龄24岁、平均身高168cm。

    • 概览
    • 历史沿革
    • 地理环境
    • 自然资源
    • 主要景点
    • 所获荣誉
    • 人文历史
    • 管理机构
    • 交通指南

    中国5A级旅游景区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总面积达59.04平方千米,其中湖面6.38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区面积35.64平方千米。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122处,其中:特级景点26处,一级景点25处,二级景点39处,三级景点21处,四级景点11处;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还有39处文物保护点和各类专题博物馆点缀其中。

    1985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2006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7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学代表人物厉声教曾留下著名词篇《采桑子·西湖四咏》描写杭州西湖四季美景。 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3年1月1日-3月31日,西湖景区实行首道门票免费政策。

    遭遇破坏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西湖水质开始恶化,由于西湖临近市区的东南部,人口稠密,旅馆、饭店、住宅、别墅相继兴建,所有污水直接排入西湖。而湖滨三公园、一公园埠头、涌金门沿湖一带,作为居民日常洗刷场所,一直使用到20世纪50年代初。长时间后,西湖水质变得混浊灰暗。 建国初期 1950年,西湖西南部丘林地带,新建的十多座休、疗养院和宾馆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湖内,加重了水体的污染程度。这一时期西湖水草丛生,湖水的自净能力差,水质情况不稳定。 1958年初夏,西湖湖水变红,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 1959年,根据发展工业生产的需要,杭州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在53年规划基础上做出了重大的修改,提出了建设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综合性工业城市”的设想。由于片面强调工业生产,致使大量工厂搬进风景区,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中国正处于大跃进和接踵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时期,西湖风景区的建设因此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景区的建设资金明显减少,这一时期的园林建设处于低谷。 文化大革命时期 在“破四旧”和砸烂“封资修”的口号声中,西湖风景区遭受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浩劫。风景区内的文物古迹被视为封建迷信的代表,遭到了历史上最为恶劣的人为破坏。烟霞洞建于后晋、五代时期的石窟造像部分被毁,石屋洞岩壁上的罗汉石雕、净慈寺的佛像、紫云洞的石刻佛像、岳庙内的塑像和虎跑的五百罗汉厅的罗汉全部被毁。张苍水等坟墓被挖,西湖十景的石碑多数被砸,有的被丢入湖中。风景点的楹联、匾额大部分被毁。西泠印社荒芜关闭,基本停止了文化活动。原钱王祠仅存的两座石牌坊(其中包括钱王祠前方池北,建于清朝的著名的“功德坊”),和祠前的方池被推倒和填没。黄龙洞景区的龙头雕塑被毁,部分年久失修的建筑遭到拆除,同时因为挖掘防空洞而截断了龙口吐水的白沙泉水源。其中岳王庙受到的破坏最为严重,除了岳飞塑像被毁之外,岳飞的坟墓被挖,岳庙碑廊内名贵的碑刻被砸破后填入地下作为地坪块石基础。秦桧夫妇等四个佞臣铁像在这场浩劫中遗失。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灵隐寺暂时关闭,寺庙、飞来峰石刻造像、寺内的其他文物古迹都完整地被保存了下来。 十年浩劫过程中,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之下,景区的管理工作也陷入了全面瘫痪的状态,除迁入了大量工厂之外,更有众多的机关单位相中了西湖这块风水宝地,以各种名义、方式迁入西湖风景区。 这一时期,西湖风景区树木被任意的砍伐,又重新出现了3000余亩的荒山和疏林地区。

    初步建设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浙江省将西湖林场从省林业厅划归杭州市,并且每年拨专款5万元,用于风景区内的植树造林、消灭荒山工作。 1950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展开绿化西湖治山造林运动。 1951年,治理西湖作为杭州城市建设项目,由国家投资人民币454万元进行建设。同年,杭州市人民政府设立疏浚西湖工程处,着手全面疏浚西湖。 1952年,治理西湖工程正式开始。 1957年,化荒山工作圆满结束。截至同年末,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开放游览的公园风景点发展到30余个,游览面积达到101.81公顷,比解放初增加47公顷。 1959年,治理西湖工程竣工。 1965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可供游览的景区面积达到213.51公顷。 1950—1956年七年间,西湖山区全面展开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绿化,基本使3800多公顷的荒山绿化。 1950年至1959年底,西湖山区植树总数累计达到2570万株。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杭州市政府组织失业工人以工代赈,对西湖风景区西部山区的游步道进行了全面的修葺,就地取石,以弹石路为主,整修山路长达20余千米。 杭州西山花圃 1952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在西山一带开垦荒坟3公顷。 1954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正式成立杭州西山花圃。 花港观鱼公园 1952年至1955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在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的遗址上,建设完成了一座面积达到14.65公顷的临湖公园。 1953年5月,花港观鱼公园开始进行总体规划,由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孙筱翔先生执笔设计。 1955年9月,花港观鱼公园设计工作结束。 1955年底,公园基本建成,园内主要包括:红鱼池、牡丹园、疏林草地、大草坪、丛林区和花港等六个不同的景区。 1963年,在社会经济大环境略有好转之后,花港观鱼公园又紧接着进行了第二期的扩建工程。在新近划入公园范围的5.5公顷疏浚西湖的堆土区,规划建设了芍药圃并兴建了一些园林建筑;在后花港地区增建亭子花架,在小南湖畔新建茶室、接待室;并改建惠庐别墅为餐馆。 1964年,完成施工,公园总面积达到21.3公顷。 柳浪闻莺景点 1951年,柳浪闻莺景点重建碑亭,种植树木,开辟了占地仅1公顷的公园绿地。 1954年,拆迁南山路、开元路以西地段上的棚户居民,种植垂柳,铺设草坪,辟建为涌金公园,公园面积2.8公顷。 1955年,开始进一步扩大柳浪闻莺景区的面积,规划将其建设成为大型的现代公园。同年,在钱王祠南侧,兴建小型儿童公园一座,面积约为1.6公顷。并将邻近的儿童公园扩大到2.6公顷。 1957年,在公园内增建金鱼馆、游廊和花架以丰富游览内容。 1959年底,柳浪闻莺公园初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三潭印月景区 解放初,三潭印月景区由于长年疏于维护管理,岛内湖泥淤塞,杂草丛生,亭台楼阁多数濒临倒塌,岛内道路泥泞,举步维艰。 1953年至1955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对这一景区展开了首轮的整修和改建工程,主要采用竹笼灌石填充湖基,并采用自然式的驳岸重新整修全岛内外的堤岸。 1959年,三潭印月景区改建先贤祠,拆除关帝庙,新建“迎翠轩”和“花鸟厅”两处园林建筑。 平湖秋月 解放初,平湖秋月景区可供开放的游览面积不足0.15公顷,景区西侧建有“罗苑”又名哈同花园,为犹太巨商哈同占有。该园占地0.4公顷,围墙高耸,严重阻隔游人的视线,破坏了环湖景观。这一区域47年后归属浙江大学和师范学院用作职工宿舍。 1959年,规划改扩建原平湖秋月景区,迁去职工宿舍,拆除了部分建筑和围墙,改建“罗苑”,并移动其中原有建筑的位置。改建“湖天一碧”楼,铺设园路,增植花木,添建假山。改建后的平湖秋月景点面积达到0.59公顷,这一景点和西湖终又重新融为一体。 杭州植物园 建国伊始,杭州植物园作为新时期西湖风景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西湖风景区建设计划大纲》。 1949年底,由杭州市建设局提出筹建杭州植物园的设想,并组织专家教授就植物园选址问题展开调研。 1951年,园址确定在玉泉玉桃源岭一带,一期规划面积为134公顷,后期将逐渐扩大到231.6公顷。 1955年,杭州市正式批准设立杭州植物园筹备委员会。 1956年6月,成立杭州植物园筹建处,不断地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设计方案,并制定了12年远景规划和近期的实施计划。全园划分为实验区和开放展览区。除树木园外,总体规划中其余5个开放展览区域:观赏植物区(共占地22公顷)、经济植物区(占地9.8公顷)、植物分类区(占地14.2公顷)、竹类植物区(占地0.6公顷)以及以玉泉观鱼风景点为中心的山水园(占地3.2公顷)相继建成。其中,观赏植物区共有:木兰山茶园、樱花碧桃园、桂花紫薇园、槭树杜鹃园等专类园。 1965年杭州市植物园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 杭州动物园 1959年3月,《杭州动物园规划草案》拟出。 1960年夏,同济大学完成了规划设计。但由于随之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和严重的经济困难,项目开工不久,就被迫停工。 1962年,柳浪闻莺公园旁的钱王祠建设了简易的动物固定展出点。钱王祠的动物展示点一直使用到1975年9月,杭州动物园一期建设项目完成之时。 1973年,停顿了多年的动物园项目开工建设。 1973年10月,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保护整修

    1971年,由于政治形势和国际交往的需要,特别是为了迎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的来访,西湖风景区的建设较早的走上正轨。 1976年,为了防止湖床继续淤积,国家再次拨款200万元,重设浚湖工程处,开始第二次疏浚西湖的工程。 1981年,浚湖工程处并入西湖水域管理处,疏浚工程成为管理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1978年,西湖环湖污水截流工程开始酝酿。 1981年,西湖环湖污水截流工程建成启用,环湖截流污水管道分南、西、北三线,埋设污水管道17千米有余,建污水泵站10座。 1976年10月,为了彻底改善湖岸的驳墈状况,整修西湖湖墈作为治理西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铺开。 1978年3月,驳墈工程基本竣工。驳墈工程主要包括新建和改建了环湖一周、孤山、外湖三岛岸线和苏堤、白堤、赵公堤沿线的石坎,花港观鱼公园以及规划中的曲院风荷的防护沟石坎。共建设驳墈长度达29800米,其中新建自然式石坎16065米,新建条石规则式石坎2245米,拆除重建条石石坎7430米,整修条石石坎4060米,使西湖的湖岸更加坚固、整齐、美观。 三潭印月景区二轮改造 1974年至1976年,园林局对三潭印月景区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工程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叠石手法进行了内外湖的湖岸驳墈,并在全岛范围内添加了客土,使全岛平均加高40厘米,结合填土工程,局部堆小土山。随着地形的改造,调整、延长了岛内的道路系统,丰富了路面和地坪的铺装形式。改造工程中大量增补了常绿和观花观叶植物,以春秋季相为主,兼顾四季的变化。并结合植物种植,重新划分了景区的空间。 儿童公园 1976年至1977年,原设置在柳浪闻莺公园内的儿童公园,因为活动面积过小,游戏设备陈旧,决定进行扩建。新建的儿童公园与原有的涌金公园合并,占地面积达到40余亩。

    位置境域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总面积达59.04平方千米,其中湖面6.38平方千米,处于平原、丘陵、湖泊与江海相衔接的地带,三面环山,一面濒临城区,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东起松木场、保俶路转少年宫广场北,经白沙路、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万松岭路、铁冶路接四宜路,河坊街、大井巷,至鼓楼;南自鼓楼沿十五奎巷、丁衙巷、瑞石亭、大马弄、太庙巷、中山南路、白马庙巷、市第四人民医院西北面围墙、严官巷、杭州卷烟厂西面围墙、万松岭路、中河高架桥路、馒头山路、规划凤凰山脚路至天花山沿西湖引水渠道连接钱塘江北岸,向西经九溪至留芳岭(不包括之江旅游度假区0.98平方千米范围);西自之江旅游度假区北端(留芳岭)、竹杆山、九曲岭、石人岭至美人峰、北高峰、灵峰山至老和山山脊以东;北自老和山山麓(浙江大学西围墙)转青芝坞路北侧30米,接玉古路、浙大路、曙光路至松木场以南。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区面积35.64平方千米,东起南星桥江滨公园、江城路、凤山桥、中山南路、鼓楼转河坊街、延安南路、延安路,转庆春路、武林路、教场路至环城西路以西地区;南至钱塘江主航道中线,杭富路至转塘以北地区;西为留转路以东地区;北自留下,经杭徽路、天目山路至武林门以南地区。

    地形地貌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地形按形成方式可以分为自然地形和人工地形两大类,自然地形在造景中以利用为主,人工地形则强调塑造。自然地形分为峰、顶、峦、岭、崖、洞、府、穴、窟、谷、壑、溪、涧以及其它。人工地形按形态可以分为堤、岛、微地形和假山。

    气候特点

    西湖风景名胜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也比较高,在70%—85%之间。随着冬夏季风逆向转换等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杭州市东部连海、西部连山,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光、热、水的地域分配不均,小气候资源丰富。但因季风在进退持续时间和强度上的不稳定性,常年导致气象灾害发生。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种植梅花45个品种共5000余株,饲养鸟类1000余只。

    1979年,《西湖鱼类志》中提到,“朱元鼎调查发现,西湖里有32种鱼”。

    1981年,西湖水域管理处的调查显示,西湖中有51种鱼。

    2004年,据各大媒体报道的统计数据,西湖里的鱼有白鲢、花鲢、鲤鱼、鲫鱼、河鳗等共20多种鱼、虾。

    综述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共有主要景点122处,其中:特级景点26处,占景点总数的21.31%;一级景点25处,占景点总数的20.49%;二级景点39处,占景点总数的31.97%;三级景点21处,占景点总数的17.21%;四级景点11处,占景点总数的9.02%。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以西湖为核心,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还有39处文物保护点和各类专题博物馆点缀其中,其中主要有西湖十景、西湖新十景。西湖旧称武林水、钱塘湖,又称明圣湖、金牛湖等。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面为市区,三面云山一面城。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源出南宋西湖山水画题名。十景各擅其胜,共同之点为景目位置皆傍近西湖或就在湖中。 宋亡入元,西湖十景一度冷落萧条。 明代,十景有所恢复和建树。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至杭,逐一品题西湖十景,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西照”与“晓钟”虽只一字之改,却未被众人接受,因而只在清代有关西湖著作中有这两处更改的景名,以后众人赋诗作词写文,仍沿用初名。 康熙帝为十景题字后,浙江地方官吏先后将御笔所书景名,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十景之名从过去只书上有所记载,成为十景所在景点标志。 乾隆皇帝南巡杭州,又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景碑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加之宋元明清及近代众多描绘吟咏十景之绘画、诗词、游记、照片,十景被公认为西湖山水的代表。更与景名相符。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西湖新十景 1985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 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三评十景 2007年10月20日西博会开幕式晚会上,宣布了“三评西湖十景”的结果。 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自2002年起,先后建成西湖南线景区、杨公堤景区、湖滨新景区、梅家坞茶文化村、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两堤三岛景区、龙井茶文化景区、灵隐新景区、吴山新景区、高丽寺、八卦田遗址公园等,重建、修复历史文化景点150多个,环湖公园景点和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西湖“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全景重返人间,“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向中外游客展现了传统与现代互动,坚守与开放兼容的盛世西湖的动人风貌。

    1982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正式被纳入到国家遗产保护体系之中。

    1985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2006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7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1年6月24日,“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0年6月,西湖位列“2019年度AAAAA级景区品牌100强榜单”第5位。

    文化

    人文 唐长庆二年(822年),年过半百的诗人白居易来到杭州任刺史。白居易在杭州的政绩多不胜数,但其中最突出的是疏通六井和筑西湖湖堤。 唐长庆四年(824年),白居易三年任满,离开时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一湖清水,一道芳堤——白堤,六井清泉,二百首诗。 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苏东坡来此任职。在杭期间,赈灾安民、治理河道,筑就沟通西湖南北的苏堤。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杭州迎来了另一位太守——杨孟瑛。整整花了五年时间,才说动朝廷重治西湖。 明正德三年(1508年)3月,恢复西湖旧观。所挖的葑泥,一部分给乡党先贤苏东坡的苏堤,将其填高了二丈,拓宽了五丈三尺,两岸遍植杨柳,苏堤重新恢复了“六桥烟柳”的固有景色。另一部分淤泥,便另筑一堤,与苏堤并驾齐驱,从栖霞岭起,绕丁家山直至南山,杭人感激郡守对西湖山水百姓的一片厚爱,遂呼之为“杨公堤”。 诗文 《采桑子·西湖四咏》(当)厉声教 《春题湖上》(唐)白居易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宋代苏东坡曾写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宋代杨万里有诗云:“岸上湖中各自奇,山觞水酌两相宜,只言游舫浑如画,身在画中原不知”。 元朝时,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西湖形成

    西湖的形成原因,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大家广泛接受的是“泻湖”之说。 民国九年(1920年)科学家竺可桢考察西湖地形之后,在《科学》杂志第六卷第四期撰文《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中说:“西湖生成原因,可以断定是一个泻湖…一切沉积土尚未沉淀下来之时,杭州所在的地方还是一片汪洋,西湖也不过是钱塘江左边的一个小湾儿,后来钱塘江沉淀,慢慢的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泻湖。”

    名称由来

    苏轼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悉心研究西湖水利,探索畅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苏轼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之职,亲手制订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开杭州西湖状》的奏章。奏章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说明杭州城市已经整个地建立在西湖以东,西湖之名已经普遍流行了。

    内设机构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设有党政办公室、组织部(人社局)、宣传统战部、平安建设办公室、财政局、风景园林局、文物遗产局、湿地管理局、经济发展局、社会发展局、城市管理局、应急管理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机关党委(机关纪委、群工委)、团工委等机构。

    直属单位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直属单位有杭州市公安局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局、杭州市西湖街道办事处、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局(杭州市知识产权局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局、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综合行政执法队、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综合指挥保障中心、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财政国库支付中心(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社会经济调查队)、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连横纪念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钱江管理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花港管理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杭州植物园(杭州西湖园林科学研究院)、杭州动物园(杭州少年儿童公园、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动物疾病监测中心)、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西湖学研究院、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网宣中心)等。

    地铁

    温馨提醒:杭州地铁可以使用全国交通联合卡,支付宝、微信扫码请领取杭州地铁乘车码。支持各类闪付银行卡及云闪付APP。

    公交

    杭州站可乘坐7、K155、188、290路可到达西湖核心景点。 杭州东站可乘坐28、31、108路可到达西湖核心景点。 温馨提醒:杭州市区公交线路可以使用全国交通联合卡,支付宝扫码请领取杭州通支付宝公交乘车码,支持各类闪付银行卡及云闪付APP。

  2. 西子湖畔是指西湖的岸边,现在一般是杭州的美称。大多数人都是在西子湖畔游览着美丽的西湖,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有着很多美丽的故事,感人至深,许仙在西子湖畔遇到了美若天仙的白娘子,断桥鉴证了他们那一段感动天地的爱情,见证了西施与范蠡的痴缠,美丽的西湖总是有美女相伴。

  3. 2018年11月12日晚,浙大女生谭余敏曾约王同学11月13日一起在杭州城西银泰吃饭,可到了约定时间,王同学联系谭余敏,对方微信、电话均没有回应。2018年11月16日凌晨,杭州警方确认谭余敏在莲花峰山顶悬崖落坡下被发现,已无生命体征。2018年11月17日15时50分许,嫌疑人熊志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 ...

  4. 西湖十景,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境内,为西湖风景名胜区周围的十处建于南宋至清的特色景区,包括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西湖十景景点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西湖上,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 ...

  5. 近一段时间以来公安队伍中相继涌现出了90后最美铁警李博亚、“最美女交警李珊和铁臂哥惠淼等一大批被广大网民热捧的公安民警他们很平凡很普通但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刻或伸出双手送去温暖或挺身而出用鲜血甚至生命保护了人民群众利益生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 为更好地展示“最美警察”的风采,展现广大公安民警情系百姓,无论何时何地都真心诚意服务群众和生死攸关时刻,将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道德情操和职业精神,中央、首都新闻媒体和商业网站联合推出“最美警察”媒体推介活动这项由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京华时报、新京报和搜弧、新浪、腾讯、网易等媒体推介“最美警察”活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群众的热议。

  6.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交通协管员. 展开 2个同名词条. 2009年5月20日傍晚6时许的一场暴雨让这个惠州最美的女协警成名了她在暴雨中全身湿透指挥交通的一幕被市民拍摄下来传上了网并迅速被多个知名网站转载。. 这个刚从大学日语专业毕业的22岁惠州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