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Yahoo字典
    • 1. sincere; honest; candid
    • 2. a Chinese family name

    Powered by Dr.eye

  2. 2021年2月10日 · 牛,粵音讀「ngau4」[讀音],是有一對角的反芻動物,屬哺乳類。 牪 ,粵音讀「jin6」[ 讀音 ],與「現」同音,有牛相伴的意思。 (上牛下牛),粵音讀「gwai2」,與「鬼」同音,解作牛,或牛聲。

  3. 2020年6月25日 · 他指出,網上很多資料稱「糉」收錄於東漢的《說文解字》,其實是錯的,此字出現於北宋時整理的《說文解字新附》:「糉,蘆葉裹米也。 从米㚇聲。 」「糉」早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已有記載,有種食物叫「角黍」,又叫「糉」。 「粽」字估計最早出現於魏晉南北朝,最遲在唐宋之間。 北宋《玉篇》、《廣韻》都有收錄「粽」, 為「糉」的俗體字。 後來的《集韻》及《類篇》,亦把「粽」當作「糉」的異體字。 由此可見,「粽」字在宋朝已經很流行。 「糭」 「糉」和「粽」都是形聲字,右邊的「㚇」、「宗」都是聲旁,至於有四點的「糭」,洪若震指出是錯的,他說,此字在古籍中極少出現;「糭」右邊加了四點的部件根本不成字。 為何「糉」會多了四點?

  4. 2022年2月3日 · 虤,粵音讀顏(ngaan4) [讀音]。 「虤」字從兩虎,古文寫法一正一反,像兩隻老虎糾纏搏鬥,搏鬥帶有怒氣,《說文解字》中,「虤」字為「虎怒」,即老虎發惡。

  5. 2021年5月25日 · 廣東話中的「焫㷫」意指燃點火種後有火在燃燒,後來引伸到火在燃燒時火種由一個體傳到另一個體。 翳焗 [音檔] 香港的夏天又熱又濕,天氣經常好「翳焗」。 翳(ngai3,粵音:縊) ,《廣韻》說到:「隱也,蔽也。 」指因遮蓋而使空氣不流通;焗是一種煮食方法,指將食物放於密閉空間,用熱力燜熟。 翳焗形容天氣有多熱,沒有風而且空氣不流通,好像凝滯在一個地方,人們困在一個猶如焗爐般的環境。 文:何芍盈. 更多妙趣中文: 「稀溜溜」定「稀零零」? 中文系講師教「水Dell Dell」、「杰撻撻」正字【附音檔】 熱門HOTPICK:link.mingpao.com/67005.htm. 相關字詞﹕ 廣東話 㷫烚烚 熱門HOTPICK 焫着 焫㷫 翳焗 天氣炎熱 夏天 熱辣辣 粵語妙趣多 編輯推介.

  6. 2023年12月2日 ·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今天(2日)發布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的主標識,以「龘」(音「踏」)字為主的視覺符號,晚會主題則為「龍行龘龘,欣欣家國」。 據《康熙字典》記載,「龘」出自第一部楷書字典《玉篇》,「龍行龘龘」形容龍騰飛的樣子,昂揚而熱烈。 央視公布後,網民紛紛討論「龘」字讀音為何,更登上微博熱搜。 央視龍年春晚主標識整體設計以中國傳統篆刻藝術中極具特色的「國朝官印」字體——九疊篆為靈感來源,莊重平衡、中正勻稱,彰顯出大氣雄健的文化氣象。 主標識由中國探月工程、中國行星探測工程標識的設計者顧永江設計,在傳統書法的基礎上,揉合現代氣息,金屬質感的色彩光澤讓「龘」字的造型酷似一枚晶片,從古老漢字到現代科技,龍年春晚主標識連接古今、融通未來。 (央視) 相關字詞﹕ 央視 春晚 編輯推介.

  7. 2023年5月7日 · 紅耳鵯是香港常見的雀鳥,漁護署「B仔自然教室」facebook專頁近日介紹4種香港可見鵯屬雀鳥(Bulbuls)——紅耳鵯、栗背短腳鵯、綠翅短腳鵯和白頭鵯。 鵯類多以小群出沒,食物主要是果實、種子和昆蟲,在市區公園、灌叢、林地和濕地均可發現牠們蹤影。 香港可見鵯屬雀鳥. ‧紅耳鵯: 有高聳的黑色冠羽,臉上有紅白色斑,容易辨認,未成年鳥臉上沒有紅斑。 紅耳鵯為廣泛分佈、香港常見的留鳥。 ‧栗背短腳鵯: 黑色頭頂,頭部略具冠羽;上體呈褐色,喉部和下體純白。 廣泛分佈於香港的樹林。 ‧綠翅短腳鵯: 有蓬鬆的短冠羽,頭部褐色,上體橄欖色,下體淡褐色。 綠翅短腳鵯是較為少見的留鳥,過往紀錄地點有大埔滘、梧桐寨等。 ‧白頭鵯(又稱白頭翁): 頭部黑色,頭後白色且耳羽有白色斑,全身大致呈橄欖綠。

  8. 2021年3月22日 · 「稀溜溜」多用於形容粥或湯很稀,溜的潮州話讀音為laau3 [音檔],本港口語受影響讀得較高音,讀音為laau1(粵音:撈) [音檔],一般會讀成「稀撈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