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7日 · 18. 人民力量副主席譚得志快必昨日9月6日被警察國安處上門拘捕警方指快必涉嫌違反刑事罪行條例第10條發表煽動文字。 「煽動罪泛指現時刑事罪行條例第9條及第10條回歸後久未引用直至今年被警方先後引用拘捕中西區區議會主席鄭麗琼及譚得志。 有意見指出,「煽動罪」的涵蓋範圍過於廣泛含糊,容易造成以言入罪、批評政府即違法等的情況,有可能不符《香港人權法案》。 其中被視為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的「愛將」、香港政策研究所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陳澤銘,4年前曾撰文指出,「煽動罪」存在眾多不明朗因素,更引述部分法律專家,質疑條例部分內容或已「失效」。

  2. 2020年9月9日 · 人民力量副主席譚得志快必周日9月6日被捕並被控以刑事罪行條例第10條(1b),發表煽動文字的罪行且不得保釋據控方文件譚得志被指涉及煽動的罪證」,包括多個示威口號721唔見人」、「黑警死全家」、「五大訴求缺一不可

  3. 2020年9月10日 · 煽動. 人民力量副主席譚得志快必周日9月6日被捕並被控以刑事罪行條例第10條 (1b)發表煽動文字罪並不得保釋還押荔枝角收押所今晚數十人前往荔枝角收押所舉行聲援快必行動部分人高叫撐快必撑到底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等口號。 多名警員於現場戒備及攝錄,又警告在場人士參與非法集結及或違反限聚令,其後拉起封鎖線向青山道方向推進。 警員接著於青山道近時運中心外再次拉起封鎖線及截查十多人包括身穿記者背心人士,在場的社民連梁國雄及曾健成亦被截查,其後部分人士包括梁國雄被發限聚令告票警員其後再次於青山道推動驅散,截查最少7人。 青山道至通州西街一段馬路一度封閉,兩名老婦於截查過後被警員帶上警車。

  4. 2020年9月11日 · 日前人民力量副主席譚得志快必被捕昨晚10日數十人前往荔枝角收押所舉行聲援快必行動其間多名警員於現場戒備及攝錄警員拉起封鎖線及截查10多人包括身穿記者背心人士當時2名老婦及1名女子被指不合作他們與另外10多人被警截查約兩小時其後被票控後獲放行譚得志被捕數十人荔枝角收押所外聲援快必 警封鎖截查票控. 限聚令. 譚得志. 警務處. 昨日(10日)晚上約8時,警方指荔枝角收押所附近的長沙灣青山道近甘泉街有群眾聚集,他們涉嫌違反《預防及控制疾病 (禁止羣組聚集)規例》(第599G章)。 警方遂向14男9女(年齡介乎21至75歲)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 警方提醒市民,在疫情嚴峻時期,任何羣組聚集均有可能增加病毒擴散的風險,呼籲市民不要參與任何未經批准集結及受禁的羣組聚集。

  5. 2020年9月6日 · 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向傳媒簡報期間提到譚得志是因刑事罪行條例第10條涉嫌發表煽動文字被捕原因有二發表煽動性言論引起對政府的憎惡和藐視發表文字引起民間的不滿。 至於為何是由國安處執法,李桂華解釋,一開始確是循國安法調查,審視對方有否分裂國家的行為,但經過調查及徵詢律政司意見後,認為以《刑事罪行條例》第10條作拘捕較合適。 《刑事罪行條例》第10條列明,任何人—— (a) 作出、企圖作出、準備作出或與任何人串謀作出具煽動意圖的作為;或. (b) 發表煽動文字;或. (c) 刊印、發布、出售、要約出售、分發、展示或複製煽動刊物;或. (d) 輸入煽動刊物(其本人無理由相信該刊物屬煽動刊物則除外),

  6. 2020年9月6日 · 警察國家安全處今日9月6日上門拘捕人民力量副主席譚得志指他涉嫌違反刑事罪行條例第10條發表煽動文字煽動罪是六七暴動後的產物回歸後久未動用直至今年3月拘捕中西區區議會主席鄭麗琼才首次使用有關法例的條款和門檻問題引發議論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認為單單批評政府無能或處事不當較難達致犯罪門檻不過一如藐視法庭罪倘若相關用詞較極端並屬於持續詛咒或達致犯罪門檻。 港大法律學院公法講座教授、名譽大律師陳文敏則表示,根據過去判例,法庭為免因罪行門檻太低而縮窄言論自由,會有較嚴謹準則,當相關文字帶有宣揚暴力或意圖鼓吹暴力元素才能定罪。 陳文敏則指,條例是針對當時有共產黨成員在香港宣示文革和散布消息,形容是次引用拘捕譚得志有點諷刺。 (鄧倩瑩攝/資料圖片)

  7. 2020年9月7日 · 人民力量副主席快必譚得志昨日6日被警方國安處人員上門拘捕他被指涉於今年6月底至8月期間於不同地區擺設29次街站以大聲公廣播及在社交平台直播發表引起憎惡及藐視政府引起民間之間不滿的字眼警方徵詢律政司意見後刑事罪行條例第10條發表煽動文字作拘捕。 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指,條文字眼含糊,可寬鬆演繹,以「引起居民之間不滿或叛離」來看,不同政見人士時有激烈言論,容易中招,而其法律清晰度亦難符合人權保障要求。 條文中有提及「引起憎恨及藐視政府」,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解釋,「製造仇恨」與批評政府的力度直接關係,例如「黑警死全家」的言論必然屬製造仇恨,但要求林鄭下台就未必。 他認為,憎恨的構成包括不同言行,不可能用文字一一分析所有情況,但其概念一般人都能理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