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国传统节日. 展开 19个同名词条. 收藏. 查看 我的收藏. 0有用+1. 春节(Spring Festival),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 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66],从腊八或小年开始,到元宵节,都叫过年 [113]。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人们会在年初之际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这种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各种庆祝活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春节 [1] [67]。 “春节”一词开始使用是在辛亥革命以后 [69] [112]。 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2. 民间节日习俗. 收藏. 0. 端午节,是集 拜神祭祖 、 祈福 辟邪 、 欢庆 娱乐 和 饮食 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习俗主要有划龙舟、 祭龙 、 采草药 、赶药市、挂艾草与菖蒲、 打午时水 、洗草药水、贴 午时符 、 拜神祭祖 、 浸龙舟水 、吃 龙舟饭 、食 粽子 、 薰苍术 、放纸鸢、拴 五色丝线 、 佩香囊 等等。 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 社会生活 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1-2] [138] [158]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 苍龙七宿 飞升至正南中央,正如《 易经 》九五爻:“ 飞龙在天 ”。

  3. 十二花神是 中国民间传说 , 农历二月 十二是百花的生日,人们称之为 花朝节 ,因此中国民间便有一个 花朝 之庆。 花朝节 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 花神节 ”、“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 传统节日 ,流行于 华北 、华东、中南等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 姑娘们 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 赏红 ”。 随着季节时令的替换,百花也以各种不同的容颜缤纷了大地。 百花的玉容笑貌,为人们的生活平添了无数浪漫情趣。 爱花惜花之人,自然也为百花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 因此,在中国,百花各有其司花之神,也各拥有一段美丽的故事,而历代文人墨客玩味和吟咏百花,弄出许多趣闻轶事来,从而造就出十二个月的花神来。

  4. 经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 回归年 ,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十四个节气对于后世历书制作影响很大,它是中国传统气象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名录。 [5-6] [9] [34] [86] 中文名. 二十四节气. 外文名. 24 solar terms. 起源年代. 上古时代. 原始历法. 干支历. 划分依据. 斗转星移 ,圭表测影, 太阳黄经. 反 映. 时候 、 气候 、 物候 等三候变化. 起 源. 观象授时 、干支历法、 农耕文化. 发展演变.

  5. 中国传统节日. 10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是中国 春节 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36]。 以 古代历法 而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说文解字》记载:“元,为始;宵,为夜。 ” [27],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名之为“元宵节” [38];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75]。 宋代以前,元宵节多称“元夜”、“元夕”、“上元”,而宋代以后的文献则多见“元宵”一词。 [37] 元宵节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关于它的起源说法很多,较有影响的是,源于 汉武帝 在正月上辛日燃灯祭祀太一神 [29]。 所以,如果从 西汉 时期算起,它在中国已经绵延存在了两千多年。

  6. 中国四大 传统节日 之一. 流行地区. 中国 及 汉字文化圈 诸国. 节日起源. 天象崇拜, 龙图腾 祭祀. 节日活动. 扒龙船 、 放纸鸢 、挂 艾草 菖蒲 等.

  7. 中文名. 商四羊青铜方尊. 外文名. Shang Siyang Bronze Square Zun. 馆藏地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 出土时间. 1938年. 所属年代. 商代晚期. 类 别. 青铜器. 出土地点. 炭河里遗址. 别 名. 四羊方尊、商四羊方尊. 目录. 1 大事记. 2 文物特征. 3 流传历史. 发掘出土. 消失踪影. 重获新生. 4 出土环境. 5 制作技术. 6 文物鉴赏. 7 文化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