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題型分析. 一.「數據模式」 vs. 「 數據特徵」 「模式」題的數據有一定的邏輯規律,同學指出數據的特徵 (如升跌、傾向)之餘,要理解數據表現的邏輯、與受眾的關係。 以同性婚姻的議題為例,有數據或可見有信仰者尤其是基督教徒對此的立場較保守、教育程度較高者態度較開放。 若同學只點出數據突出之處、升跌等,只屬「特徵」。 二.「是否同意」vs. 「多大程度上同意」 有同學視它們為同一種問題。 前者的答題立場只可完全同意∕不同意,容讓相反觀點的程度很低;後者屬部分同意,不得不承認反方的一些觀點。

  2. 2020年10月27日 · 第1段. 火車來了,噹噹噹噹噹──。 第2段. 父親正在拔草,右手抓住草梗最底下一截,噗一聲,草根與碎土隨着手勢離地而起;緊湊的噗噗噗,顯然父親心裏發急,播下已兩個月的稻秧,長不到他的膝蓋高,分明肥水流進了草肚子裏。 第3段. 坐在田埂上,我聽到父親的喘息,縱使相隔一百棵秧子,我想像得到「噗」一聲之後父親鼻中會噓出一股氣,壠邊咬着母親奶頭長大的娃兒,近乎天生成的都有這般領悟力,不曾誰提示過。 我吃的是土裏長出來的稻米,我知道在稻穀一粒粒成形之前,田中人是如何輕重緩急的呼吸。 …… 尾段. 兒子伸手要拔路邊的長草,妻喝止了他,髒髒,你看,弄髒髒了爸爸打你。

  3. 2022年1月18日 · 今期列出不同年份試題中所用的指定文言篇章例子,並分析以範文入文的技巧和利弊。 文:唐敖男 香港中文大學環球商業學系三年級生、2019年中文科全卷5** 圖:SvetaZi@iStockphoto.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051期] 更多教育. 星級作文:貧富之別. 【明報專訊】 2021年卷二第三題 你同意「富足的物質條件有利孩子成長。 」嗎? 試闡述你的看法。 【公開試範例】 譚茗譯 /... 詳情. 星級作文:富養非必要 匱乏練鬥志.

  4. 2020年1月17日 · 散句則靈活得多,句不限,字數不限,即所謂「形散神不散」。 句子駢散交錯,工整之餘亦有靈活變化,讀來自成一格,韓愈、柳宗元等大作家都善用這種手法。

  5. 2021年6月11日 · 具體方法是從某一種感官的角度描寫另一種感官。 例一: 他的怒罵聲如冰冷銳利的箭般抵住我的鼻尖。 分析: 怒罵聲原是聽覺描寫,此句中作者通過比喻,以觸覺寫聲音,令聲音似乎有鋒芒。 例二: 我住的社區是一個寧靜、舒適的地方,跟尖沙嘴、中環這些鬧市簡直是天淵之別,鮮有的跑車聲便能讓住在這裏的居民震耳欲聾,像在吃着軟綿綿的蛋糕時忽然咬到硬硬的核子似的。 分析: 寧靜、震耳欲聾是聽覺描寫,此處作者先將此比喻為吃蛋糕的情景,然後再以觸覺比喻聲音。 這也是不少文學作品常用的寫作手法: (1)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嗅覺】,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聽覺】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分析:清香如歌聲,隱隱約約,似有還無。 (2) 「光與影【視覺】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聽覺】。

  6. 2014年11月28日 · 什麼是取材? 有了好的立意,就要選擇恰當的材料。 良好的取材,多能從日常生活出發,再延伸境界,達到昇華作用。 比如說,記事,夠深刻的話,必能帶出一些關於人生、社會的啟示和感悟;甚至推己及人,發揮同理心,誠盼人人如此,社會便能返璞歸真。 細心審題,可確立取材的範圍,讓選取材料不偏離題旨。 例如: ?人物:用什麼人稱入文? 說自己的事還是別人的事? 是個人還是團體? ?時間:早? 午? 晚? 過去還是將來? 是一段時間還是一瞬間? ?地點:什麼地方? 書店不同圖書館,電車不同地鐵。 ?事件:一件事,還是兩三件? 舉正面事件還是負面事件? 有了材料之後,哪部分詳寫?

  7. 2017年10月6日 · 上下文義互相闡發,互相補充,即互文見義。使用這種手法,能夠避免字詞在文章中重複出現,使文句更見精煉簡潔。例如「去國懷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