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邵素雲是 邵逸夫 與髮妻 黃美珍 的次女。 哥哥邵維銘、姐姐邵素雯及弟弟邵維鍾。 [1] . 邵逸夫的髮妻叫黃美珍,比他大六歲。 1926年,邵逸夫跟其三哥到新加坡打理電影業務,在當地一戲院門外邂逅黃美珍,並對她一見傾心。 但令邵逸夫感到不安的是,黃美珍是南洋富商餘東璇的女友,而餘東璇又對邵氏有恩。 隨着感情的與日俱增,黃美珍開始參與邵氏機構的內部事務,積極地出謀劃策。 終於有一天,邵逸夫鼓起勇氣親自來到餘府,向餘東璇傾吐了他和黃美珍相愛的事。 餘東璇聽罷,笑説:“你們的事我早有察覺,君子成人之美,老弟既然和美珍真心相愛,就不用顧忌這麼多。 ”1937年,邵逸夫與黃美珍在新加坡舉行了熱烈而隆重的婚禮。 那天,餘東璇還送來了50萬元的大禮表示祝賀。

  2. 兩人育有兩子兩女,長子邵維銘、次女邵素雯、三女邵素雲及邵維鐘。這段婚姻維持了整... 邵素雯 邵素雯是邵逸夫與髮妻黃美珍的長女。哥哥邵維銘、妹妹邵素雲及弟弟邵維鐘。..... 兩人育有兩子兩女,長子邵維銘、次女邵素雯、三女邵素雲及邵維鐘。

  3. 《中時新聞網》前身為《中時電子報》,於1995年創立,是全台第一家且歷史最悠久的網路媒體,開啟新聞數位時代。近來以最具影響力的政治新聞 ...

  4. 邵素云是 邵逸夫 与发妻 黄美珍 的次女。 哥哥邵维铭、姐姐邵素雯及弟弟邵维钟。 [1] 中文名. 邵素云. 性 别. 女. 邵逸夫的发妻叫黄美珍,比他大六岁。 1926年, 邵逸夫 跟其三哥到新加坡打理电影业务,在当地一戏院门外邂逅黄美珍,并对她一见倾心。 但令邵逸夫感到不安的是,黄美珍是南洋富商余东璇的女友,而余东璇又对邵氏有恩。 随着感情的与日俱增,黄美珍开始参与邵氏机构的内部事务,积极地出谋划策。 终于有一天,邵逸夫鼓起勇气亲自来到余府,向余东璇倾吐了他和黄美珍相爱的事。 余东璇听罢,笑说:“你们的事我早有察觉,君子成人之美,老弟既然和美珍真心相爱,就不用顾忌这么多。 ”1937年,邵逸夫与黄美珍在新加坡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婚礼。 那天,余东璇还送来了50万元的大礼表示祝贺。

    • 早年經歷
    • 投入電影事業
    • 轉戰至電視行業
    • 晚年生活
    • 逝世
    • 社會公職及慈善活動
    • 個人生活
    • 疑問與爭議
    • 職業
    • 所獲榮譽

    邵逸夫據稱1907年11月19日(農曆丁未年十月十四日)出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鎮海縣莊市朱家橋老邵村(今寧波市鎮海區莊市朱家橋邵家村)一個富商家庭。 邵氏世代以商為業。其父邵行銀與當時成千上萬的寧波人一樣,於19世紀末前往日趨繁華的上海「淘金」,並於1901年設立一家頗具規模的「錦泰昌」顏料號。邵行銀不僅經營有方,生意紅火,而且同情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在當時的上海工商界頗為活躍。1921年他病逝上海時,康有為、虞洽卿及曾任蘇浙總督的盧永祥、民國元老譚延闓等晚清與民國風雲人物紛紛為其題辭致哀。 邵行銀育有5男3女。邵逸夫排行第六,故舊上海時代人稱「邵老六」,到香港後尊稱「六叔」、又被稱為「老六」。他早年就讀於家鄉莊市葉氏中興學校,與包玉剛、包從興、趙安中等為前後屆同學,後赴上海就學於在美國人...

    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隨即向當年另一對手電懋挖角,成功招攬以林黛為首的多位影星過檔邵氏。邵氏兄弟創業作是林黛主演的黃梅調電影——《貂蟬》,結果票房不俗,亦成為李翰祥導演的成名作。這套電影更在第五屆亞洲影展上囊括五大獎項,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等。其後拍攝的黃梅調電影,例如《江山美人》等等。其中《梁山伯與祝英台》更在香港、台灣兩地屢創賣座紀錄。 邵逸夫亦著力發掘新人,例如在1959年參與籌辦香港小姐,在1962年,邵逸夫開辦南國電影訓練班,又提拔了張徹當製作主任。張徹是編劇,實得益於邵逸夫作師父,才全面認識電影和導演工作:62。而1966年邵氏胡金銓的《大醉俠》,其後拍攝的《獨臂刀》、《天下第一拳》等都廣受歡迎,在西方世界亦具深遠的影響力,例如《標殺令》系列就參考了...

    回溯至1965年,當時從事電影事業的邵逸夫,亦加入當時的新興行業 ~ 電視業 行列,時年 58歲 的邵逸夫,聯同 55歲 的利孝和、35歲 的余經緯,以及英美投資基金等人以「香港電視集團」投得香港的免費電視牌照,無綫電視於1967年11月19日(當天正是開台後為邵逸夫爵士的60歲大壽)在香港九龍塘廣播道77號的總台正式啟播,並由最大股東利孝和為主席,邵逸夫則出任常務董事。1980年,主席 利孝和 病逝後,英美資金又不願派人入主無綫,邵遂增持無綫股權成為最大股權,同年出任無綫電視(TVB)董事局行政主席兼委員會主席,擔任無綫的行政主席 31年,直至2011年 (104歲) 轉任非執行主席,邵爵士其後於2012年(105歲)時正式退休,同年並獲無綫電視授予 榮譽主席 名銜。 2010年台灣智慧型...

    邵逸夫曾擔任華僑永亨銀行獨立非執行董事(1973年-2001年3月29日)及上海商業銀行董事(1980年8月13日-2001年9月29日)。 2003年邵逸夫的邵氏兄弟宣佈斥1.8億美元,重新在將軍澳興建邵氏影城,在2006年局部落成,於2009年全面啟用,太太方逸華曾表示,啟用之後邵氏會再拍攝電影。 而邵逸夫如何處理無綫的股權,亦一向惹人關注。在邵逸夫售出「電視企業」的時候,就已經有傳媒指邵逸夫有意將無綫賣盤。至2006年7月25日,邵逸夫抱恙入院。三日後,無綫大股東邵氏兄弟宣佈,正洽售無綫或邵氏的股權,引起社會廻響 ,媒體相繼猜測無綫可能易主,報道指不同投資者都有意收購。但邵逸夫康復後,邵氏於11月28日己宣佈暫停洽售。雖然,邵氏自此再未有表明售股意向,但里昂証券指無綫電視已經成為私募基...

    2014年1月7日上午6時55分,邵逸夫於嘉樹路清水灣大廈家中在家人陪伴下自然死亡,據稱終年106歲,其葬禮只供家人出席。而香港無綫電視發表聲明,表示雖然知道終會有這件事(六叔邵逸夫爵士離世),但不會因此減少公司的傷痛和失落,無綫電視所有人員都會懷念邵逸夫,並向邵逸夫的夫人方逸華及家人,致以深切慰問。邵逸夫的喪禮於2014年1月10日在香港殯儀館舉行,隨後遺體被運往香港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邵逸夫逝世得到政府、演藝界和歐美各大媒體等多方哀悼。台灣報紙探討邵長壽原因之一是,每晚都有家人燉半隻雞煲湯吃即養生,連吃20年,不是即食炸雞。

    邵逸夫於1975年邵逸夫成立香港邵氏基金,屢屢大額捐贈予世界各地的教育、醫療或其他福利事業。在2008年,邵逸夫就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中華慈善獎終身榮譽獎」,以讚揚他長期致力於慈善事業的精神。 在1980年代,邵逸夫就已經捐出1.1億港元為香港中文大學興建逸夫書院,現時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都有邵逸夫資助的建築。醫療方面,在1972年成為香港紅十字會會長,贊助該會的工作。邵逸夫1998年卸任會長之後,仍然擔任該會的副贊助人(主贊助人為香港政府)。另外,邵逸夫亦曾於1977年10月4日出資600萬助政府興建香港藝術中心,更同時倡辦香港藝術節。 自1985年開始,邵逸夫在中國內地持續捐資辦學,迄今贈款金額近47.5億港元,建設各類項目6013個。...

    家人

    邵逸夫的父親邵行銀是舊上海有名的錦泰昌顏料公司的老闆,經營飄染、財務等多種生意。在1910年設立了一家頗具規模的「錦泰昌」顏料號,不僅經營有方,生意紅火,而且同情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在當時的上海工商界頗為活躍。 邵逸夫還在上中學時,上海劇院「笑舞台」的老闆因無力還債,惟把「笑舞台」「斷當」,邵玉軒遂派當律師的長子邵醉翁接收該劇院。 1923年,邵家已趨敗落,所有家業中只剩下一幢房子和「笑舞台」一家劇院。邵氏兄弟毅然賣掉房子,舉家搬進「笑舞台。邵家四兄弟仁傑、仁棣、仁枚、仁楞都沒有繼承父業,全部投身娛樂圈,並棄本名而改別號依次為醉翁、邨人、山客、逸夫。四兄弟別號均為大哥所起。邵醉翁自己是製片人兼導演,妻子陳玉梅領銜主演,老二邵邨人做編劇,老三邵山客主管發行,剛剛中學畢業的邵逸夫在片場中覓一個「夥計」之職。長兄邵醉翁由買賣電影片子到放電影,到後來獨樹一幟,成立「天一影片公司」,開始自己拍電影。邵氏兄弟下決心買來一部電影攝影機,1925年出品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該劇原是邵醉翁編導的一部話劇。 邵逸夫的髮妻為黃美珍(1902年-1987年)小姐,比邵逸夫年長5歲,二人於...

    英文名的由來

    邵逸夫英文名「Run Run」的由來亦有不同版本。坊間一直認為邵逸夫當年在南洋打拼,經常抱著菲林奔走於各大戲院,故取此名,有跑腿的意思;但有指這傳聞只是周潤發吹水玩笑,並不真確。 根據黃霑的《數風雲人物》引述邵逸夫的解釋,他的英文名其實是利用其表字「仁楞」的上海話發音來拼成。

    出生月日的疑問

    邵逸夫生日歷來是各方爭議話題,眾說紛紜。邵逸夫身邊工作人員、多年老友、各大報紙都有不同說法,甚至刊登專文「破解」邵逸夫真實生日日期。邵逸夫出生年代確切無疑,為1907年,即大清光緒三十三年,而生日則應在10月、11月間,有多種說法和猜測,包括「10月4日」、「10月14日」、「11月19日」、「11月23日」等。 為避免爭議和不準確訊息,一些大報媒體如BBC、《金融時報》、《每日郵報》、《華爾街日報》,在發布邵逸夫訃告時並未如普通訃告般列出逝者具體生辰,而是只提及邵氏1907年出生,並側重敘述邵氏傳奇人生和影視功績。美國《彭博新聞社》僅提及邵逸夫生於11月。

    人物爭議

    1970年代,西方的性解放運動興起,當時邵逸夫的邵氏電影也拍攝了不少艷情片,結果備受非議,甚至有文化工作者發表公開信,批評邵逸夫。然而時而至今,不少邵氏艷情片都被形容為經典之作,例如《愛奴》、《金瓶雙艷》等。而在邵氏電影最風光的年代,邵逸夫謝絕其合作夥伴鄒文懷之「分紅制」建議,讓他錯過了李小龍和許冠文、許冠傑兄弟等知名影星的合作機會。其時,藉藉無名的李小龍曾向邵逸夫毛遂自薦,以1萬美元每部電影的片酬開價,惜邵逸夫認為李小龍自大狂妄,大肆將片酬壓低至2500美元一部,最終李小龍改投邵氏的競爭對手——鄒文懷旗下的嘉禾電影,令邵氏錯過香港電影史上最具票房號召力的超級影星。邵逸夫亦坦誠自己只是一個生意人,在生意經營上,與其他對賺蝕錙銖必較的香港企業家別無差樣。 在經營方面,邵逸夫被指事事親力親為,喜歡掌控一切。邵逸夫被指責在打造無綫電視的策略上,建立一家獨大之地位,再利用博弈論及慣性收視之優勢,將亞洲電視等主要對手各種成功地方照跟或抄襲,以鞏固其媒體王國的不敗地位,壟斷市場。

    1972年-1998年,香港紅十字會會長
    1973年-2001年,華僑永亨銀行獨立非執行董事
    1974年-1988年,香港藝術節主席
    1977年-1992年,香港中文大學校董

    慈善

    1. 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華慈善獎終身榮譽獎」

    勳章

    1. 1974年,大英帝國司令勳章 2. 1977年,下級勳位爵士 3. 1982年,皇后勳章(紅十字會) 4. 1989年,比利時皇冠勳章,司令勳章 5. 1991年,法國榮譽軍團勳章,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 6. 1998年,大紫荊勳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影視

    1. 1983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2. 1993年,萬寶龍藝術贊助大獎 3. 2006年11月24日,亞太影展終身成就獎 4. 2007年,香港電影金像獎世紀影壇成就大獎 5. 2013年,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BAFTA)「特別貢獻獎」並致敬 6. 2014年,第86屆奧斯卡致敬邵逸夫 7. 2014年4月,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向邵逸夫致敬

  5. 2022年4月6日 · Runme Shaw. Runme Shaw was married to Peggy, and had two sons (Vee King and Vee Fong) and four daughters (Doris, Vivien, Nora and Sylvia).

  6. 邵素雲 簡介: 邵素雲(Shao,Suyun), 女 , 年齡未知 , 遼寧盤錦市法輪功學員。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二日下午,邵素雲被創新派出所警察綁架。 迫害類型: 綁架/劫持; 迫害事實相關報道: 2012年遼寧盤錦市法輪功學員被迫害案例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