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0月8日 · 各式各樣的微整形宣傳廣告,您能分辨真假嗎?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針對一般民眾最常問的有關「微整形」的問題,做一個整理,希望能導正大家一些觀念,不要再被誇大不實的廣告所誤導。 一、微整形是什麼?包含那些東西?我是否適合微整形?

  2. 2021年8月30日 · 在2020東京奧運拿下女子59公斤舉重金牌的婞淳,亮眼的成績背後,跟著她一起訓練、幫助她找回最好狀態的物理治療師周詣倫,更是她奪金之路不可或缺的推手之一。

    • 郭晉安再被指整容1
    • 郭晉安再被指整容2
    • 郭晉安再被指整容3
    • 郭晉安再被指整容4
  3. 2017年7月11日 · 根據《新華網》,英國專家Joan Freeman從1974年追蹤了210位數學、藝術等領域有潛質的兒童,發現他們的優秀表現很少能撐到成年,210位兒童中長大後達到「成功」標準者僅僅6人!. Freeman認為,那些有潛質的兒童自小人另眼相待,背負太多壓力,容易與同 ...

  4. 2019年9月24日 · 個案常常告訴我:「我感覺不重視」、「我感覺很不公平」、「我感覺生活一團混亂」、「我感覺不愛」。 但是,如果你仔細讀這些句子,會發現這些都不是「情緒」,而是「想法」。

    • 爭執時,為對方拉張椅子(椅子數目:兩張)
    • 矛盾時,為自己拉張椅子(椅子數目:三張)
    • 過不去時,為過去拉張椅子(椅子數目:三張)

    多年前我認識一位長者,他說,如果你惹對方生氣,有一個好妙招,可以增加自己被原諒的機率。 這個方法很簡單,就是在你和對方碰面、要和對方道歉之前,先拉一張椅子,想像那個被你得罪的人坐在椅子上面,然後很細緻的想過你得罪他的過程,接著做到那張椅子上,想像他的心情,甚至可以學他的口吻,把一些他想罵的話、他想講的事情都講出來(換句話說,你就是坐在那張椅子上面,罵對面的空氣,想像著空氣的位置站著就是你自己)。 當衝突產生的時候,往往想要維護自己的立場,而忽略了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兩個人都各說各話,當然很難會有一個和平的共識點。如果你是得罪對方的那個人,或者是你在溝通的時候,往往是比較大聲、比較強勢,對方總是說你「不懂他的感覺」的人,那麼這樣的練習,可以協助你先進入他的角色,感覺他的感覺。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

    這是我在工作坊的時候經常練習的方法,當你內在有兩個聲音正在矛盾和糾結的時候,你可以試著先幫兩個聲音取一個名字,例如,其中一個可以是「阿勇」(指的是不在意別人的想法,勇敢做的自己),另外一個可以是「阿柔」(指的是溫柔體貼,會顧慮到別人感受的自己)。 你可以拿兩張椅子,想想這兩張椅子上面各自坐著阿勇和阿柔,他們兩個吵一個架、或者說說自己內心的聲音。發言的時候,記得要輪流讓他們說說話。具體的做法如下: 先坐到聲音比較小的人的位置(例如阿柔),想想他內心的感受、享受的話,並且用他的方式把這段話說出來。再坐到聲音比較大的人的位置(例如阿勇),這樣感覺他內心的感受,並且把他的想法說出來。反覆幾次之後,坐回你自己原本的位置,為剛剛這一個過程,下一個註解,或者說說你的看法。

    有時候過不去的並不是內在的那個自己在拉扯,而是有一部分的自己被遺留在過去,但現在卻又不得不往前。 同樣的,你也可以為過去的自己拉一張椅子。不過,為了使的想像的流程能夠順利進行,你可以先坐在「現在的自己」的椅子上,嘗試和過去的自己說話。例如這樣: 現在的自己:「我好想回到你那個時候,那時⋯⋯」 過去的自己:「哈囉,現在的 xxx,我覺得⋯⋯」 (移動到「過去的自己」那張椅子上,試著跟現在的自己說說話。想像一下,那時的自己會想跟現在的自己說些什麼?) 其實,不論椅子上坐的是誰,都是你內在聲音的投射。而這樣的對話,就是一種「讓不同的自己被聽見」的過程。心裡糾結時,幫自己拉張椅子,或許你就有機會遇見,各個自我的碎片,溫柔和解的樣子。 (本文經合作夥伴 愛心理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

  5. 談起傳統學校教育,郭駿武認為過去傳統教育被認為優勢的種種條件,其實正在褪色。 教師在知識上的專業角色,在資訊開放流通的年代,顯得越來越蒼白無力 。

  6. 2019年3月28日 · 近期藍綠兩黨對於2020總統人選炒得火熱,根據綠黨3月26日公布的最新民調,有18.5%支持韓國瑜、15.9%支持蔡英文、10.2%支持賴清德、8.6%支持柯文哲,柯笑回:「差不多啊,差不多邊緣化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