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陳淑樺1983年專輯《口琴的故事》中非第一主打歌,卻意外出現走紅,算是八O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秋天情歌」,心酸的詞意:「強忍淚,頻回首,捨不得,又奈何~」成為民歌手葉佳修後期最知名的代表作品。

  2. 根據倩君的《情感的實踐》,流行曲有著「自我呼喚」 的力量,故流行曲實反映了不斷轉變的社會文化及大眾意識,同樣流行曲所表達的信息、情感與意識都直接地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和思想。 流行曲意識表現的元素有四,分別是歌詞、 旋律、人聲的感染及歌手形象特質,然其包含甚廣,篇幅有限,故本論文會從歌詞及其歌手配合的形象的兩方面作主導來探討從八十年代至現在香港男女性別角色的轉變。 流行曲的受眾以青少年為主,青少年最關注的就是愛情。 故主流情歌自然成為一種銷量的保證。 在流行曲中,十之八九都是情歌。 愛情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不論在現實還是憧憬中,絕大部份的人都是要求被愛或愛的感覺,收聽情歌正好滿足這方面的需要,情歌容易受落是可以理解的。

  3. by馬世芳. 我的母親陶曉清是資深廣播人,打從一九七0年代便是美國權威音樂雜誌《滾石》( Rolling Stone)的訂戶。 父母臥室的床頭和地上,常常攤著他們讀到一半的書。 父親亮軒那邊是雜文、小說、古籍;母親這邊,枕頭底下便經常壓著一本《滾石》。 我自己是到上了中學,認真聽起搖滾,才慢慢感覺《滾石》的厲害。 儘管以我當時的英文程度和音樂知識,大多文章只能半讀半猜,卻也很長了不少見識。 一九八七年,信箱收到一本特別厚的《滾石》特刊:他們廣邀各方樂評,選出一九六七年以來最偉大的一百張專輯,作為創刊二十週年特別企劃。

  4. 主題曲「跳舞時代」由鄧雨賢作曲、君玉作詞,處處可見新時代女性對自由戀愛的嚮往、渴盼,片中還可看到當時先進女性穿著大膽又公然吸煙的畫面,這個世界一直都沒變似的,永遠都處在新舊交替的臨界點上,流行,不過是古今一再重複吧了。 而由這首歌帶出台灣早期的唱片公司「古倫美」(Columbia),一開始除了賣日本歌手唱片和台灣傳統戲曲、歌仔戲和新款歌戲外,創辦人柏野正次郎深入台灣本土的經營方針,開始踏向台灣現代流行歌謠創作的第一步。 聘請作家君玉擔任公司的文藝部長,君玉又邀作曲家鄧雨賢擔任作曲專員,在1933年完成「望春風」、「月夜愁」、「跳舞時代」等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古倫美「四大金剛」:鄧雨賢、王雲峰、蘇桐、邱再福,與第一代名歌手純純、愛愛等人,開創了台灣流行音樂史的第一個黃金歲月!

  5. 來自Scotland 的 Richard Sanderson 最著名的歌曲就是 Reality﹐它在Germany﹑Austria 及 Switzerland 均是冠軍歌曲﹐總銷量更高達800萬張。 Reality - Richard Sanderson﹕原收錄於“La Boum” (1980/Barclay) OST 中。 (Jeff Jordan / Vladmir Cosm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JxDllL-QQw. Met you by surprise. I didn’t realize that my life would change forever.

  6. 認識安全地帶起碼是15年以前的事了,在那個港星的全盛時期很多香港歌手都翻唱過他們的歌,主唱玉置浩二嗓音不只很有辨識度之外,歌聲裡有一種既憂鬱又灑脫的自在,所以快的勁歌像『じれったい』或者抒情到纏綿悱惻的『碧い瞳のエリス』都能詮釋的迎刃有餘,當然如此出色的歌

  7. 五十多年前,音樂史上曾發生過一宗著名的「國際音樂奇案」: 人們因聽這首樂曲而自殺的事件接連不斷地發生。 當時某天,在比利時的某酒吧,人們正在一邊品嚐美酒,一邊聽音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