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0月6日 · GTD ,是時間管理最經典但可能也是最複雜的方法之一,即使大多數人沒辦法完全照著 GTD 方法去實踐,但光是學會裡面不同部分的技巧,都可能對高效率工作產生很大幫助。 然而,相信讀過《 Getting Things Done (GTD)》原著的朋友也會發現,這本很厚、文字量多、充滿理論與思辨的書籍,並非那麼好閱讀,大多數人包含我自己,都無法一次讀完它,但經典之作值得分次讀,尤其在真正面對自己人生困境時,翻開裡面某些相關的章節,尋找一些可用的技巧與啟發,相信會對你有所幫助,起碼我自己真實的經驗正是如此。 最近,商業周刊出版社發行了《 Getting Things Done (GTD)》最新修訂版的繁體中文譯本,最新中文書名是《 搞定!

  2. 6 天前 · 作者: Esor Huang 5月 26, 2024. 從 2016 年 1 月開始,我在自己的 Evernote 筆記中持續撰寫「每月/週/日待辦清單」, 至今沒有間斷,累積了 101 則每月待辦清單筆記,3000多天的每日待辦清單記錄。. 3年前我寫過一篇:「 比較持續 5 年的列每週行動清單習慣,復盤我 ...

  3. 2016年8月27日 · 第一個影片是「 提姆.厄本用有趣的概念講解拖延 」(可以打開中文字幕喔! ),他其實沒有提到什麼具體解決辦法,但這段影片相信可以讓所有愛拖延的人會心一笑,並且「釋懷」,不再那麼苛責自己的拖延( 而這很重要,因為愈苛責自己,通常愈會繼續拖延)。 第二段影片則是對我很有啟發的「 Adam Grant 講有原創力的人都愛拖延 」(一樣可以開中文字幕),他說這些人喜歡迅速開始,然後拖延、拖延,因為他們在不停思考,但這個拖延的過程中,他們終會找到一個原創力的甜蜜點,讓自己雖然看起來緩慢,但不會迅速卻平庸的結束,也不會一直拖延到什麼都無法完成。 第三則是篇文章,來自我很喜愛的「小強的時間管理博客」,他說:「 玩美主義者戰勝拖延的方法:爛開始 」,裡面分析了許多幫助愛拖延的人「如何先開始」的態度與方法。

  4. 2018年4月7日 · 連假後雜事大爆炸,試試 GTD 四個最簡單上手的無壓工作技術. 作者: Esor Huang 4月 07, 2018. 在我主講的 時間管理、 Evernote 等課程 中,常常會遇到學員詢問我這樣一個問題:「雖然知道要事第一的原則,但工作上就是雜事特別多,而且特別容易被打斷 ...

    • 五,如何與行事曆結合?在行事曆上有許多開會、出差行程、家人活動,這些是否也要跟你的任務系統、行動清單結合呢?
    • 小結
    每週規劃下週子彈行動清單時,我查看行事曆上有什麼行程。
    把某天行程先排入下週子彈筆記的那一天,這代表已經被佔用了一個行動時段。
    接著,我才開始排入進度中重要專案、任務所需的行動。
    1. 憑空想像的系統不會是好的系統。
    2. 只要之前有累積、有紀錄,後面的調整就更簡單。
    3. 透過逐步調整建立某個專案的系統,以後執行這個專案就更輕鬆。以後面對其他類似專案還可複製其中一部份。
  5. 2017年8月30日 ·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分享我的方法,也提供可能無法養成一般寫日記習慣的朋友,一個變通參考。 我們或許無法堅持每天單獨空出時間寫日記,但可以在本來的工作與生活流程中納入寫日記方法。 寫日記的價值: 首先,我問自己為什麼要寫日記? 我的 三個「目的」 是: 1.記得自己做過什麼,以後可以回憶。 2.反省自己做過什麼,下次可以改進。 3.在心無旁鶩的時間深刻認識自己。 而這三個目的,如果也可以在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的進行中」「同時」達成,這樣就不用另外空出時間寫日記。 工作即日記: 在「記住自己」與「反省自己」的需求上,我 平常作筆記的習慣其實就滿足了寫日記想要達到的需求 ,我的筆記習慣是這樣的: 1. 每一個工作或生活任務,我都會以一則新筆記開始。

  6. 2021年3月27日 · 為平凡事務設計讓人期待的故事. 現象與我們的慣性行動: 把該做的事情排入待辦清單,記得去做,其實是相對簡單的事情。 但是處理這些日常事務時,如果只是當作慣例來做,漸漸的這些事情就真的變成重複又不得不做的雜事,只是在解決問題,但卻從中找不到樂趣。 或者有時候我們感覺為生活設定出目標了, 但其實我們的目標是「指標型目標」,而不是「創造故事的目標」。 這兩種目標有什麼不同呢? 用下面這個例子來對比: 指標型目標:週末要有半天時間陪伴孩子. 創造故事的目標:週末和孩子練習創造出恐龍摺紙樂園. 指標型目標感覺有目標,但做久了也會變成像是日常瑣事。 我們在設定生活目標時,是指標型目標,還是創造故事的目標呢?

  1. 相關搜尋

    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