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原创. 阅读2423163. 在武术电影兴起的80年代,关于电影风格亦在革新演变。 其中以徐克为首,开启了浪漫主义武侠的先河,在徐克的武侠世界中,角色飞天遁地、潇洒飘逸。 第38届香港金像奖已落幕,专业精神奖颁给了武指行当打拼30多年的刘允先生,由洪家班骨干钱小豪和钱嘉乐兄弟为其颁奖。 刘允虽已年过6旬,但登颁奖台之时,依旧身体硬朗、步伐矫健,一举一动更见武术赐予他的恩惠。 刘允作为70年代功夫片中的重要配角,花名“鱼头云” ,且以搞怪滑稽的形象出现于银幕。 他与成家班和洪家班一道,见证了香港功夫片当年的辉煌。 随着年龄增大,刘允逐渐淡出银幕,于幕后专注武术设计多年。 此次专业精神奖是第一个赐予“龙虎武师”的奖项,刘允先生获得,可谓实至名归。

    • 概览
    • 简介
    • 详细信息
    • 历史发展
    • 思想主张

    电影类型

    香港动作电影特指香港本土的以动作打斗戏为重要元素的电影类型,从早期的功夫片、武侠片到后来的警匪片、黑社会等,因其独有文化特色和电影风格,香港动作电影被认为是香港电影的标志。

    香港动作电影是香港电影中最广为世界各地所认识的电影种类。它揉合了动作电影的电影风格,以及中国电影的传统特色。这种中西合璧的跨文化特色,现在反而成为了不少欧美电影的参考对象。早期的香港动作电影主要为武侠片,强调传奇及剑术等元素,但此潮流在1930年代受政治影响而退却,并由更现实化的拳脚功夫为主导,通常由著名的民族英雄黄飞鸿为主角。战后文化带来第二浪的武侠片热潮,并有更多的暴力镜头,其后由邵氏出品的功夫电影则成为主流。1970年代则见证了国际巨星——李小龙的诞生及突然逝世。1980年代则由成龙为主导,并把惹笑、危险特技及现代城市背景加入动作电影中。而李连杰的真功夫则吸引东西方的观众。导演的创新,如徐克及吴宇森,为香港动作电影带来更多变化,如枪战、黑社会及超自然等。但部份主要人物在1990年代前往...

    香港动作电影是香港电影的一种标志。可以说中国整个武侠和动作潮流和思想都是在香港动作电影的推动下,引向世界。香港动作电影曾经风靡全世界,创造过无数的辉煌,现在似乎陷入了迷茫,从邵氏一路走到现在,功夫片所有的形式他们都已经尝试过,体验过,并且塑造出了一个有一个巅峰的形象。现在在香港电影不景气的前提下,似乎太过于求新求变,以前用过的东西都不屑再用,可是又找不到新的路,只好依靠特技、钢丝、还有画面剪切,来谋求某个场面的美术美感,动作美感,似乎越来越远了。

    这几年,中国的动作片或者说功夫片是公认的青黄不接,成龙、李连杰、之后有谢霆锋等等,因为年龄还有观念的问题,都已经丧失了对“功夫”的热爱了,他们也许还在吃这碗饭,但是他们已经没有那种追求打得更绚丽,打得更有力,打得更有精气神的境界了。太多的依靠导演剪切以及特技,太多的追求定格画面的美观,他们已经忘了功夫是一套一套打出来的了。从《英雄》 里李连杰和甄子丹那场最后闪光的枪矛之战之后。

    早期的香港动作电影主要为武侠片,强调传奇及剑术等元素,但此潮流在1930年代受政治影响而退却,并由更现实化的拳脚功夫为主导,通常由著名的民族英雄为主角。战后文化带来第二浪的武侠片热潮,并有更多的暴力镜头,其后由邵氏出品的功夫电影则成为主流。1970年代则见证了国际巨星——李小龙的诞生及突然逝世。1980年代则由成龙为主导,并把惹笑、危险特技及现代城市背景加入动作电影中。而李连杰的真功夫则吸引东西方的观众。导演的创新,如及,为香港动作电影带来更多变化,如枪战、黑社会及超自然等。但部份主要人物在1990年代前往好莱坞发展,却令香港动作电影渐变失色。

    香港动作电影是香港电影的一种标志。可以说中国整个武侠和动作潮流和思想都是在香港动作电影的推动下,引向世界。香港动作电影曾经风靡全世界,创造过无数的辉煌,现在似乎陷入了迷茫,从邵氏一路走到现在,功夫片所有的形式他们都已经尝试过,体验过,并且塑造出了一个有一个巅峰的形象。现在在香港电影不景气的前提下,似乎太过于求新求变,以前用过的东西都不屑再用,可是又找不到新的路,只好依靠特技、钢丝、还有画面剪切,来谋求某个场面的美术美感,动作美感,似乎越来越远了

  2. 在中国武侠电影史上,李小龙是一位划时代的超级影星兼神话英雄,他的短暂的一生被演绎成多种版本的现代传奇故事,乃至神话般的传说。 李小龙的出现,标志着香港功夫片的真正成型,从古装刀剑片到时装功夫片的转折,并且成为整个70年代武侠电影的主要形式。 尽管功夫片从张彻的《报仇》(1970)、张曾泽的《路客与刀客》(1970)等影片就已开始,但只有到李小龙的《唐山大兄》(1971)以后才真正成为主潮。 且张彻电影中的白衣大侠、赤膊上阵及主角之死,都因为被本小龙借用,而减少了电影界内部的许多阻力。 李小龙的出现,标志着香港电影从导演时代向明星时代的转折。 他以个人真实功夫及其创造性、个人形象及其魅力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使其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3. 龙虎武师通过对不同时代香港武行的采访加之扎实的史料和电影资料画面为观众连缀起了香港功夫片的发展史。 作为一部纪录片,该片兼具影像文献价值,又带着导演多年珍视的影迷视角和武师们动情生动的讲述而足够好看。

  4. 拳打脚踢邵氏功夫是瑟奇·欧执导斯科特·阿金斯杰西卡·亨维克等主演的纪录片于2019年8月14日在澳大利亚上映该片从西方人的视角来解读这个席卷全球的香港功夫电影现象探究了香港功夫电影对全球电影制作的影响

  5. 徐克洪金宝甄子丹熊欣欣钱嘉乐等香港功夫电影代表性人物集体出境揭秘香港龙虎武师60年的幕后铁事。 “龙虎武师”最早是源自京剧,在香港功夫电影最鼎盛的时候,大量的寒门子弟从戏曲武术行业投身武师行当,替身、特技、龙套,后来逐渐成了 ...

  6. 而1982年的香港电影市场正处于功夫片票房争霸的白热化阶段1982年的1月21日,《少林寺在香港上映的同时成龙的龙少爷》、刘家良的十八班武艺也在这一天走入香港地区的电影院线。 80年代初的港片银幕之上,刘家良的名号,一直是功夫片作品的品质保障。 1975年,刘家良因为一部《神打》,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导演之路。 而后的《少林三十六房》、《少林搭棚大师》、《洪熙官》、《霹雳十杰》、《武馆》等作品,也让他在香港影坛备受瞩目。 作为一个打造了多部“少林题材”功夫片的导演,刘家良在1982年,自导自演了功夫经典《十八般武艺》。 然而,这位老牌的“少林功夫片”名导,却在这一年的票房争霸战中,败给了李连杰的《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