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7月28日 · 接下來,我們將會為大家介紹骨質疏鬆 症狀、檢查 骨質疏鬆的方法、造成骨質疏鬆的 原因、如何預防 骨質疏鬆,以及各種常見骨質疏鬆 藥物 的 副作用 和 注意事項,助大家一起找出打敗「骨質疏鬆」惡夢的解決方法。

    • 骨質疏鬆症是什麼?
    • 骨質疏鬆症檢查方法
    • 哪些人該接受骨質密度檢測呢?
    • 骨質疏鬆症風險因子?
    • 骨質疏鬆症狀有哪些?可治療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定義,骨質疏鬆症為一種因骨量減少或骨密度降低而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惡化的結果將導致骨骼脆弱,並使骨折的危險性明顯增高(2)。骨骼屬於動態組織,會在生命過程中不斷重塑,以支撐身體並保護重要器官(3)。這樣持續性的骨骼重塑可以避免骨損傷的累積,並維持骨頭強度以及體內鈣的恆定(4)(5)。 骨骼重塑的過程,主要是以造骨細胞 (osteoblast)及破骨細胞 (osteoclast)相互調節而成,造骨細胞就像蓋房子的工人一樣,可以形成新的骨骼細胞;而破骨細胞則像是拆除工人,會進行再吸收過程,去除掉老舊或受損的骨骼細胞(6)。當兩者的平衡被破壞,破骨細胞的作用大於造骨細胞時,就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症等疾病(7)...

    目前台灣針對骨質疏鬆症的檢查方法有以下幾種: 足跟定量超音波儀器(quantitative ultrasound, QUS)(8) 1. 可攜帶、便宜、非侵入性及無放射線暴露等優點 2. 目前只宜當作初步篩檢的工具 單純X光影像(9) 1. 傳統上約流失超過30%以上的骨密度才能在一般的 X 光片上清楚顯示 2. 在胸腰椎的骨折篩檢方面仍有其一席之地 骨代謝指標(9) 1. 常用的指標包含: 合成指標與吸收指標 2. 目前尚無法做為診斷依據 3. 可用於短期監測骨質疏鬆治療的效果與患者用藥配合度 骨密度檢測(bone mineral density, BMD)(9) 1. 目前最主要的診斷方式 2. 以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

    哪些人該接受骨密度檢測呢?以下提供您以下資訊參考: 1. 65歲以上的婦女或70歲以上男性 2. 65歲以下且具有危險因子的停經婦女 3. 即將停經並具有臨床骨折高風險因子的婦女,如體重過輕、先前曾經骨折、服用高骨折風險藥物 4. 50至70歲並具有骨折高風險因子的男性 5. 脆弱性骨折者 (指在低衝擊力下就發生骨折) 6. 罹患可能導致低骨量或骨流失之相關疾病者 7. 所服用藥物和低骨量或骨流失有相關者 8. 任何被認為需要用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者 9. 接受治療中,用以監測治療效果者 10. 有骨密度流失證據而可能接受治療者 11. FRAX骨折風險列為中度風險者 如果經確診骨質疏鬆症的病人,其骨密度追蹤檢查建議如下: 1. 未接受積極治療者,不建議在一年之內重覆測量,一般建議二年後追蹤測...

    骨質疏鬆症的主要臨床風險因子包含(9)(10): 1. 年齡增長 2. 性別(停經後婦女的雌激素缺乏與骨質流失有密切相關(11)) 3. 低身體質量指數(如:體重過輕) 4. 骨折(特別是髖部、脊、椎骨、腕部骨折) 5. 身高減少超過 4 公分 6. 父母髖部骨折史 7. 目前抽菸 8. 飲酒過量 9. 次發性骨質疏鬆症 10. 藥物 (如: 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抗癲癇藥物、肝素、促性腺激素作用劑或拮抗劑、癌症化療藥物等(12)) 11. 長期臥床、衰弱症或少動 (如: 脊髓損傷,帕金森氏症,中風,肌力不良,僵直性脊柱炎等) 此外,目前也有簡易的線上骨折風險評估工具 (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 FRAX)(8),可依據不同國家,簡易估算未來10年的骨折風險...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骨質疏鬆症已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全球第二大重要流行病,然而,骨質疏鬆症發生時通常不會有任何症狀,要等到病人發生骨折後才會發覺,而其中又以椎體及髖部的骨折最為嚴重(9)。唯一兩個肉眼可以發覺的警訊,則是身高減少≥4公分或是出現駝背情形(13)。 目前台灣主要的骨質疏鬆治療藥物大致為以下幾種(9):

  3. 2023年10月17日 ·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 遠離骨質疏鬆症最好的方式就是從預防著手。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指出,如果能在年輕時多增加 10 %的骨質密度,可以延緩 13 年發生骨質疏鬆症的機率。想存骨本防「疏鬆」,掌握以下 3 大生活重點: 1. 增加鈣質攝取

    • 預防跌倒。1.避免穿高跟鞋或是易滑的拖鞋。2.家中地板應清理乾淨,以免被電線或雜物絆倒。3.浴室要裝扶手或是防滑的裝置。4.樓梯或走廊照明要足夠。
    • 加強補充鈣。◎飲食。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NIH)的建議,鈣是治療最基本的基石,應注意高鈣飲食,小魚乾、蝦米、黑芝麻、乾紫菜等。也可多吃含植物荷爾蒙的食物,如豆腐、豆漿,來避免體內荷爾蒙急速下降,導致骨質流失更快。
    • 走路與負重運動。關於運動有兩派不同說法。有人認為,運動使得肌肉拉動骨骼,因而保護骨骼甚而增加骨骼密度。尤其是負重運動,例如健走與有氧運動。研究發現,一天走1.6公里的女性,比不走的女性,多保骨質4~7年。
    • 藥物治療。美國國家骨質疏鬆基金會理事長,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學教授席麗絲(EthelSiris)指出,如果你有骨質疏鬆症、年過50,曾有過骨折或家族骨折史,你應該用藥,包括:
  4. 骨質疏鬆治療有兩種策略:第一個是增加骨質生成。 目前台灣市面上的「造骨促進劑」是副甲狀腺素類針劑藥物 Forteo (骨穩)。 另一個策略是抑制骨質流失,選擇性比較多,有口服及針劑雙磷酸鹽類藥物(福善美、瑞骨卓、骨力強等)、RANKL單株抗體 Prolia (保骼麗 ...

  5. 由於失去的骨質不能被替換,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重點,主要集中於預防進一步的骨質流失之上。 治療過程通常要由家庭或內科醫生、骨科醫生、婦科醫生和內分泌科醫生的通力合作。

  6.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骼新陳代謝病症,導致患者的骨質密度減少,令骨骼變得脆弱,在跌倒甚或只是彎腰或咳嗽這樣輕微用力時,也可能導致骨折。. 在全世界 50歲以上的人士當中,每3個女性就有1個會出現骨質疏鬆性骨折,而男性則每5個就有1 個。. 骨質疏鬆性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