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月18日 · Renee難忘裝修期間「以一敵百」場面,她一個人每星期都要與顧問和裝修工人等數十個「男人」開會,感到又戰兢又好笑,為都是要把舖頭一磚一瓦保留1950、60年代味道,同時更新設備,給顧客和員工呈現一個更好公和。

  2. 在中國,婉轉謙遜被視為一種美德,在人際交往當中崇尚禮貌相待,對人說話講究謙虛禮讓,客客氣氣。. 比如,初次見面說「久仰」,分別重逢說「久違」,徵求意見說「指教」,求人原諒說「海涵」,求人幫忙說「勞駕」,而且在人際交往當中經常會出現到 ...

  3. 2021年4月28日 · 民間流傳的版本還有一小情節,七兄弟小的七弟挑了最大的梨子,孔融挑了個最小的。 孔融解釋因為身為弟弟,應該把剩下的大梨讓給哥哥,同時自己也是七弟的哥哥,所以也應該讓 他。

  4. 2017年9月3日 · 明報記者 植敏欣. 葵涌一幢平平無奇工廠大廈地下,有一間不足100方呎保安室。 走進保安室,在又窄又長通道盡頭,是一條由鐵皮打成小樓梯,拾級而上,是一個不足3米高閣樓。 物業管理員張先生每日9小時在此上班。 打風通告配插圖 網上贏萬讚. 張先生一上班就忙個不停,先要快速翻看前一天閉路電視紀錄、核對車輛出入表,之後要巡4次樓,以及處理租戶投訴等。 百忙他仍要處理文書工作,如出通告通知租戶業主何時維修、提醒他們不要在後樓梯吸煙、注意小偷。 早前風暴「天鴿」和「帕卡」先後襲港,張在通告加上「白鴿」和「帕卡魚」插圖,又附上天氣預告提醒租戶。 通告被人轉載到社交網站後,張瞬間成為網絡紅人,網民讚他做事有心。

  5. 2015年10月5日 · 指紅黑變綠藍已屬「去殖」 誓保歷史. 5年前南丫島索罟灣佐治五世郵筒因為內部生鏽而幾乎被拆,引起社會輿論反彈,原來背後是冼偉文「出招」,向各傳媒寫信大力反對,終令署方煞停計劃,亦令政府宣布保育9個舊郵筒,是郵筒保育政策里程碑,「以前在大學教書,文字操作多,擅長是寫信投訴」。 面對舊郵筒再現保育危機,冼偉文再向署方遞交反對書,他認為每個「嘜頭」 (皇冠及君主標記)都反映了郵筒年齡,亦是「靈魂所在」,而郵筒形狀不一亦具本土特色,「每個郵筒已有一塊統一格式資料牌,亦有署方標誌,覆蓋是大大減低其歷史價值」。 此舉會否牽涉「去殖化」? 冼偉文對此不評論,但坦言沒需要抹走殖民地歷史,「郵筒由紅身黑底,變為回歸後綠身藍底,已經是『去殖』,不能進一步破壞歷史」。

  6. 2019年11月29日 · 目錄. 明報 > 新聞 > 港聞. 閱讀篇章:〈尋常巷陌〉——顏純鈎. [2019.11.29] 發表 推文. 二 五年利東街(喜帖街)(資料圖片) 1960年代春園街(資料圖片) 《記敘文選讀》(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 (第1段)那天我從大道東拐進春園街,天下着微雨,下班人擠到馬路中去了。 街口近處有一個馬會投注站,一家「七十一」,一家茶餐廳,然後我突然看到茶餐廳右角一條小巷子,那裡從前有一條小街穿到菜市場去,現在已經被一幢大樓堵死了,成了一條「掘頭路」。 (第2段)我突然想起八十年代初在《晶報》做校對時,有一天黃昏經過這條現在已經不存在小巷。 冬天天黑得早,寒風冷雨,滿地泥濘,我感冒了,全身發着冷顫。

  7. 2019年4月2日 · 目錄. 明報 > 新聞 > 港聞. 各行各業﹕道具工作刻苦 有人一天劈炮. [2019.04.02] 發表 推文. Nicole製作道具乾屍前在網上參考了不少類似的圖片,加上製作時她與道具乾屍長時間「近距離接觸」,即使抱起頗為逼真乾屍,她依然神態自若。 警匪片中不時看到主角手持槍械與敵人駁火,事實上,演員拿着只是仿製道具槍,外表逼真但內部只填有矽膠,無任何機關,十分輕盈,這樣主角才能一邊單手持槍,一邊表現出輕描淡寫瀟灑模樣。 圖中「碎玻璃」看起來尖銳無比,Nicole指其實她是以一種名為「EVA」軟身物料製成,觸感柔軟,並不刺手。 電影《大師兄》是Nicole參與道具製作第一齣電影,她回想工作過程充滿新鮮感。 圖為《大師兄》電影海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