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2年4月13日 · fb購Instagram背後動機. 本周最受注目的科技界大事,自然是社交網絡facebook宣布斥資10億美元收購拍照應用程式Instagram的開發商。. 10億美元對一家成立僅1年多的公司來說,可謂天降橫財,創辦人袋袋平安之餘,也反映出現今的科技及互聯網業界,果真是社交為上 ...

  2. 2024年2月23日 · 李一舟遭禁後,牽扯出一系列黑歷史——原來這位粉絲眼中的「華人AI之光」,是個徹頭徹尾的販子。 AI火熱「商業精英」秒變「人工智能專家」 在抖音個人主頁,李一舟給自己的關鍵詞是︰清華大學博士、三家科技公司創始人、職業經理人、擅長解決AI人工智能問題。 在粉絲眼裏,李一舟智商高、情商高,溫文爾雅,在短視頻中侃侃而談,洞悉最前沿行業的最新動態,可謂是人生贏家。 剛剛開始做KOL時,李一舟給自己的定位是商業精英,可惜反響平平。 後因一條分享「中年危機」的視頻大火,表示自己35歲前負債1000萬元,但35歲之後每年穩定多賺1000萬元。 這條視頻讓李一舟2個月粉絲增加了50萬,他便又搖身一變成為「鹹魚翻身博主」,主要售賣關於「窮人如何翻身、普通人怎麼致富、富人與窮人的認知差」等相關課程。

  3. 2020年4月28日 · 不少打工仔都是「拖延症」患者,常將工作推遲到限期前一刻才完成,拖慢了工作進度。如何有效地戒掉拖延症這個壞習慣?據外國傳媒報道,Instagram聯合創辦人Kevin Systrom就曾分享,他所奉行的「5分鐘法則」有助改善自己的拖延症。

  4. 2023年12月12日 · Instagram年終報告調查2024年趨勢發現,三分之一的Z世代將「自主創業」作為積纍財富的最佳途徑,98%的人在職場生涯的開端就已經對工作倦怠。 該調查數據來自印度、巴西、韓國、英國和美國的5000名Z世代受訪者。

  5. 2024年2月7日 · CFA協會對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荷蘭的TikTok、YouTube和Instagram內容進行原始分析,以識別金融網紅內容的主要特徵。 45%金融網紅内容提供投資指導

  6. 2023年9月12日 · 商湯絕影的智能車艙大模型產品以商湯「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體系為基礎,並結合先進的多感應器融合感知能力,透過智能決策系統車載大腦,從安全、娛樂、教育、效率四大場景出發,打造了一系列用戶可感知且可體驗的產品。 這些產品包括旅遊攻略、兒童模式、AI說明書、駕乘守護、健康問診、多元SenseChat、隔空作畫等等,真正實現「更懂你、有思想、有邏輯」的車載管家,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體驗。 例如,用戶在駕駛途中,「旅遊規劃」不僅能夠透過主動多輪對話了解用戶需求,還能利用地圖應用程式為用戶提供個人化的旅遊計劃。 同時,它可以根據用戶回應調整住宿、交通等攻略細節,讓旅遊變得更加輕鬆和貼心。

  7. 2021年3月1日 · 理財資訊. 發布時間: 2021/03/01 18:10. 分享: 自從疫情以來,網上化的進程愈走愈快。 疫情嚴峻下,人人留家抗疫,在家中無無聊聊,上網看YouTube打發時間亦相對以往大大增加。 同時,因為疫情下,很多香港人亦開始自覺打份工並不足夠,更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所以開始學習投資理財,而YouTube上亦有很多有心人在網上分享投資心得,當中不泛背景大有來頭的,例如來自ibank、本身是工程師,又或畢業即加入炒股行列等等的代表。 不過網上有關投資理財的平台實在多如繁星,讀者在觀看時也會有各種疑問,例如這些YouTuber教人理財投資像很在行。 但私底下,他們又是一個甚麼人? 或者他們個人的理財觀又是怎樣的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