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29日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在跟身邊的人溝通時,「同理心」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如果能讓對方感到「你懂我! 」,有助於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諮商心理師林仁廷分享怎麼利用不同層次的同理心讓朋友伴侶家人低落時能感到被理解。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諮商心理師 林仁廷. 同理心,empathy,又譯為「神入」,意指進入案主的位置,同理思想邏輯,共情並理解他情緒的由來,感同身受。 我則稱「起於情,同此理」,對於某些失控或不自知的行為能理解為「這麼做一定有對方的理由及情緒」。 目前已知的同理心的類型包括有「認知同理心」和「情感同理心」 情感的同理心. 情感/情緒的同理心(affective/emotional empathy)是一種能夠以適當情感回應他人情感狀態的能力。

  2. 2020年1月9日 · VO 精選好書 2020-01-09. 圖片來源:《我要準時下班》劇照。. 《VO》導讀:. 「所有的協商說到底,就是一場『發現並滿足對方需求』的遊戲。. 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在情緒上、無法聽進別人話的人,諮商心理師陳雪如分析,面對被「情緒腦」主宰的人時 ...

  3. 2020年11月12日 · 其實社交並非想像中那麼難,諮商心理師楊瑞玉分享了在一段剛開始發展的關係中,自然散發魅力的技巧。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諮商心理師 楊瑞玉. 對人際或兩性互動感到焦慮的朋友,原因不外乎「對自己沒有自信→互動的緊張、焦慮或挫折經驗→選擇退縮→對自己更沒有自信→累積更多挫折經驗」,其實難以分辨何者為因,何者為果,但很容易看到越來越退縮的惡性循環。 人際互動很簡單,其實你很會. 不論是人際或兩性互動,對大多數的朋友來說真的不難,有機會觀察幼兒們的互動,會發現面對陌生朋友時,確實都會有害羞或觀望的時候。 克服緊張害羞的時間,雖然因人而異,但大多數的幼兒是容易跟新朋友出現互動的,即使只是躲起來偷看的眼神交流、或是看著別人的動作而微笑甚至大笑,都是互動的開始,一切就是這麼單純跟自然。

  4. 2018年6月25日 · 根據心理學,「愛講理」的人有以下三個特質: 1.情商低. 高情商的人可以感受自己的情緒與理解別人的情緒,並且能在感性和理性間取得平衡。 而過度講理的人在情緒管理方面的能力較差,只能用僵硬的道理式溝通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2.不現實. 「道理」有個「理」字,按字面上解釋過度講理的人只是太過理性、太過實際,但事實並不然。 過度講理的人的確能知道現實中的「應該」,一個好的員工應該怎麼樣、一個好的兒女應該怎麼樣,一個好伴侶又應該怎麼樣,但卻忽略現實中也存在的「情緒」。 因此無論對方是開心難過,或有什麼獨特的個性,他們都容易忽略,用同一套標準看待形形色色的人。 3.不夠理解自己. 過度活在道理中的人,他們其實失去了解自己的機會。 因為他們看待任何事都是用是非錯,而不是情理和感受。

  5. 2018年10月25日 · 【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常常說「相由心生」,其實也是有些科學根據呢。情緒、社會期望、還有你對自己的看法,都會是影響你長相的因素。 (責任編輯:鄭閔文) 前兩天吃飯,和朋友聊到許久不見的A,朋友說:「估計A這一年過得不怎麼好,生活工作可能都不順利,在朋友圈發的照片都長得 ...

  6. 2019年12月30日 · 那什麼是現代意義上的高情商呢? 目前對情商比較流行的定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Daniel Goldman提出,是指:對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有深度的認知,並且能夠比較準確地去辨析跟表達情感,然後通過對情感的認知去指導自己的行為。 高情商的人應該具備四個方面的能力:情緒認知、情緒管理、同理心和社交技能 。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心理狀況出現了問題,都是源自於我們不知道怎麼去處理自己的情緒,怎麼去管理自己的情緒。 今天我們邀請到3位對處理情緒非常有經驗的心理諮商師,提供給大家一些專業的建議。 心理諮商師 譚玉敏 :如何認知我們的情緒? 今天我想教大家一些方法讓我們去正確地認知跟管理情緒。

  7. 2018年1月22日 · 妳可以想想看自己、曾經交往過的所有人中,有沒有你曾經在對方面前跟別人調情過、或是在他面前提到舊情人、甚至說過妳跟誰多好多好呢,這些行為多多少少都是一種誘導別人妒忌( 吃醋 )的行為。 現在是不是 84% 看起來不算太高了呢? 研究者者指出這個研究並沒有嘗試去理解到底在我們總是想要讓別人妒忌自己的背後,是蘊含了什麼價值觀。 後續研究團隊也希望透過更多的調查去發現這樣的行為跟其他的個人特徵有什麼關係,是什麼樣的人會在人際關係中比較常使用妒忌當作一種手段,來折磨其他的人。 在 Mattingly 博士的研究中,將近 180 個參與者,從 18 到 44 歲回答了他們編制的量表來判斷,他們當下的親密關係的狀態,借此來了解每個人像要誘導別人妒忌得傾向為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