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京都

    日本

    大致天晴
    24°16°
    19°C
    • Tuesday
      陣雨
      24°16°
    • Wednesday
      陣雨
      24°14°
    • Thursday
      零星陣雨
      27°16°
    • Friday
      多雲
      27°16°
    • Saturday
      天晴多雲
      28°18°

搜尋結果

  1. 2012年1月18日 · 今次說的是whether的一個用法。 不要把whether和weather混淆了,雖然發音一樣,但weather是指天氣,而whether則是一個連接詞,有「是否」、「無論」、「不管」的意思。 很多時whether和or一起出現,構成連接詞。 其中一個作用是列出兩個不同的可能性,說明「無論」哪個可能性出現,「不管」如何,事情同樣會發生,例如: The journey will take more than an hour whether you take the MTR or a taxi. 無論你乘搭港鐵或坐的士,行程都在一個小時以上。 He is not going to study medicine whether his parents like it or not.

  2. 2016年1月18日 · 初初不知這個書名是何意味,初讀之後,原來典故出自中日之間的一件緣分。 文:蕭坦. 香港作家中,小思與日本的關係可謂特別完整。 她親歷過太平洋戰爭時期香港淪陷的三年零八個月,一九七三年又帶着左舜生老師對日本「可恨、可敬」的評價去京都大學遊學,度過了「脫胎換骨」的一年。 從散文作品中看出,現在她不時去日本遊賞時依然在意搜集各種讀物和文獻,能從各種微小細節中分辨出日本社會和文化的固守與變化。 在小思的筆下,對日本感到「可恨」與「可敬」的複雜心情,貫徹於這本《一瓦之緣》中。 從《慘痛的戰爭》到《靖國神社內外》 《一瓦之緣》中集成了小思從一九七三年至今、縱貫四十年歲月,以日本為題的散文。 想必是出於出版者的編排,這些文章被分為四部分,分別是「怎麼辦」、「品味細節」、「性格與表情」、「關西足跡」。

  3. 2016年1月26日 · 最近香港的天氣也很冷,氣溫說降就降,使我不禁想起已故名伶新馬師曾的首本名曲的那句歌詞:「冷得我騰騰震......」那麼普通話該怎麼說這句話呢? 我們應該說:「冷得直哆duō嗦suo。 原來在天氣方面,普通話和粵語所使用的詞也有所差異,比方在沒有下雨的時候,粵語會說:「翳焗」、「黐立立」、「天陰陰」和「日頭好猛」,我們普通話會說:「悶熱」、「黏糊糊」、「天色陰沉沉的」和「太陽很毒」。 在下雨的時候,粵語詞用:「過雲雨」、「落雨絲濕」、「橫風橫雨」和「俾雨淋親」,普通話則會說:「陣雨」、「天雨路滑」、「狂風暴雨」和「讓雨給澆了」;再比方說粵語常用的句子:「我細個好驚行雷嘅」和「有陣時都陰陰凍嘅」,普通話就要說成:「我小時候很怕打雷」和「有時候也陰冷陰冷的」。 這些用詞是不是很不一樣啊?

  4. 2019年5月21日 · 2019-05-21. 香港人一向喜歡「歎冷氣」,春夏時節,香港室外熱不可耐,但室內各處辦公室、商場,及各種公共交通工具卻是「天寒地凍」。 因此,不少港人北上旅遊、工作,難以適應夏季的室內溫度,甚至對改說「空調」一詞也不太習慣。 內地習慣用「空調」一詞,全稱應作「空氣調節器/系統」,也就是英語中的Air Conditioner。 而香港、台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亞熱帶地區,則習慣稱之為「冷氣」或「冷氣機」。 究其原因,是這些地區氣候潮濕炎熱,空調的最大作用是製冷而非製暖。

  5. 2017年1月11日 · 2017-01-11. 攝氏華氏最常用 定義皆與水有關. 溫度(temperature)是熱或冷的客觀比較,我們以溫度計量度溫度。 量度溫度有不同的尺度及單位,歷史上出現過的包括蘭氏溫標(Rankine)、羅氏溫標(Rømer)、列氏溫標(Réaumur)、牛頓溫標(Newton)及德氏溫標(Delisle),而我們現在常用的有攝氏溫標(Celsius)、華氏溫標(Fahrenheit)及科學家使用的開氏溫標(Kelvin)。 科學上溫度於不同範疇擁有不同的定義,宏觀而言,就是一件物件所擁有的動能(kinetic energy)。 微觀的話,就是物件內粒子的動能,與粒子的震動速度相關。 微觀的想法比較抽象,所牽涉的科學及數學更深入。 此文所說的溫度,採取宏觀的定義。

  6. 2019年3月6日 · 2019-03-06. 高壓鍋是提高水沸騰溫度的例子。 作者供圖. 在標準大氣壓條件下的沸水才是100℃。 我們知道,通常情況下,將水加熱到100℃時水開始沸騰,此後溫度就不再上升,因此人們常說「水的沸點是100℃」。 水在受熱時,一方面要吸收熱量,另一方面要損失一部分熱量,損失的熱量包括水蒸氣蒸發帶走的熱量,以及由於水的溫度高於環境溫度而向外散失的熱量。 水溫低於100℃時,水吸收的熱量大於損失的熱量,水溫逐漸升高。 水溫達到100℃時發生氣液相變,吸收再多的熱量只會使液態的水變為氣態的水蒸氣(氣態的水比液態的水能量高),而溫度(100℃)保持不變,此時水吸收的熱量和損失的熱量相等,這種現象稱為沸騰。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只是「通常」,即在標準大氣壓條件下的情況。 我們可以做一個比較實驗。

  7. 2016年6月8日 · 香港天文台1883大樓便是一個坐北向南的好例子而天文台放溫度計等儀器的草棚和百葉箱便剛剛相反門口的位置是向北因為防止陽光直接照射影響觀測的結果。 大家不妨想想,如果換轉是在南半球,或是赤道的話,情況會否不同? 簡介本欄以天文台的網上氣象節目氣象冷知識向讀者簡介有趣的天氣現象。 詳請可瀏覽天文台youtube專頁:https://www.youtube.com/user/hkweather. 隔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氣象萬千:買樓識天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