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3月14日 · BO 享讀沙龍 2017-03-14. 【為什麼挑選這本書】. 街友不工作,活該流落街頭嗎?. 然而真正的數據說來令人驚訝: 高達 7 成以上的無家者有工作,但平均月收入不到 6 千元。. 跟著街友們生活,才會發現這是一個難以打破的惡性循環,將所有底層的人們囚禁 ...

  2. 2017年7月25日 · 台灣 OL 們認真的身影,就是最迷人的風景!. 這些畫作讓人忍不住著迷. CO 肥皂箱 2017-07-25.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前一陣子台灣的街景因為登上日本 BRUTUS 雜誌而引起熱議,即便很多人覺得台灣街景很醜很丟臉,台灣畫家天之火卻覺得那些被嫌棄地的正是台灣 ...

  3. 2019年7月5日 · 御姐愛是暢銷作家/主持人/A++ CLUB精緻課程創辦人/百大企業講師/網紅,曾為《GQ》、《姊妹淘》、《商業周刊》、《TVBS》等各大媒體撰寫專欄,多次受邀到知名企業演講。 被外界稱為斜槓才女的她,有22萬粉絲的支持,這些都不是一蹴可幾的成績,而是她摸索很長一段路才悟出溝通藝術與做人原則。 (責任編輯:鄭閔文) 採訪、撰文/PressPlay 葉冠玟. 提到「御姊愛」這名字,大家應該不陌生,可能是讀過她寫的文章、出的書,也可能是看過她主持的《御姊就醬愛》《半熟人生》等節目,「高學歷」「人生勝利組」「女強人」是外界常為御姊愛下的註解。

  4. 2020年1月17日 · 「認知扭曲」是由知名的心理學家 Aaron Temkin Beck 所提出,它就像個自動化的濾鏡,決定你所看見的是令人沮喪的黑白色調,還是令人喜悅的彩色。 它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思考習慣,自然到你很難發現它的存在,卻危害著你的情緒健康和人際關係。 以下是最常見的六種認知扭曲: 1.非黑即白. 非黑即白就是「二分法」思考,看待任何人事物不是壞的就是好的,就像小孩子一樣,會把熟悉的爸媽視為好人,陌生人都視為壞人一樣。 世界上最成熟的顏色是「灰色」。 沒有什麼事是絕對的壞事,也沒有什麼人是絕對的壞人,發生在你身上的衰事,也藏有值得學習的寶貴經驗。 2.選擇性摘要. 俗稱斷章取義,一張白紙上如果有個黑點,我們往往只注意那個黑點,而忽略其他白的地方。

    • 歷史學者的跨時空密碼戰
    • 特務化名的攻防戰
    • 隱身在化名背後的,不只是「人」!
    • 他也曾經是特務?
    • 從檔案拼出破碎的歷史真相
    • 跨時空對決的下一步
    • 推薦閱讀

    點開「國家檔案資訊網」,過往政府檔案的數位化影像一目了然,已不再深鎖於機密中。然而,若你仔細查閱案卷,會發現裡頭有各種意義不明的章戳、冷僻用語,阻礙人們正確判讀檔案。 甚至,這些內容資訊還是另一樁跨時空「密碼戰」!例如,在戰後初期,臺灣特務機關聯繫通訊時,經常會使用各種代號掩蓋真實身分。這些化名或許曾是「保密防諜」的重要掩護,但如今卻成為閱讀檔案的「陷阱」,誤導我們從中獲得的歷史論述。 破壞這些陷阱,正是林正慧的日常工作。長時間參與檔案解讀的林正慧,從近代臺灣史的檔案中,找出了許多關於特務的故事線索,為二二八事件以及白色恐怖時代的歷史研究,補上了一塊重要的拼圖。 「像這裡,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叫『生局』?」林正慧指的是二二八事件期間,國防部保密局局長鄭介民上呈給蔣介石的「臺灣專報」。鄭介民在專報...

    化名,是這場密碼對決的另一項高難度挑戰。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期間,許多情治人員暗中潛伏,進行各式監控、情蒐等秘密行動。然而,最後留在案卷中的紀錄,常是一個個經過假造的化名。 歷史學者該如何破解密碼,辨釋出那些「隱姓埋名」的特務身分呢? 以「保密局臺灣站」臺中組組長李良彬為例,林正慧先查閱現存的〈保密局服務證明書登記簿〉,可以確認「李良彬」是真實名字,他曾數度擔任保密局的「通訊員」。二二八事件爆發後,一些檔案述及李良彬是臺中組長。不過,若比對同一時期的其他檔案,則會看到臺中組長被寫成「王孝順」。 由此可知,「王孝順」很可能是李良彬使用的其中一個化名。 特務為了隱密行事,也常以另一個檯面上的公開職務,掩護自己的真實身分。李良彬的「掩職」,同樣能從檔案中找到破解線索。1949 年,一份由臺中市民上呈臺...

    然而,這場歷史學家與情治單位的對決中,代號所掩護的身分不只是個別特務,還有更多可能。 趙尚志、張秉承、游平洋……這些看來尋常的名字,都曾出現在「保密局臺灣站」的文書,發送給其他政府單位。乍看之下,這些人名應該是為臺灣站工作的人員? 答案令人意外──林正慧發現,當中沒有任何一個名字,能連結到實際存在的人物。 「這些名字只是代號,而且背後不一定是『人』。」林正慧指著檔案公文中的一個名字說明:「並沒有一個特務叫『趙尚志』,這其實是『保密局臺灣站』的化名,使用在平行文書。其他上行、下行文書中,臺灣站還有不同的代號。」 隱藏在化名背後的,可能是個別特務,也或許是機關組織。 多重身分隱藏,讓這場時空對決更具挑戰!林正慧建立了一份表單,列出檔案裡尋獲的所有臺灣站特務姓名,透過大量資料的交叉比對,破解不同暗...

    在不斷的揭密解謎中,歷史學者是否也曾有驚詫無比的揭密時刻? 林正慧想了想:「原先想像不到會有關連,但卻忽然發現他竟然是特務,那種衝擊最強烈。」最令她感到意外的例子,是長期在屏東、臺南等地擔任公職的康玉湖。 林正慧自己出身屏東,曾以屏東六堆的客家族群為論文主題,對康玉湖毫不陌生。過往,康玉湖的公眾形象一直是閱歷豐富、頗有實績的行政官僚。 但林正慧卻意外從檔案中發現,他竟然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特務生涯。1947——1950 年間,康玉湖化名「高雲」,為保密局搜集情報,後來更擔任參謀,與情治機關的關係匪淺。 她補充道,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期間,龐大的特務群體曾以各種「掩職」身分潛伏於民間;當他們離開情治系統後,也可能「轉職」到各行各業,換上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身分。對照往昔流行的政治宣傳辭令「小心匪諜就在...

    在檔案瀚海中,林正慧為表單上的名字建立履歷、挖掘線索,確認神祕特務的真實身分。那麼,這些線索是否能提供新證據,揭開臺灣近代史上的政治謎團? 林正慧提起了臺籍知識分子林連宗的故事。二二八事件中,擔任省議員的林連宗,曾參與「臺中地區時局處理委員會」,代表地方與政府談判。然而,在軍隊展開鎮壓後,他旋即消失無蹤。儘管多年來,外界傳言「憲兵第四團」嫌疑重大,但該團團長張慕陶強烈否認,還曾經具文聲明林連宗的失蹤與他們無關。 對受難者家屬而言,親人在動亂年代人間蒸發,直到解嚴後,仍無法知道他究竟被誰帶走?被帶去哪?下落何方?林連宗的外孫曾在訪談中提到,多年來家族持續尋找答案,卻都沒有結果。那些被掩蓋的歷史謎團,亦是受難家庭難以抹滅的傷痕。 這起「被消失」案,近年終於在檔案中找到真相!從憲兵司令部呈給蔣介石...

    這場無煙硝的密碼戰,已經取得不小的進展,但對林正慧而言,戰後臺灣特務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其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細微的線索埋藏在龐雜的檔案資料中,研究的人又太少!」林正慧笑著說。歷史學家的「偵探」工作,需要長期埋首翻閱檔案,相當耗費心力。除了要具備專業的歷史訓練,隱藏其中的線索十分零散,很可能耗費一整天才找到一、兩件相關資料。 在保密局臺灣站的研究暫告段落後,林正慧的下一個「對敵者」轉移到戰後其他特務組織。隨著國家檔案開放解密,可以想像桌上的案卷將會越堆越高。儘管挑戰巨大,她還是從爬梳檔案、比對分析、破譯解謎的漫長研究中,找到猶如偵探推理劇的樂趣和成就感。 「線索可能都還存在,只是還沒有被找到。」她笑道:「還原這些事實是很有意義的工作,希望有更多研究者加入,跟我們一起並肩作戰!」

    【退休後的「特務」去了哪】情蒐、影響輿情樣樣來,威權政府幫兇竟被列為「最具影響力的台企領袖」之一 「白色恐怖政治犯被針刺指縫、耳朵遭灌廚餘」—— 85 歲嬤淚訴受難者經歷,痛批:竟有人說威嚴統治下台灣很安定? 【花 102 分鐘致敬台灣民主】電影《返校》讓你一路憋氣重回「白色恐怖」:要有人活下去,記得這段歷史 (本文經原作者 研之有物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破譯隱身代號!歷史學家與特務的跨時空對決 ── 專訪林正慧〉。首圖來源:研之有物攝影 林洵安。)

  5. 2020年10月13日 · 圖片來源: Pexels.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 《 薩提爾教練模式 》,由 天下雜誌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VO導讀》:. 當我們溝通的對象在氣頭上,或是帶著其他情緒時,往往很難與他們「理性」地溝通,而導致對話沒有結論,甚至 ...

  6. 2015年4月1日 ·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泉州移民陳賴章獲准開墾台北盆地,從新莊拓墾到此,見舟船翔集,於是以「艋舺」稱之,並搭蓋了幾間茅屋作為據點,成為台北第一條市街的雛型。. 若說台北的繁榮始於萬華,一點也不為過。. 雖然台北盆地最早的物產集散地和行政 ...

  1. 相關搜尋

    林敏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