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1日 · 主要因素(1)本地政治. 羅奇指出於香港回歸的首20年,政治局勢是相對穩定的。 但至2019年香港政府推修訂《逃犯條例》等情況影響了香港。 文章更引述於2019年當時的恒指曾至近30,000點。 主要因素(2)中國. 羅奇指港股一直被視為中國的槓桿市場但由於各原因致中國經濟陷困境特別是3個D」(three Ds): 債務(debt) 通縮(deflation) 人口結構(demography) 加上新常態等因素影響下,中國CSI 300指數跌超過40%;而恒生指數同期亦跌49%。 主要因素(3)環球發展. 羅奇分析指出,自2018年中美關係影響香港,料可能會產生很大後果,當中考慮到香港的外貿總額佔整體GDP達192%。 各界反駁:不同意「香港玩完」

    • 人類體溫集體降溫中
    • 美國研究:正常體溫平均37℃過時了
    • 體溫降低的後果
    • 「體溫降低=病痛、短命」觀念不可取
    • 你測體溫的方式對嗎?
    • 8個測體溫方法優缺點

    1851年,德國醫生C. A. Wunderlich在收集上百萬人的體溫資料後,統計出人類的人工腔(腋窩、腹股溝等)平均溫度為37℃。自然腔(口腔、胃、膀胱、直腸、陰道等)的溫度略高於此,不過無論哪種測法,只要體溫在36.2–37.5°C之間就是正常。而現在腋窩測溫能達到37℃的人非常少,這到底是現代人體溫降低了,還是19世紀的資料不准呢?

    今年初,一項美國的體溫研究給出答案。該研究在校正多項測量因素後確認:我們的體溫真的比19世紀的人低。從157年前至今,若將10歲視為一代,則鄰近的每二代人之間體溫都相差0.03℃。目前歐美國人的體溫平均值在36.4℃左右,37℃顯然過時了。

    體溫降低是人們生活環境變好、醫療水平提高的表現,本是讓人欣慰的,可是最近有些文章指「體溫降低將導致免疫怠惰,患病率增大」,嚇了很多讀者一跳。這類文章常指「體溫每升高1℃,代謝率增加10%;體溫升高1至4℃,固有免疫、適應性免疫全線增強;40℃能抑制脊髓灰質炎病毒在細胞中的複製速率至1/200」等。 這些數字有理有據、出自頂刊,但實際截取於「發燒時的免疫應答」相關論文。偽科普用緊急應對感染的高溫需求去評估日常體溫基線,是不科學的。

    拋開斷章取義的「佐證」,「體溫降低=病痛、短命」觀念本身也不可取。首先,無證據表明體溫下降導致免疫力一代不如一代。其次大量動物研究已證明體溫降低可使牠們例如線蟲、輪蟲、魚、蠑螈、小鼠等,活得更長久。 在分子生物學層面,低體溫通過GH/IGF-1、FOXO等壽命信號影響健康狀態和壽命;較低體溫也是較低代謝率的反映,低代謝率有助減少損傷分子堆積、降低突變,有助長壽。 不僅動物研究和經典理論支持低體溫有益,著名雜誌The BMJ也報導了人類體溫與疾病、死亡率的關聯。 1. 某些疾病影響體溫,例如甲狀腺功能減退可能造成低體溫(0.013, P=0.01);亞臨床感染、風濕性疾病、癌症(0.020, P<0.001)可造成高體溫,這或許源自癌症本身的代謝需求,也可能來自免疫反應。 2. 不能以疾病、種...

    一旦開始降體溫計劃,測量就變得重要起來。經常有讀者問:「我的體溫還不到36℃,難道是天生長命?」其實,這類讀者若沒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話,大概是用錯了體溫計。而從不同部位測體溫,準確性大不相同,例如腋窩、額頭極容易被氣流影響,35度幾的「長壽溫度」常出自這兩種測法。下表列出不同部位測體溫的準確性和優缺點。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長期、定期、定時記錄體溫是個好習慣,可及早發現自身的變化。下圖為季節、時刻對體溫的影響規律,是不是很神奇?季節造成體溫輕微波動,可能與戶外溫度、日照有關;而一天內的體溫波動,在排除鍛鍊的情況下,主要受生物鐘、內分泌水準振盪影響。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編按:專欄作者王駿教授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取得分子生物學博士,1992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1999年升任生物化學系教授。主攻分子生物學、酶工程和生物合成。 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和香港等地的大學、政府部門、生物技術公司從事生物技術研究 與開發和工業化生產逾四十年,是八十餘項專利的發明人/或發明人之一,香港首位創新科 技講座教授。王駿教授的社會兼職包括阿里巴巴創業大賽評委、HKX創業平臺導師、香港政 府創新...

  2. 2024年2月14日 · 港股分析|大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近日撰寫文章列出3大主要玩完因素。 不過市面上其實仍有不少好友持有力證據表明香港前景一片光明, 以下整合當中5大理據. 【 港股分析 】 香港股市 近期反覆不穩,更接連創出新低! 大摩前亞洲區主席 羅奇(Stephen Roach)近日於外媒撰寫文章以「我很痛心的說香港已玩完」(It pains me to say Hong Kong is over)為題列出3大主要玩完因素。 不過市面上其實仍有不少好友持有力證據表明香港前景一片光明,誠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去年尾 網誌 中提到一年比一年好! 《 香港財經時報 》整合當中5大理據: 1997年以來港股僅升約5%、S&P 500升逾4倍.

  3. 2024年5月7日 · 【 網民熱話 | 聯名戶口 】近日 東張西望 報道一名76歲老翁「何伯」求助,表示其因爲與年輕30歲的內地女子閃婚而遭到子女反對,被細女從銀行 聯名戶口 中提走450萬元的畢生儲蓄,疑似是開戶時選擇「單簽」所致。 即睇聯名戶口的3大潛在風險! 76歲老翁被提走畢生儲蓄. 據東張西望報道稱,何伯現年76歲,太太於9年前過身,他與5名子女一直相處融洽,直至他在街市因爲飲湯認識到一名43歲的內地女子,更與對方在交往一個月後極速登記結婚。 婚後,何伯欲打本100萬港元予新何太做飲食生意,更不惜罰息11萬港元提早結束定期。 但是,在兩人去到銀行提款時,才發現銀行 聯名戶口 內的450萬港元儲蓄已經被何伯細女取走。 疑聯名戶口「單簽」惹禍失450萬.

  4. 2021年9月9日 · 有不少人都認為長壽的要點是源自金錢,不過香港長壽的因素原來是源於心血管疾病引致的死亡率屬眾多地區最低,同時跟本港吸煙率較其他地區低有關。 但有一些仍認為跟財富與否有關,今日就跟大家一起採討。 有錢人士4大長壽因素. 《美國醫學會雜誌》( JAMA )的研究人員對研究得出兩大重點: 港人每周工時中位數全球最癲|男做44小時、女做40小時|逾41萬人月薪少過10,000元|各行業人工Check list. 有錢人士長壽因素一:人類可能會因有財富而活得更久. 於中年時期,即大約40歲或以上時,每累計5萬美元(約39萬港元)資產,能夠活多24年的機會率會提高大約5%。 同時間,於各研究對象中,其兄弟姐妹擁有較多的財富,原來亦都比兄弟姐妹擁有較少財富更為長命。 35至44歲最搵錢!

  5. 2023年11月26日 · 三派都唔滿意想搏四派? 獲分配公屋猶如拆禮物,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獲派自己心儀的公屋。 有網民在Facebook「公屋討論區」發文,表示自己已獲派三次公屋,但仍不滿意,更因2個原因,想搏四派。 該網民指,自己首派長康邨;二派石圍角邨;三派美林邨。 原來有2個原因. 網民表示自己並不熟荃灣大圍一帶,「想係番青衣,荔景」,亦指自己要照顧老人家不想搬太遠,「請問大家博唔博四派好? 」。 本身首派的長康邨就位於青衣,但樓主則澄清該指派單位為凶宅,所以不作考慮。 不熟該區一帶. 要照顧老人家. 網民留言:讓返間屋出嚟啦. 帖文一出便吸引不少網民紛紛留言,均表示樓主對住屋沒有急切需要: 「即係冇急切需要,讓出嚟啦唔好諗」 「根本就唔想要, 咪唔好要囉」 「明顯冇急切需要! 亦有網民在帖文下留言揶揄:

  6. 2024年3月1日 · 據悉印花稅抵押貸款計算方法的調整以及壓力測試的取消對房地產市場產生了積極影響, 旨在穩定房地產市場並防止其進一步下滑. 政府決定在十年後停止在房地產市場采取激進措施,這被視為一個積極的步驟,可能會對未來的市場狀況產生積極影響. 正面意見|刺激經濟. 取消住宅印花稅和各種與房地產相關的稅收被認為是能夠刺激房地產市場和推動經濟發展的措施. 預算案平衡務實、方向明確、順應民意,尤其是在稅制改革和提高福利等方面,受到好評. 正面意見|減稅和改革. 正面反饋包括對減稅、支持中小企業以及減少免稅以增加政府收入等措施的滿意度. 通過減免工資稅等減稅措施和對高收入人群實行累進稅率來支持中產階級的做法被認為是有益的. 意見分析|負面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