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8月11日 · 孩子的出生,讓大學就讀法文系的蘇善,開啟了老師踏上兒童文學領域的契機:「想讓自己的孩子讀些不一樣的故事。 」用認真的眼神伴隨這句話的脫口,可見蘇善對於投入兒童文學的世界的堅定。

  2. 2014年6月5日 · 全起因於瑪塔.哈拉德來探病時所帶的人像畫,其中有一幅攫住了葛蘭特的目光。他開始分析畫中人物極具特色的面孔,忖度其身份,這人究竟是法官?軍人?還是貴族?但他怎麼都沒想到,這張臉的主人是英格蘭歷史上最惡名昭彰的「謀殺犯」 理查 ...

  3. 2015年9月10日 · 出版社編輯到底得幫作家做什麼?. 支援行動創作及行動閱讀的【 Writemoo犢創 】,是數位技術為「寫作」這門古老技藝提供的新協助;除此之外,作家們對數位功在未來可以開發的功能,有什麼其他想像?. 答題作家:游鈞. 相關作品: 骨肉. 什麼 ...

  4. 2016年9月19日 · 近期的社會文化研究者發現,現代年輕人善體人意的能力大幅下降,自戀的情況卻相對地大幅增加。 二 一 年美國密西根大學所做的一項研究發現,大學生善體人意的能力比三十年前減少百分之四十,下降最遽的時期是二十一世紀初。

  5. 2020年2月26日 · 歷史小說家從史料文獻中漁獵素材是當然的,而芥川漁獵之廣,及於不為人知的部分,發現其文學價值,就需要別藝術素質了。 芥川也寫現代小說。

  6. 2021年4月12日 · 才德一直以來都是具正向意義的代名詞,但因為重視才德,塑造了社會上普遍認可的菁英制度,卻反而戕害、撕裂了整體社會,將社會以「成功者」與「失敗者」一分為二。

  7. 2018年12月5日 · 雙重或多重人格是一種精神疾病,早先被稱為「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目前被稱為「解離性身分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患者宛如「一身體中同時擁有多縷靈魂」的奇妙特質,常是故事創作者愛用的設定。 不過一旦這類患者牽涉到犯罪事件,就得面對另一個問題: 就算某甲犯案時的人格是某乙,某甲就可以獲判「無罪」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