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7日 · 至於家長為子女進行額外儲蓄時,則傾向採用儲蓄保險 (66%) 及銀行存款 (41%) 的方式。 所謂「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無論選擇哪一種方式,目的都是為子女安排最好,適當地為他們儲備資金,為未來發展鋪路。

  2. 2019年11月28日 · 儲蓄增添安全感. 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 (存保會)早前委託香港民意研究進行了一項調查,深入了解香港人的儲蓄「安全感」,是次調查已是連續第二年進行。 研究計劃透過隨機電話訪問形式,訪問了1,000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人,結果發現有六成半受訪香港人表示有儲蓄習慣,而有儲蓄習慣的受訪者每月儲蓄中位數為5,000港元,平均數更達7,500港元。 以100分代表非常有安全感,要求受訪者就自己目前擁有的儲蓄所帶來的「安全感」自我評分,結果顯示平均評分為56.1分,與去年的55.5分大致相同,表現穩定,並認為目前需要擁有78萬港元儲蓄,才能獲得足夠「安全感」。 存保會主席許敬文教授(右)及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及行政總裁鍾庭耀博士(左)發布2019年香港人儲蓄「安全感」指標調查結果。

  3. 2021年3月18日 · 眾所周知,香港保險業的優勢是產品眾多、品種齊全,全港有100多間保險公司,註冊的保險中介人多達10餘萬。 在激烈競爭下,衍生豐富的保險產品,貼合客戶的各類需求。 尤記得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本月初即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出席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時說了一句話:「我們也支持銀行業、保險業機構到香港去上市,支持更多的香港銀行業、保險業機構到內地發展。 」言下之意,是中央會繼續支持香港發展包括保險在內的金融行業。 果不其然,全國人大會議之後通過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當中花了逾500字篇章提及支持港澳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等功能。 目前,本港的保險市場可以說是非常成熟,增長已接近飽和,相反,內地市場正蓬勃興起,許多居民都有商業醫保和理財等保險需求。

  4. 2020年3月9日 · 這些公司均標榜保安穩妥,更會為客戶財物買保險,但私營保險箱公司畢竟不受政府部門及金管局監管,一旦經營不善甚至遭清盤,客戶寄存的財物都有風險,因而使不少小市民卻步。

  5. 2020年11月16日 · 以「應付不時之需」為儲蓄目標 經濟波動或促使港人調整每月的預計收入、支出和儲蓄金額,但卻喚醒港人儲蓄的重要性。在本年的調查中,多達四成六受訪者表示儲蓄是為了「應付不時之需」,比率較去年上升8%。

  6. 2019年6月17日 · 中國太平保險(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沛良表示,本港保險業有自身優勢,正好乘住大灣區融合機會,「香港的保險產品比較吸引,一是保障比較大,二是保費相對便宜,受惠於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本身的投資環境令保險公司得到保費後,投資的 ...

  7. 2019年1月22日 · 本港保險業市場由於發展成熟已接近飽和,保險業僅有3%至5%低增長,當中涉及人壽相關的保險增長則較為理想,有雙位數字增長 搜索 網站欄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