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6月29日 · 2019-06-29. 正面是梅蘭芳六十歲紀念照背面寫着梅蘭芳六十歲北京護國寺一號」。 作者提供. 謝榮滾. 梅蘭芳名瀾又名鶴鳴小名裙子群子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是中國近代傑出戲劇表演藝術家舉世聞名的中國戲曲藝術大師其高深的表演藝術不但譽滿中華還揚名海外在日本美國蘇聯等地的演出引起極大轟動更有評論形容其表演時雙手之美麗及演技之高超:「有此雙手其餘女人的手盡可剁去。 」看來有點誇張,但也充分表明,其藝術造詣已達登峰造極。 如此高超的藝術家,是何時何地怎樣和香港結下深深的情懷? 那是八十年前的悠悠往事,好在《陳君葆日記》(筆者主編,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對此有詳盡記錄,讓讀者可翻開書卷,輕鬆地遙望前塵珍聞。

  2. 2007年1月26日 ·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和梅蘭芳的扮演者──中國京劇院老生演員于魁智在梅蘭芳先生的公墓前。 高延萍 新華社資料圖片. 日軍佔領香港後的第二天上午十點左右突然有一個日本人闖進梅蘭芳的住所他一見梅蘭芳就搶著握住他的手說:「你真把我找苦了我們進入香港後酒井司令就指派我要找到你我找了一天沒有頭緒有人說你已經不在香港可是據我們的情報你沒有去重慶8號夜裡重慶派來接人的兩架飛機裡面也沒有你我肯定你仍在香港但不知道你的住址叫我乾著急直到昨天晚上才有了你的線索現在我能見到你真是高興! 梅蘭芳沒有表情地說:「你找我有什麼事? 對方說:「我叫黑木,是酒井司令想見見你,你哪天有空,我來陪你去。 梅蘭芳說:「現在就可以去。 「說完就進裡屋拿帽子。

  3. 2017年6月27日 · 2017-06-27. 1928年梅蘭芳攜120餘人應廣東戊辰同樂社的邀請南下廣州和香港演出當時他的夫人剛去世辦完喪事後10月22日梅蘭芳乘船從大連轉上海取道香港再到廣州他原打算在廣州出演十二天因社會反應熱烈演期延至四十天那段日子裡廣州社會熱鬧非凡歡迎者在海珠戲院搭起了八個牌樓迎接梅蘭芳。 由於梅蘭芳拒絕為省市國民黨黨部演出,省市黨部售出的專場票,不得不全數退回。 這件事激怒了國民黨當局,市黨部突然取締迎梅牌樓,認為「梅一伶耳,有何值得如此歡迎? 」不顧海珠戲院員工的反對,市黨部出動一幫員警和打手,強行拆除了全部牌樓。 江孔殷看見情況有點不對勁,於是在海珠戲院唱戲包了前座正中的幾個座位,並帶家人來觀看,暗中保護梅蘭芳。

  4. 2019年11月3日 · 2019-11-03. 由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打造的原創現代昆劇梅蘭芳當年梅郎早前在南京上演該劇講述了一代京劇名家大師梅蘭芳的青年往事江蘇省演藝集團的昆劇院院長李鴻良透露︰「這齣戲集聚 一批志同道合對梅先生懷有崇敬之心的演員共同打造的。 」他又表示︰「用昆曲演繹京劇大師梅蘭芳既是一大挑戰也是一種致敬。 梅蘭芳與昆曲有很深淵源,他的家鄉江蘇也是百戲之祖昆曲的發源地。 談及劇目創排過程,李鴻良表示,作為一齣現代戲,昆劇《梅蘭芳.當年梅郎》不 厚底,不用水袖,而昆曲傳統戲有 非常嚴格的規範和程式,這給劇目編排帶來了很大難度。 因此,編劇以20歲的梅蘭芳初登上海舞台為全劇核心,刻畫出年少時梅蘭芳那「謙遜、勇敢、昂揚、堅毅」的「永遠的少年」形象。

  5. 2017年7月11日 · 2017-07-11. 1938年梅蘭芳來到香港後深居簡出不願露面1941年12月下旬日軍侵佔香港梅蘭芳苦不堪言擔心日本人會來找他演戲怎麼辦他與妻子商量後決心採取一項大膽舉措留蓄鬍子罷歌罷舞不為日本人和漢奸賣國賊演出1942年1月香港的日本駐軍司令酒井看到梅蘭芳留蓄鬍子驚詫地說:「梅先生你怎麼留起鬍子來了? 像你這樣的大藝術家,怎能退出舞台藝術? 」梅蘭芳回答說:「我是個唱旦角的,如今年歲大了,扮相也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經不能再演戲了,這幾年我都是在家賦閒習畫,頤養天年啊! 」酒井一聽,十分不悅,氣呼呼地走了。 過了幾天,酒井派人找梅蘭芳,一定要他登台演出幾場,以表現日本統治香港後的繁榮。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18年7月1日 · 2018-07-01. 去年參與南薛北梅藝術系列活動才知道京劇大師梅蘭芳曾三次來港演出第一次在1922年應太平戲院邀請第二次在1928年南下香港廣州第三次在1938年演出完畢梅大師留港生活直至1942年才返回上海。 雖然有關梅大師居港期間的資料不多,但也留下一鱗半爪可供後世參考。 1937年,淞滬戰爭開戰三個月後,日軍佔領了上海。 當時梅蘭芳正住在上海的租界。 他原以為住在那裡較安全,誰知上海淪陷後不久,有個日本人找上門,希望梅大師在上海電台播一次音。 這當然是日本人想借他來粉飾太平,梅蘭芳當然不願幹,他以馬上要南下到香港演出為由,拒絕日本人的邀請。

  8. 2017年11月20日 · 一代宗師梅蘭芳的舞台生活. 2017-11-20. 《舞台生活四十年》,香港中和出版社出版. 編按:《舞台生活四十年是京劇大師梅蘭芳回憶梨園生活的傳世之作亦被譽為是中國戲劇史上一部重要的美學理論著作」。 在書中梅蘭芳通過口述的方式記錄下自己成長學藝成名的經歷也細述自己對戲曲表演的看法。 在綿密的講述中,讀者如同穿越時光,來到一代京劇大師的生活中,亦在他對舞台藝術的體悟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梅派」,了解京劇,以及那個匯集了譚鑫培、楊小樓、余叔岩、程硯秋、周信芳等梨園名家的傳奇時代。 《舞台生活四十年》的成書,始於上世紀50年代初,上海《文匯報》邀約梅蘭芳撰寫回憶錄。 梅蘭芳便與秘書許姬傳合作,以口述、對談的形式來進行。 最後,文章在上海《文匯報》以連載形式刊登,共190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