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28日 · 黃致豪 ╳ 林立青──當我們討論死刑. 閱讀最前線編輯群。. 「你天天讓受刑人摺紙蓮花,摺二十年,就會變好人嗎?. 律師黃致豪在與作家林立青共同出席《 死囚的最後時刻 》座談會時,與現場來賓分享了這句話。. 「這是我的一個當事人,在他死 ...

    • 黃致豪1
    • 黃致豪2
    • 黃致豪3
    • 黃致豪4
  2. 標籤: 黃致豪 Posted on 發表於 2021-02-26 2021-02-26 By 愛麗絲 專訪 溫柔同理,讓科學走向日常,讓知識更有力量——專訪三月店長「哇賽!

    • 司法的基本精神是科學
    • 科學證據與偽科學證據
    • 犯罪剖繪不是算命
    • 司法沒有神奇之處,只有追根究底
    • 要逮到他們,要先正視他們

    正因為司法牽涉到國家要動用公權力去剝奪一個被告的生命、財產或其他權利,所以法庭在下判決之前,必須要有足夠及有效的證據去證明他確實犯了這個罪。 在民主國家的司法程序中,主要會經過三個階段:偵查、審判、執行。一旦有人告發犯罪或提出告訴,根據法律,警察或檢察官就要發動偵查、調查,而偵查的本質便是蒐集證據。但是,「偵查階段的證據」跟最後「進到法庭裡的證據」,並不是同一個意思,為什麼? 在偵查階段時,其實是可以使用許多我們認為可能荒謬的方法,就算是通靈、占星都可以,只要能幫助我們找到兇刀、血衣或屍體的都能用。為什麼?因為要開展偵查方向,也要盡快排除跟案情無關的因素,不然「時間」——這個發現真相的大敵——就會讓人的記憶衰敗,讓跡證毀損、滅失。所以在偵查手法中,其實不盡然真的都是「科學」。 可是當進入審判...

    既然進入法庭的證據有諸多限制,也必須符合科學原則,那什麼是科學證據,什麼又不是? 許多人認為犯罪剖繪是非常科學的,為什麼?因為出來講的人是FBI探員、因為他不是穿西裝就是穿白袍、因為他具有聽起來很厲害的學位、他執業了超過二十年,好像資歷很深。可是,這些描述跟科學的本質有任何直接的關係嗎?就好像占星、風水跟紫微斗數,這些領域裡面有很多專有名詞、也好似有某種理論模型存在,可是在這些「看似科學」的外表之下,這些特質是能被驗證的嗎?不行的,因為我們根本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去測試這東西到底有沒有信度、效度。而這個就是科學與偽科學的根本區別。當然,這裡說的偽科學並不是指那是惡劣的騙局,而是指那只是一種「觀點」,但並不具有符合「科學」定義的性質。

    真正的犯罪剖繪,本質上確實是非常嚴謹的科學,可是並不是以前面說的那些「科學的外表」作為根據,也不是像小說創作裡那種驚險刺激、宛如通靈般的劇情。事實上,絕大多數犯罪剖繪是宅宅做的事情,就是分析數據、研究資料、看犯罪現場的照片、蒐集各種資訊,然後準備進行歸納跟演繹。講到這裡,是不是想起了我們都很熟悉的一位偵探「福爾摩斯」?確實,創造這個角色的作家柯南.道爾對犯罪理論學或刑事司法界是有極大貢獻的,也就是他最初強調的兩件事情:證據本位及邏輯方法。這些東西就是科學的基礎,也就是司法的基礎。 因此,犯罪剖繪不是算命,不能隨便亂講。整個犯罪剖繪理論有一個核心觀點,出自於心理學宗師高爾登.奧爾波特(Gordon Allport),也就是每個人的人格基本上都與他人不同,而人格的生成和發展跟原生家庭與後續接觸的...

    犯罪剖繪在台灣是一個方興未艾的科學學門,但如果遭到誤用或濫用,就會變成前述的偽科學,進而對審判階段產生嚴重影響。所以,犯罪剖繪作為證據的一部分,就必須遵守證據的法則,也就是當作為科學證據出現在法庭裡的時候,就必須問兩個問題:第一,你怎麼知道他是科學?第二,你怎麼知道他講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科學家理查.費曼講過一句很重要的話:「The first principle is that you must not fool yourself.。」(首要原則是,絕不要愚弄自己)不要忘了,人最容易自我愚弄。這個意思是,很多時候我們會在一個權威或看似科學的理論面前,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不懂?他是資深FBI探員約翰.道格拉斯,行為分析小組的頭頭,是不是不要問他這麼笨的問題?不是的。任何剖繪證據或科學證據...

  3. 2022年8月29日 · 黃致豪 林立青 當我們討論死刑 無論你支持或反對,都應該聽她談談她的工作 見證死刑

  4. 2022年11月2日 · 高野和明的小說《 十三級階梯 》(13階段),故事開始。. 乍看之下,《 十三級階梯 》是個講冤案救援的故事,但毋需明講,大多數讀者也都讀得出來這是個討論「死刑」的故事──俺出版《 FIX 》之後,有人說俺不該把「冤案」和「死刑」連結,但 ...

  5. 2019年8月28日 · 從事教育與家庭諮商工作的戈斯坦,曾進行多項專案研究計畫。. 她認為人之所以會在網路上呈現出「選擇性正向」版本的自己,並非是刻意想要造假,而是受到文化規範的制約。. 戈斯坦指出:「當你在街上遇到朋友隨口問起你的近況,通常你一定會 ...

  6. 2019年8月29日 · 「我是她的媳婦! 角色,似乎是最容易的答案,相應的義務既包套處理,也有簡易的參照行為模式,更容易落入他人與社會的期待。 然而,德國屬於社會福利國家,擁有完善退休養老制度,以及周全的醫療、照護體系,由國家擔負急難救助與傷病照顧的責任,因此親屬角色自然就少了照顧的「強制」義務。 相較臺灣,若是面臨家人重症或老人罹病,往往會帶來家庭生態的重大改變與成員壓力,甚至得辭去工作長期照料,特別是媳婦與女兒,或是未婚單身的子女,通常被視為必然的「免費」勞動力。 我的「志願義務役」多少受臺灣傳統價值的影響,而這也挑戰了德國醫護人員的思維,特別是德國著重個人主義,少有家屬會願意突然改變生活節奏與安排,投入居家安寧照顧的工作。

  1. 相關搜尋

    黃長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