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31日 · Hot Talk. 發布時間: 2023/05/31 15:54. 最後更新: 2023/05/31 16:18. 分享: 【NVDA】英偉達CEO黃仁勳 由「問題少年」搖身一變、走上創業Nvidia之路. 英偉達(Nvidia, 美:NVDA)股價暴升,市值一度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全球首間破萬億元芯片公司,而身為CEO的黃仁勳,自然備受矚目。 不過,原來黃仁勳並不一直是「好仔」,亦曾經是一名「問題少年」。 從小在台灣成長的黃仁勳,9歲時到了美國,與哥哥先送在華盛頓的舅舅家。 由於經濟條件並不好,舅舅只好將他們先送到肯塔基州的鄉村寄宿學校,而那裡大部分學生都是所謂的「問題少年」。 曾是「問題少年」 偷東西吃、抽煙.

  2. 2023年5月29日 · 40年前,當電腦產業創造了家用電腦,繼續研究人工智能技術時,我們的計算機程序正在驅動汽車或者閱讀X光片影像。 AI為電腦自動化開啟了大門,其服務遍及世界上最大的萬億級產業:衛生保健、金融服務、運輸和製造業等。 AI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反應敏捷的企業將利用AI技術提高競爭力,而未能善用AI的企業將面臨衰退。 許多企業家,包括今天在場的很多人,將來將會創辦新公司。 就像以往每個計算機時代都能創造新的產業一樣,AI也創造了以前不存在的新工作機會,例如數據工程師、語音工程師、AI工廠操作員和AI安全工程師等,這些工作以前並不存在。 自動化工作將淘汰一些工作,AI無疑會改變每一個工作,大幅提升設計師、藝術家、銷售人員和製造計劃者的工作表現。 就像之前的每一個時代一樣,擁抱科技是獲得成功的關鍵。

  3. 2024年4月25日 · 1. CherryPicks SVP, Technology and Solutions 高級副總裁游文泰 (左)、AWS DevAx 資深解決方案架構師,開發者專家團隊高翊凱。 DevAx團隊的專家們通過業務價值對焦影響力地圖工作坊(Impact Mapping)、領域驅動設計(Domain-Driven Design)、事件風暴工作坊(EventStorming)等實踐手法,幫助團隊找到關鍵利益相關者,建立良好的業務與技術溝通框架,實現「業務推動技術導入、技術支持業務發展」的願景。 網絡保安 數碼轉型 雲端 人工智能 雲端. 請選擇文章. 企業不但在數碼轉型,還需要更多人工智能相關的人才。

  4. 2016年6月3日 · 施永青、王文彥,兩個識於微時的中學好友,1978年每人夾份5,000元起家創立中原,在地產界打響名堂。 時至今日,集團一年促成55萬宗交易,單是代理佣金收入已達180億元。 去年施永青估計中原市值100億元,但施王兩人數十年同窗情誼卻已決裂。 施老闆回憶中學時代,標誌的瞇眼笑容很燦爛: 文彥年年讀A班,在學校遵守規矩。 我就相對是壞學生,做事跟自己一套,A、B、C班,升升跌跌都讀過。 兩個熱血青年曾每天一起放學,回家路上討論時事歷史,談改善國家民生的理想。 後來二人踏入職場,也曾在同一公司工作: 我們都在新昌打工,不過我最初做低層,他就做Manager(經理)。 在發展商學到嘢,我們就走去做地產代理。

  5. 2017年6月8日 · 商業. 發布時間: 2017/06/08 17:59. 最後更新: 2017/06/09 10:46. 分享: 投資銀行工作羨煞旁人,近年卻有不少銀行家反其道而行,選擇辭職創業。 最近在香港成功冒起的初創企業團隊中,很多都有前銀行家的身影。 究竟銀行家創業是否有過人之處? 他們指,超長的工時、厚面皮、善於包裝自己和產品,以及慣於應付「厭惡性工作」等投行經驗,對創業最為寶貴。 Klook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王志豪(資料圖片) 個案1:投行訓練超長工時+執行力. 王志豪是旅遊體驗預訂平台Klook的聯合創始人兼總裁。 他大學畢業後便進入摩根士丹利工作,投行經驗令他習慣超長工時。

  6. 2017年10月3日 · 世界經濟論壇發表報告指,2020年各職業將逐漸被人工智能AI取代,當中包括文書及行政工作,建造及生產工作、文字寫作及娛樂以致法律相關工作,較難被取代的工作有企業策劃、管理階層工作、建築工程、銷售以及教育及培訓工作。 未來就連律師、會計師、人力資源部門人員都是高危。 人力資源管理諮詢公司Mercer環球解決方案負責人Kate Bravery表示,由於AI擁有高準確度及快速的特性,可幫助處理繁複機械性工作,而眾多專業服務,例如會計、法律、甚至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都會漸被取代。 首當其衝的是文書工作,之後就是法律、會計以及人力資源,而目前有文字寫作、娛樂及新聞行業都已經使用AI協助完成工作。 工作不會消失 只是轉變性質.

  7. 2021年7月18日 · 『天星分野為中國傳國之學』~《明日黃花錄》 遠古時代,中外天文學者都是直接觀測天上星辰變化,嘗試預測世運,經驗累積逐漸發現當中規律,及後再發展出星圖,以黃道星宮去作分析。 發展上並且出現一些體系上的分別,例如使用「迴歸黃道」及虛星、神煞或特殊點(如阿拉伯點)等等,內容繁多待日後有機會再逐一介紹。 如果以天文觀測實體星象去推算預測,由於天星在頭頂上,如何去連結到人事國是上,便會用到「 天星分野 」的方法,即是以類象去定出那個星座、星宿,代表著世上那個地區或人物團體。 故此,天星分野是把天星和地理相結合使用。 中世紀時西方占星已把黃道分成十二星座,並且每個星座代表著不同的地域國家,用以此計算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