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中元節 為亞洲地區的 傳統節日 ,日期為農曆 七月十五 。 中元節所在的孟秋月是 天子 以新收成的五穀,進獻於 宗廟 的時節。 後來 道教 視中元節為地官赦罪日而成為道教節日,又稱 地官誕 ,是指 三官大帝 的 地官大帝 (全名: 中元 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誕辰。 道教在此日素饌普渡,祈請為亡靈赦罪。 中元節和 上元節 、 下元節 合稱 三元節 ,崇祀三官大帝天官、地官和水官,源自於中國上古時代,天子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覲禮篇》記「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 起源 [ 編輯] 古代在 孟秋 即農曆七月時, 天子 以新收成的五穀,進獻於 宗廟 ,稱之為「嘗新」、「秋嘗」、「薦新」,以報答神鬼與祖先的蔭庇 [1] [2] 。

  3. 2016年8月17日 · 中元節是什麼節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 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 凡有新喪的人家,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是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中元讀詩. 七月十五是秋後第一個月圓夜,此時暑熱剛褪,金風正在霏微潛入,不似八月十五,已是夜涼如水。 七月十五夜,在尚含溫燠的空明之中,有晚飯花、茉莉花混合著金銀花殘餘的甜香,牽牛花、鳶蘿花、絲瓜花、南瓜花則都趁著流螢明滅,在悄悄舒展出花蕊,只待黎明時競相綻放。 澄明月色中瀰漫著草木莊稼爭取最後繁盛,汁液粘稠的氣息。

  4. 中元節 是 東亞文化 上在 農曆 七月十五 的傳統節日。 本來中元節所在的孟秋月是 天子 以新收成的五穀,進獻於 宗廟 的時節。 佛教 傳入後以此月十五日為 盂蘭盆節 , 道教 則置為 中元節 ,是地官赦罪日。 由於佛道二教的影響,加上東亞 巫覡宗教 及民間信仰 習合 ,中元節所在的月份成為了 鬼月 。 民間俗稱中元節為 鬼節 、 七月半 。 起源. 古代在 孟秋 即農曆七月時, 天子 以新收成的五穀,進獻於 宗廟 ,稱之為「嘗新」、「秋嘗」、「薦新」,以報答神鬼與祖先的蔭庇 [3] [4] 。 後來在 南北朝 時,隨佛教 盂蘭盆會 和道教 地官赦罪 說法的盛行,逐漸變成 超度 、 施食 孤魂野鬼的 鬼月 、鬼節。

    • Vu-lan ‧ Tết Trung nguyên
    • 中元節、盂蘭盆節、鬼節、七月半
    • 中元节、盂兰盆节、鬼节、七月半
    • 백중날 · 백종날 · 망혼일 · 중원 · 우라본
  5. 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 七月半 ,佛教則稱為 盂蘭盆節 。 節日習俗主要有 祭祖 、放 河燈 、祀亡魂、焚 紙錠 、祭祀土地等。 它的誕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 七月半 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它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1-2] [38] 在《 易經 》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 《易經》:“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 ”七是陽數、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後,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運行之道,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民間選擇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與“七”這復生數有關。 道教的中元節與佛教的盂蘭盆節設在七月十五。

  6. 2022年8月5日 · 中元節是什麼時候2023年8月30日. 今年農曆的七月十五日,換算成國曆是在2023年的8月30日星期三。 雖然中元節並非國定假日當天沒有放假但各地仍會有許多盛大的祭祀典禮和習俗活動來看看有哪些吧! 中元節習俗一|拜拜普渡. 拜拜普渡可以說是中元節最盛大的習俗活動這項習俗除了流傳自舜的故事也與帶有佛教色彩的目連救母傳說有關喔! 相傳目連是個從小就心地善良的孩子、喜歡幫助他人,但他的母親卻不一樣,除了自私自利外,還做了許多害人的壞事,因此過世後就下了地獄,而且還變成一個被罰不能吃東西的餓鬼。 孝順的目連不忍心看媽媽受苦,於是向佛祖求助,佛祖在聽了他的請求很感動,於是教給他一個可以幫助媽媽抵銷過錯的方法:就是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準備飯食給僧人們享用,累積功德。

  7. 2023年12月13日 · 中元节和 上元节 、 下元节 合称 三元节 ,崇祀三官大帝天官、地官和水官,源自于中国上古时代,天子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觐礼篇》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 起源 [ 编辑] 古代在 孟秋 即农历七月时, 天子 以新收成的五谷,进献于 宗庙 ,称之为“尝新”、“秋尝”、“荐新”,以报答神鬼与祖先的荫庇 [1] [2] 。 在收获的季节,天子象征性的以新榖祭祀祖庙,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由于祖先崇拜在中国人的信仰中占了相当重要的一环,所以“荐新”的习俗得以存活数千年,甚至在它已从国家祭典中消失以后,民间都还保持着荐新的习俗,并且集中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

  8. 中元節信仰源自於中國上古時代又分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節原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天子用以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 中元節時間落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上古天子為慶賀初秋豐收,會以新榖祭祀祖廟,酬謝大地,感念祖恩。 道教融入中元後,人們開始有了中元節拜祖先的習俗,並祈求中元 地官大帝 [1],赦免祖先亡魂之罪業,並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在台灣,中元節則起源於清朝,當時由於移民開墾初期,各種商業糾紛、土地、水源爭奪等問題,加上族群地域觀念濃厚,造成漳、泉兩地移民發生大規模械鬥,死傷慘重。 後來漳泉兩方大佬出面調解,以普度賽陣頭方式,替代械鬥血拚,化解了族群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