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中國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拥有巨大的人口和经济体量,較好的基礎設施,穩定的社會環境,為經濟最強的發展中國家,2021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
2024年10月12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 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在建國初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 採用 計劃經濟 模式,1978年 改革開放 後,轉變為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代到90年代,經濟還較落後,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自1992年 鄧小平南巡 後,中國經濟開始提速,2000年時中國GDP為1.2萬億美元,人均僅為959美元。 2001年中國加入 世界貿易組織 後,中國積極融入世界貿易體系,大力發展製造業及出口加工貿易,2000年-2010年間,經濟年均增速超過10%, 2010年中國GDP總量達6萬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22年中國GDP為121萬億人民幣,折合18萬億美元,人均GDP12741美元,跨入高所得經濟體門檻。
- 歷史背景
- 模式特點
- 各界評價
- 外部連結
中國在財政方面一直偏好稅收和通脹,到了毛澤東時期流行口號「新中國既無內債也無外債」。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並發展了中華民國的戶籍制度,由公安機關登記、管理戶籍異動。戶籍制度將公民分為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兩者閒社會福利待遇差別巨大。 在經歷了大躍進和文革後,1978年起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開始對內改革,將「以階級鬥爭為綱」,調整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允許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外交方面對外開放,貫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停止革命輸出,奉行「無敵國外交」,尊重不同國家的主權層面權利和政治體制。
政治結構
1. 中國政府行政制度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各級政府人事任命由黨委組織部(公務員局),各級黨委等機構評議討論後,報請人民代表大會進行討論。具備效率高,組織化程度深等優點。但在政治自由方面,僅容許民主黨派參政議政,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不在國家機構之列,異見容忍度低,反對聲量小,為一黨制國家。依據《經濟學人》雜誌,2020年中國的民主指數為2.27/10,位列世界第151名、屬於「專制政權」。 2. 中國共產黨在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國有及部分私有企事業單位設立黨委(政治局),實行黨委責任制,黨委書記(總書記)為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實際最高領導人。在實踐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各級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司法機關、檢察機關、民主黨派、企事業單位與宗教團體等組織。各大權貴家族和派系(如太子黨、上海幫、團派等)把持國家權力架構,壟斷主要行業,控制國家主要財富。 3. 各級行政及技術官僚在編制體系進行提名選舉。人員編制分為國家行政編制、事業編制、企業編制三大類。且有明確的等級晉升體系。佔據政府,企事業單位機關之絕大多數非編制體系人員(編外人員)則視爲普通雇員,採取聘用制,不參與提名選...
經濟調控
1. 經濟上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府對經濟和金融可進行直接干預(如「宏觀調控」),對於市場動盪的反應較快。 2. 中國模式中存在國家資本主義,以壟斷營利性國企控制通信、石油、電力和媒體等戰略行業,中國收入及盈利最高的公司基本為國企。 3. 基礎設施建設由國家統一投資,結合國家控制之銀行,提供大量貸款以保證不間斷之高效率。 4. 存在裙帶資本主義,相對於自由市場,中國一般更傾向照顧「聽話」且能與政府保持良好關係的企業。 5. 與香港以外向型的為主導的經濟結構有類似之處,內部需求與經濟規模不成比例,因而經濟增長快。
意識形態
1. 推崇「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和集體主義。不贊同西方普世價值,不支持西方的民主政治與市場經濟,反對司法獨立、三權分立等西方憲政體制。 2. 外交主要以利益至上,多不涉及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對於落後國家在基礎建設進行援助,以換取外交良好關係和自然資源,與此同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接受了主要發達國家的大量援助,以及香港、澳門、台灣等地的大量援助。 3. 存在嚴格的審查制度,限制言論自由和媒體出版,對於中央在大方向上的觀點主要出版物一般都表示贊同(如「黨媒姓黨」),以維持意識形態的大體一致和社會穩定。依據國際組織無國界記者,2022年中國的新聞自由程度位列世界第175名。依據自由之家,2022年中國總體自由指數得分為9/100、屬於「不自由」。
正面評價
1. 2017年11月,美國《時代雜誌》以「中國贏了」作為標題,並且史上首次加入以非英語的中文並列出現兩種文字的封面,撰文者伊恩·布藍默認為歐美到了該清醒的時候,事實上中國模式確實存在且有西方制度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否則無法解釋為何西方影響力這十多年的下降趨勢,尤其是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事件讓許多歐美人猛然驚醒世界的變局。例如科技性和產業外移造成的職場動盪使西方與一些採用西方制度的發展中國家數億工人流離失所,問題無解,而中國利用其巨大的國營企業體制緩衝了職場動盪問題。同時中國還將其土地國有的優勢利用到了極限,除了吸引眾多輕重工業導致短短20年內就達成高度工業化,同時超高速度的都市更新與高鐵、高速路建設,這都是西方國家永遠無法達成的,而更多移植美國制度的發展中國家五六十年努力都還比不上中國一個五年計劃的成果。 2. 2017年10月,亞太經合組織貿易政策集團執行董事戴維·多德韋爾(David Dodwell)在《南華早報》發表文章《你怎麼看中國取決於你的立場》,認為事實勝於雄辯,太多採行西方制度的發展中國家經歷了二戰後半個多世紀,最後依然下場不好,甚至有民主普選的伊朗、敘利亞、俄羅斯現在...
負面評價
1. 2017-18年,北京大學教授張維迎認為,中國過去40年的高增長,來自於市場化、企業家精神和西方300年的技術積累,而不是所謂的「中國模式」。因此「中國模式論」嚴重不符合事實,錯誤解讀將會對內誤導自己,自毀前程;對外誤導世界,導致對抗。他認為,中國過去40年間的經濟高增長,獲益於經濟改革後的市場化,以及技術後發優勢提供的套利機會,而不是所謂的「中國模式」;近些年來被中共官媒極度吹捧的「中國模式論」,把中國近40年來的經濟高速增長的成果,歸功於強力的政府干預和體量龐大的國有企業與現代化的產業政策相結合的「中國模式」。但這其實只是官方一廂情願的想法,不但與事實不符,而且最終還「導致中國與西方的衝突」。 2. 2010年,美國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在《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一書中認為,中國仍然是基於私有產權與金融資本概念而發展。他認為,大陸改革開放的成功主要在於兩個關鍵,其一是加入了全球化市場,其二是採用了西方的金融技術;換句話說,大陸只是把西方人早在工業革命之後就開始的經濟發展,延後到1978年才開始而已。此外,雖然「中國模式」的說法源於西方提出的「北京共識」,但陳志武說,這並不代...
聚焦中國模式—人民網理論頻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其他人也問了
中國經濟如何?
中國為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有哪三個發展階段?
中國經濟何時開啟5時代?
1978年,鄧小平如何將中國大陸經濟轉為市場經濟?
中國經濟面臨什麼危機?
2020年5月28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 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在建國初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 採用 計劃經濟 模式,1978年 改革開放 後,轉變為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 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代到90年代,經濟還較落後,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 ...
12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高於臨界點,製造業景氣水平繼續回升。 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7%,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高於臨界點,非製造業恢復步伐加快。
2021年12月24日 ·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認為,明年逆週期寬鬆政策有望前置,重點關注樓市融資放鬆、減稅、綠色基建和促消費的舉措;再加上貨幣 ...
2021年1月18日 ·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一(1月18日)公布了2020年經濟發展數據,其中國內生產總值101.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 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率超過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