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亞洲金融是什麼?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亞洲金融風暴 是1997年爆發的一場 金融危機 ,從1997年7月開始席捲 東亞 大部分地區。 1990年代初期資金湧入東南亞,因為實際生產力不如帳面,導致經濟出現泡沫,結果由於 泰國 放棄 固定匯率制 而爆發,隨後進一步波及至鄰近 亞洲 國家的 貨幣 、 股票市場 及其他資產,相關資產的價值也因此暴跌。 該事件在泰國又稱“ 冬陰湯 危機”( 泰語 : วิกฤตต้มยำกุ้ง )。 [1] 風暴打破了 亞洲經濟 急速發展的幻象,而隨後資本的投資減少,使亞洲各國經濟遭受嚴重打擊,紛紛進入 經濟衰退 。 危机还导致社會動盪和政局不穩,一些國家也因此陷入混亂。 除此之外,危機甚至因而影响了 俄羅斯 和 拉丁美洲 經濟。 [2] 背景.

  2. 1997年的經濟危機也被稱為亞洲金融危機是一場嚴重的經濟動盪影響了亞太地區的許多國家包括泰國印度尼西亞韓國和馬來西亞這場危機始於1997年7月持續了數年導致受影響國家嚴重的經濟和社會混亂。 本文將討論1997年經濟危機的原因、影響和應對措施。 目錄: 亞洲金融風暴的起源與背景. 6個引發亞洲金融風暴的原因. 亞洲金融風暴的9大影響. 亞洲金融風暴的8大對策. 結論. 通過模擬帳戶更好地了解全球重大經濟事件. 亞洲金融風暴的起源與背景. 在危機爆發前的幾年裡,亞太地區經歷了快速的經濟增長,許多國家採取了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政策,並吸引了外國投資。 然而,這種增長是建立在金融放鬆管制和不可持續的貸款行為的基礎上的,這最終會導致危機。

    • 亞洲金融風暴是什麼?
    • 亞洲金融風暴經過
    • 亞洲金融風暴成因:近因
    • 亞洲金融風暴成因:遠因
    • 亞洲金融風暴影響
    • 亞洲金融風暴如何被解決的?
    • 亞洲金融風暴結論

    亞洲金融風暴(Asian Financial Crisis)發生於 1997 年 7 月,風暴中心位於泰國。 當時的泰國地產發展商 Somprasong Land 無力償還到期的 8,000 萬美金歐洲可轉換公司債(European Convertible),敲響泰國房地產過度膨脹的喪鐘。金融業放款的客戶中,房地產商是大戶,因此許多外資銀行限縮貸款,雨天抽傘,對沖基金也開始拋售泰銖。泰銖遭到狙擊只是亞洲金融風暴的開始,由於其它東南亞國家——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的發展模式與泰國相似,都屬於借入大量外匯來開發國內房市和股市,因此盧比、令吉、披索也遭到大量拋售,巨幅貶值,釀成最終的金融風暴。

    泰銖遭到拋售後,盧比、令吉、披索也步上後塵。除了東南亞之外,東北亞的韓國、日本也遭受影響,韓元和日幣的幣值相應下跌。以下的跌幅是以世界銀行的資料計算,單位為年,以 1997 年和 1998 年做比較: 資料來源:World Bank 資料來源:World Bank 資料來源:World Bank 資料來源:World Bank 資料來源:World Bank 資料來源:World Bank

    泰國企業的短期債務過高,無法償還,導致泰銖迅速貶值。泰銖貶值後,鄰近國家的盧比、令吉、披索跟著巨貶,就連東北亞的韓圓和日圓亦一起貶值。 當時在 IMF 任職的 Timothy Lane(他曾是 2009 年至 2022 年的加拿大央行副行長 )指出四個因素: 泰國金融的體制脆弱,無法償還短期的外債,導致外資不信任泰國,撤出資金,泰銖因此劇貶。還不出債務的銀行、企業紛紛倒閉,造成股市指數下跌、失業人口上升,國內生產總值因此萎縮。同樣的模式亦發生在鄰近國家。

    觀察金融問題的產生時,近因只能解釋問題成型的後階段,而遠因可以闡釋問題形成的前階段。上述的近因僅只解釋東南亞國家的金融體系脆弱性。亞洲金融風暴之所以蔓延至其它國家,其遠因與日本、美國有深刻關係。 探討熱錢湧入、逃離泰國,導致泰銖劇貶時,我們需要問:這些熱錢從哪裡來?為什麼而來? 1997 年從東南亞撤退的外資,大多數來自日本與美國。1985 年,美日簽訂廣場協議。廣場協議導致日圓瘋狂升值,日本企業的出口價格也因此攀升。日本企業為了躲避因匯差而產生的利潤受損,因此挪移大量資金到東南亞。因為緊張的美日經貿關係,而充斥於東南亞的日本資金成為東南亞國家借貸的來源,養成了東南亞國家借取大量外匯的經濟發展模式。 資料來源:Macrotrends 90 年代初期,來自美國的養老金基金、退休金基金取代日本資...

    亞洲金融風暴對東南亞的影響

    東南亞各國的股市崩盤,幣值劇貶,銀行、企業倒閉,失業人口上升。垂頭喪氣的經濟表現必然產生社會的不穩定性:1998 年,菲律賓的執政黨在總統選舉中慘敗;同年的印尼,掌權超過三十年的總統蘇哈托辭職,1999 年的國會選舉中,執政黨亦失去建黨以來的國會第一大黨地位。

    亞洲金融風暴對台灣的影響

    與東南各國相比之下,台灣表現地十分良好,其原因在於台灣的外匯儲備遠高於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時到今日,台灣仍然擁有可觀的外匯儲備總額,世界排名第六,僅次於中國、日本、瑞士、俄羅斯、印度。 在金融風暴爆發後,台灣決定讓匯率浮動。兩三個月之內,台灣動用約 70 億美金的外匯儲備來捍衛新台幣,讓新台幣的跌幅座落於 15 %附近。和東南亞各國的波動相比,台幣的震盪區間顯得溫和許多。 資料來源:tradingeconomics

    亞洲金融風暴 對經濟的影響

    對於出口導向的國家,幣值劇貶的確會幫助出口業的成長,但是在 1997 年的金融風暴中,受災國的出口表現卻萎靡不振。根據北京大學和香港大學的聯合研究,「1998 年,韓國出口下跌 4.9 %,較其他重災區溫和,泰、馬和印尼則分別下跌 6.8 %、6.9 %和 10.5 %。​​」其原因是「競爭加劇,導致出口價格下降;銀行業出問題,令出口業務難覓融資;利率高企,出口商經營困難。」換句話說,亞洲金融風暴使融資管道惡化,使各行各業難以借貸轉投資。除此之外,不只一個國家的貨幣劇烈貶值,使得同業的出口優勢沒有理論中的那麼美好。 對於積欠外債的政府和企業,本國貨幣貶值等同於以美元、歐洲貨幣做單位的債務劇烈膨脹。還不出外債的企業紛紛倒閉,使失業人口上升。失業人口上升導致民間收入下降,國內生產總值連帶下降,各國的經濟呈現萎縮狀態。1998 年,本文探討的每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都呈現負成長,印尼的成長率甚至低至負二位數。 資料來源:World Bank

    隨著金融風暴的擴展、蔓延、惡化,IMF 旋即快速進場。IMF 提出緊縮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改革要求,下令泰國、印尼關閉無藥可救的銀行,提高增值稅、加息,降低泰銖、盧比的流動性。但是這些舉措無法止血,反而造成恐慌性擠兌效應。因此 IMF 和印尼、泰國、南韓政府達成協議,由後者提供擔保,使各國銀行的債務能有緩衝期,才使金融危機沒有進一步惡化。

    1998 年 4 月,第二屆亞歐會議(Asia–Europe Meeting,ASEM)在英國倫敦召開。會後,與會的 25 位國家元首和歐洲執委會主席發表共同聲明,表示亞州金融風暴不僅攸關亞州,其外溢性質亦波及歐洲各國,迫使歐洲領袖必須處理從泰國擴散的金融問題。「領袖們注意到,對於解決亞州經濟困境,歐洲有深刻的利益;此外,歐洲的利益亦包括參與雙邊與多邊的努力,克服難關。它們亦關注到,亞州夥伴提供重要的財政、經濟協助。」 來自日本、美國的資金能夠使泰國、印尼、菲律賓、南韓的金融機構產生危機,是金融產業逐漸全球化的一個例證。1997 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不僅掀開了東南亞各國經濟榮景背後的敗絮其內,亦反映出國際資金的高流動性。晴天借傘,雨天收傘,國際資金遵循的是這個規則。一旦察覺泰國房地產的還款危機,...

  3. 2022年6月29日 · 亞洲金融風暴. 金錢和貨物流通於世界,把國與國連結在一起。 圖/freepik. 「成長神話」停止的亞洲各國. 東南亞、東亞各國發展亮眼,彷彿與美國、日本的產業空洞化恰成反比。 總公司位在美國的多國籍公司,在東亞和東南亞設立生產據點,並將產品出口到美國,這兩個地區因此扮演著「美國承包商」的角色,擴大經濟規模。 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突然發生了一起「事件」,讓各國順遂的經濟陷入危機。 泰國貨幣泰銖的暴跌成為引爆點,亞洲各國的貨幣急速貶值,爆發金融危機。 這場亞洲金融風暴,不久後便波及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和臺灣等國。 各國的「成長神話」戛然而止,嚴重的蕭條從亞洲蔓延到全世界。 有人認為其中一個主因,是因為美國投資者們把亞洲貨幣當成「金錢遊戲」的獵物。 與美元連動的亞洲貨幣.

  4. 2017年7月2日 · 亞洲金融危機20年能下不為例嗎?. 瓦斯瓦尼(Karishma Vaswani). BBC亞洲商務記者. 2017年7月2日. AFP/GETTY IMAGES. 金融危機不僅震撼整個東南亞,還波及 ...

  5. 2017年6月14日 · 更為港人所熟知的是索羅斯是那個在97年帶來亞洲金融風暴在98年狙擊港元的金融大鱷」。 在這場金融戰爭中,索羅斯以一人之力拖跨了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南韓等國家的貨幣和經濟,使這些國家陷入經濟衰退。 而在與香港政府一戰中,剛成立的特區政府打下了為國際分析家津津樂道的「勝仗」,成功保衛聯繫匯率和擊退炒家。 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 曾稱讚當時的香港金管局總裁 任志剛 (圖) 為效率最高的央行行長之一。 經濟學者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 (網上圖片) 九七亞洲金融風暴的始末. 九七金融風暴,有深層的國家經濟因素促成。 九十年代初,東南亞國家經濟起飛。 彷如今天一樣,是投資者的投資勝地。 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的GDP年增長達7至11%。

  6. 2019年9月11日 · 金融危機不會無緣無故發生在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前夕很多區內經濟體已有匯價估值過高經濟過熱以及過度舉債的種種跡象尤其是對外部門嚴重失衡經常帳出現赤字外債高企且有銀行體系出現年期和幣種錯配的風險。 在1990年代,不少國際銀行放貸進取,當中又以日本銀行為表表者,為亞洲新興經濟體提供大量信貸。 當時包括對沖基金在內的投機者早已虎視眈眈,視日圓和其他亞洲貨幣為獵物,此刻正是萬事俱備,完美風暴一觸即發。 對沖基金的餐單. 當時對沖基金「餐單」上的「主菜」是沽空日圓。 他們先從東京市場以3厘或更低息率借入日圓進行沽空(買美元),然後購入孳息率6厘的美國十年期國債並加大債務槓桿,又或者是買入孳息率10厘的俄羅斯美元債券再加大槓桿。 他們視這些為穩賺的交易。